铜丝编织屏蔽抗干扰软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6177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缆技术领域,尤其为铜丝编织屏蔽抗干扰软电缆,包括护套层和包带层,所述护套层包括外层和内层,所述内层的外表面包覆在外层的内表面,所述内层的内表面与包带层的外表面之间设有屏蔽层,所述包带层的内表面设有四个呈圆周排列且相互紧密贴合的绝缘层,所述屏蔽层与绝缘层之间设有填充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以护套层、包带层、屏蔽层、绝缘层、填充层和导体组合形成的电缆,具有强度高、抗拉性强、绝缘和屏蔽性能较好等多种使用特点,当该电缆在强电磁干扰环境下进行使用时,可以有效减少电缆在强电磁环境中受到的影响,并且能够提高电流的传输效率,因此在该电缆的使用下,可更加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可更加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可更加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铜丝编织屏蔽抗干扰软电缆


[0001]本技术涉及电缆
,具体为铜丝编织屏蔽抗干扰软电缆。

技术介绍

[0002]电缆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电力传输工具。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经济的不断发展,电缆用量迅速增加,对电缆的质量要求和适应场合也在不断的提高,比如在石油、电力、冶金、化工、交通运输等行业使用的电缆,对电缆的耐热性、抗干扰能力、抗拉性以及使用寿命都有较高的要求。
[0003]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电缆在使用时,电缆的抗干扰能力较差,当电缆在强电磁干扰环境下进行使用时,电流传输性能就会降低,从而就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使用。
[0004]因此我们提出了铜丝编织屏蔽抗干扰软电缆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铜丝编织屏蔽抗干扰软电缆,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本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9]铜丝编织屏蔽抗干扰软电缆,包括护套层和包带层,所述护套层包括外层和内层,所述内层的外表面包覆在外层的内表面,所述内层的内表面与包带层的外表面之间设有屏蔽层,所述包带层的内表面设有四个呈圆周排列且相互紧密贴合的绝缘层,所述屏蔽层与绝缘层之间设有填充层,所述绝缘层的内表面包覆有导体。
[0010]进一步地,所述内层的外表面连接有凸棱,所述外层的内表面设有与凸棱相适配的贴合槽。
[0011]进一步地,所述凸棱均匀分布在内层的外表面,所述凸棱紧密贴合于贴合槽的内壁中。
[0012]进一步地,所述护套层为聚氯乙烯层,所述包带层为聚酯带层。
[0013]进一步地,所述屏蔽层由镀锡铜丝编织成网状结构,该网状结构的网孔可为菱形孔、圆形孔、三角形孔、方形孔中的任一种。
[0014]进一步地,所述填充层为PP填充绳,所述绝缘层可为聚氯乙烯或交联聚乙烯中的任一种。
[0015](三)有益效果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铜丝编织屏蔽抗干扰软电缆,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通过以护套层、包带层、屏蔽层、绝缘层、填充层和导体组合形成的电缆,具有强度高、抗拉性强、绝缘和屏蔽性能较好等多种使用特点,当该电缆在强电磁干扰
环境下进行使用时,可以有效减少电缆在强电磁环境中受到的影响,并且能够提高电流的传输效率,因此在该电缆的使用下,可更加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护套层与屏蔽层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护套层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护套层;101、外层;102、内层;103、凸棱;104、贴合槽;2、包带层;3、屏蔽层;4、绝缘层;5、填充层;6、导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实施例
[0024]如图1

图3所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出的铜丝编织屏蔽抗干扰软电缆,包括护套层1和包带层2,护套层1包括外层101和内层102,内层102的外表面包覆在外层101的内表面,内层102的内表面与包带层2的外表面之间设有屏蔽层3,包带层2的内表面设有四个呈圆周排列且相互紧密贴合的绝缘层4,屏蔽层3与绝缘层4之间设有填充层5,绝缘层4的内表面包覆有导体6,通过将屏蔽层3设置在护套层1内和绝缘层4外之间,一方面是为了保证屏蔽层3在护套层1的保护下,可以更好的限制电场和电磁干扰,从而保证该电缆有效减少电缆在强电磁环境中受到的影响,并且能够提高电流的传输效率,保证人们的正常使用需求,另一方面屏蔽层3通过绝缘层4与导体6的隔离下,可有效消除界面的空隙,从而避免屏蔽层3在导体6与绝缘层4之间发生局部放电的问题。
[0025]在一些实施例中,内层102的外表面连接有凸棱103,外层101的内表面设有与凸棱103相适配的贴合槽104,通过凸棱103和贴合槽104之间的设计,是为了保证该外层101、内层102,在凸棱103和贴合槽104的相互作用下,能够有效降低该护套层1在使用时的磨损,从而保证该护套层1在使用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0026]在一些实施例中,凸棱103均匀分布在内层102的外表面,凸棱103紧密贴合于贴合槽104的内壁中,将凸轮均匀分布在内层102的外表面,并紧密贴合在贴合槽104中,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外层101与内层102之间产生摩擦,从而延长了该护套层1的使用寿命。
[0027]在一些实施例中,护套层1为聚氯乙烯层,包带层2为聚酯带层,通过采用聚氯乙烯为护套层1,是由于聚氯乙烯具有阻燃、耐酸、耐碱、强度高和绝缘优异等多种特点,所以对该电缆的外表面可起到有效的防护,从而使得该电缆可适用于多种环境中进行使用,而通过采用聚酯带层作为包带层2,则是因为聚酯包带的物理性能较为稳定,具有尺寸稳定、平直和优良的抗撕拉强度,并且包覆在屏蔽层3和绝缘层4之间,可以使得该电缆整体设计更为紧凑,可以更好的保护电缆在使用时的稳定。
[0028]在一些实施例中,屏蔽层3由镀锡铜丝编织成网状结构,该网状结构的网孔可为菱
形孔、圆形孔、三角形孔、方形孔中的任一种,通过将屏蔽层3采用镀锡铜丝编织而成,是因为镀锡铜线材质比较柔软、导电性能良好,这样可以有效延长弱电线缆的使用寿命,并且对屏蔽外界电磁信号的特性极强,因此屏蔽层3设置在护套层1和包带层2之间,主要作用是限制电场和电磁干扰,从而保证该电缆具有优异的屏蔽特性。
[0029]在一些实施例中,填充层5为PP填充绳,绝缘层4可为聚氯乙烯或交联聚乙烯中的任一种,通过采用PP填充绳作为填充层5,并且填充于包带层2和绝缘层4之间,是因为PP填充绳阻燃性能好,可以有效地避免火灾蔓延,离火熄灭,同时该PP填充绳长期填充在电缆中不会腐烂、还能有效增加该电缆的绝缘性和柔软性,而通过采用聚氯乙烯或交联聚乙烯作为绝缘层4,是因为聚氯乙烯的整体性能较为优异,具有阻燃、耐酸、耐碱、强度高和绝缘优异等特点,而交联聚乙烯具有良好的耐热、绝缘、机械和耐化学等性能,所以绝缘层4采用采用聚氯乙烯或交联聚乙烯中的任一种,都能够保证该电缆在使用时,能够起到良好的绝缘作用。
[003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铜丝编织屏蔽抗干扰软电缆,包括护套层(1)和包带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层(1)包括外层(101)和内层(102),所述内层(102)的外表面包覆在外层(101)的内表面,所述内层(102)的内表面与包带层(2)的外表面之间设有屏蔽层(3),所述包带层(2)的内表面设有四个呈圆周排列且相互紧密贴合的绝缘层(4),所述屏蔽层(3)与绝缘层(4)之间设有填充层(5),所述绝缘层(4)的内表面包覆有导体(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丝编织屏蔽抗干扰软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102)的外表面连接有凸棱(103),所述外层(101)的内表面设有与凸棱(103)相适配的贴合槽(104)。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锦辉翟元辉李焕婷李智棣李晓玲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中联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