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钠离子电池多孔极片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56149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2: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钠离子电池多孔极片的制备方法,在极片基材表面至少进行两次涂层的制备,其中,首次涂层的涂覆浆料中加入碳酸氢钠,二次及多次涂层的涂覆浆料中加入或不加入碳酸氢钠。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高涂覆质量电极“造孔”技术,可以良好的解决厚电极干燥过程中出现的开裂问题;改善厚电极的电解质浸润问题,提高钠离子的电导率;并可通过调整浆料的粘度和设备干燥参数控制浆料张力与“凸起物”的差值,达到调控孔径大小尺寸的目的。调控孔径大小尺寸的目的。调控孔径大小尺寸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钠离子电池多孔极片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钠离子电池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钠离子电池多孔极片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钠离子电池主要可分为动力和储能两种。提升电池能量密度的途径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通过提升工艺设计技术,在同样的产品体系下,减轻电池的重量,从而实现电池能量密度提升的效果。二是提高材料性能,受制于自身物化性能上限,钠离子电池在能量密度提升上很难实现质的突破,只有寻找更合适的材料。三是研发新体系,追求更高能量密度的电池。
[0003]目前提升工艺设计技术成为了目前提升能量密度的有效途径。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普遍采用提高电极涂覆重量,减少电芯卷绕层数(以方形铝壳为例),从而达到减少辅料(机械件,隔离膜,基材)使用量的方法,间接的减轻了电芯的重量,提高了电芯的能量密度。
[0004]提高钠离子电池电极的涂覆重量(即厚度亦提高),主要会遇到两个问题:1、工艺制成方面,高涂覆重量电极在干燥过程中,由于厚度较厚,溶剂蒸发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应力,导致极片开裂,冷压可能会出现掉粉、沾辊、极片面密度不均问题影响容量和安全性;2、电芯性能方面,高涂覆质量电极,由于厚度较高,电解液浸润困难,会造成钠离子“穿梭”困难,离子电导率差,电阻亦较大,影响电芯的各项性能。这两个问题是限制高涂覆质量电极应用的关键因素,解决这个问题的技术,是电池企业领先的标志。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控性钠离子电池电极片“造孔”技术,其目的一方面是改善电极的浸润问题,改善高涂覆重量电极浸润困难的问题;另一方面可极大缩短了钠离子的扩散距离,有效减少了钠离子的传质阻力,可以改善电芯的容量发挥、首率、倍率性能、低温放电性能和循环性能。从而实现增加电极涂覆重量的目的,间接的提高电芯的能量密度。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钠离子电池多孔极片的制备方法,在极片基材表面至少进行两次涂层的制备,其中,首次涂层的涂覆浆料中加入碳酸氢钠,二次及多次涂层的涂覆浆料中加入或不加入碳酸氢钠。
[0008]优选地,所述首次涂层的涂覆浆料由NaCu
1/9
Ni
2/9
Fe
1/3
Mn
1/3
O2、导电剂SP、粘接剂5120和碳酸氢钠组成,所述二次及多次涂层的涂覆浆料包含NaCu
1/9
Ni
2/9
Fe
1/3
Mn
1/3
O2、导电剂SP、粘接剂5120。
[0009]优选地,所述首次涂层的涂覆浆料中NaCu
1/9
Ni
2/9
Fe
1/3
Mn
1/3
O2:SP:5120:碳酸氢钠=96%:2%:1.7%:0.3%;所述二次及多次涂层中NaCu
1/9
Ni
2/9
Fe
1/3
Mn
1/3
O2:SP:5120=
96%:2%:2%。
[0010]优选地,涂覆操作具体为:
[0011](1)采用涂覆装置在基材单面或双面同时进行一次涂覆浆料,单面一次电极涂覆重量为130mg/1540.25mm2,待涂层干燥后备用。
[0012](2)在干燥的一次涂层上进行二次涂覆浆料,单面二次电极涂覆重量为140mg/1540.25mm2,可同时完成基材双面剩余重量的涂覆,二次涂层干燥后进行辊压即得多孔极片。
[0013]本专利技术获得的有益效果:
[0014]1、高涂覆质量电极“造孔”技术,可以良好的解决厚电极干燥过程中出现的开裂问题;
[0015]2、高涂覆质量电极“造孔”技术,可以改善厚电极的电解质浸润问题,提高钠离子的电导率;
[0016]3.高涂覆质量电极“造孔”技术,可以通过调整浆料的粘度和设备干燥参数控制浆料张力与“凸起物”的差值,达到调控孔径大小尺寸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二次Coating过程示意图;
[0018]图2为电极已涂覆表面图片;
[0019]图3为电极辊压后表面图片。
[0020]图4为电芯极片的吸液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0022]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的原理是在极片的首次涂层内部形成孔隙结构,同时在首次涂层表面形成凹凸不平的突起,以这些孔隙结构和突起在二次涂覆操作时对浆料产生张力作用,借此在二次涂层上进行造孔。
[0023]为实现这一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通过在基材上涂覆一层含有碳酸氢钠的材料,干燥后再涂覆不含碳酸氢钠的材料(以下称为:二次Coating技术),由于首次涂覆,干燥时,由于碳酸氢钠热分解的作用使极片内部存在一定孔隙,且表面具有凹凸性,二次涂覆由于浆料表面张力的作用,就会形成更多的孔道,实现造孔的目的。过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可以通过调整第一次和第二次涂布的厚度差异调整“孔道”深浅度。可以通过调整粘度的大小以及涂布参数调整孔径的大小尺寸。这一技术方案的使用具有多样化,具体如下:
[0024]实施方式工序过程如上图1所示,本方案主要使用NaCu
1/9
Ni
2/9
Fe
1/3
Mn
1/3
O2主材为例实施,具体实施方如下:
[0025]正极浆料一次涂覆使用已搅拌完成的正极浆料,粘度9000mPa.s,固含量60%,基材为12μm铝箔,涂覆的单面目标重量为130mg/1540.25mm2,一次涂覆浆料中材料主要包含:NaCu
1/9
Ni
2/9
Fe
1/3
Mn
1/3
O2、导电剂SP、粘接剂5120,碳酸氢钠,添加重量比例为NaCu
1/9
Ni
2/
9
Fe
1/3
Mn
1/3
O2:SP:5120:碳酸氢钠=96%:2%:1.7%:0.3%;
[0026]二次涂覆使用的正极浆料,粘度9000mPa.s,固含量60%,基材为12μm铝箔,两次涂覆的单面目标总重量为270mg/1540.25mm2,二次涂覆浆料中材料主要包含:
[0027]NaCu
1/9
Ni
2/9
Fe
1/3
Mn
1/3
O2、导电剂SP、粘接剂5120,添加重量比例为NaCu
1/9
Ni
2/9
Fe
1/3
Mn
1/3
O2:SP:5120=96%: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钠离子电池多孔极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极片基材表面至少进行两次涂层的制备,其中,首次涂层的涂覆浆料中加入碳酸氢钠,二次及多次涂层的涂覆浆料中加入或不加入碳酸氢钠。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钠离子电池多孔极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首次涂层的涂覆浆料由NaCu
1/9
Ni
2/9
Fe
1/3
Mn
1/3
O2、导电剂SP、粘接剂5120和碳酸氢钠组成,所述二次及多次涂层的涂覆浆料包含NaCu
1/9
Ni
2/9
Fe
1/3
Mn
1/3
O2、导电剂SP、粘接剂5120。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一种钠离子电池多孔极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首次涂层的涂覆浆料中NaCu
1/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丹张文衡吴昊张瑞敏蔡小平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天弋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