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镜头内加热除雾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6135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镜头内加热除雾镜头,包括:壳体机构,为镜头装置的外部结构,所述壳体机构主要用于对镜片的安装和保护作;镜片和加热装置安装在壳体结构的内部;发热体,其安装在所述壳体机构的内部,所述发热体的结构为异形结构,即环形结构还上设置有一个缺口,该镜头为内加热镜头,预留有放置发热装置的位置,在镜头组装的过程中将加热装置连同镜片一并装入;此设计可以解决镜头在极端的冷热交替环境中使用时镜头内部产生的水蒸汽附着在镜片的内璧从而影响镜头成像时的清晰度,造成图像模糊和镜片镀膜层遇到水雾时对镜片的伤害,在镜头内部加热后可将镜头内长期干燥状态,可提高镜头的成像效果和使用寿命。可提高镜头的成像效果和使用寿命。可提高镜头的成像效果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镜头内加热除雾镜头


[0001]本技术涉及光学镜头装置
,具体为一种镜头内加热除雾镜头。

技术介绍

[0002]光学镜头是机器视觉系统中必不可少的部件,直接影响成像质量的优劣,影响算法的实现和效果。光学镜头从焦距上可分为短焦镜头、中焦镜头,长焦镜头;从视场大小分有广角、标准,远摄镜头;结构上分有固定光圈定焦镜头等等;
[0003]而现有定焦光学镜头在温度差较大的环境中开始工作时由于温差较关系会在镜头内部产生水雾在图像显示画面上会有模糊现像影响使用效果,现有光学镜头的加热方式大多数均为非接触镜头式的加热方式或镜头模组的表面进行加热装置,导致镜头的除雾效果不明显。
[0004]所以需要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一种镜头内加热除雾镜头,可以增加对镜头的除雾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镜头内加热除雾镜头,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镜头内加热除雾镜头,包括:
[0007]壳体机构,为镜头装置的外部结构,所述壳体机构主要用于对镜片的安装和保护作;
[0008]外玻璃镜片,其安装在所述壳体机构的内部;
[0009]发热体,其安装在所述壳体机构的内部,所述发热体的结构为环形结构,且所述发热体上设置有一个缺口。
[0010]优选的,所述壳体机构还包括:
[0011]塑胶镜身,其为所述壳体机构的组题结构,所述外玻璃镜片以及所述发热体均安装在所述塑胶镜身的内部;
[0012]金属前锁盖,其安装在所述塑胶镜身的顶端外侧,所述塑胶镜身与所述金属前锁盖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所述金属前锁盖与所述外玻璃镜片之间构成卡合结构。
[0013]优选的,所述塑胶镜身还包括有:
[0014]防水胶圈,其安装在所述塑胶镜身的内部,所述防水胶圈设置在所述外玻璃镜片的下端,所述防水胶圈的结构为环形结构。
[0015]优选的,所述外玻璃镜片还包括有:
[0016]塑胶镜片,其设置在所述塑胶镜身的内部,所述塑胶镜片安装在所述外玻璃镜片的下端;
[0017]金属隔圈,其设置在所述塑胶镜身的内部,所述金属隔圈安装在所述塑胶镜片的
下端;
[0018]内玻璃镜片,其设置在所述塑胶镜身的内部,所述内玻璃镜片安装在所述金属隔圈的下端,所述发热体环绕设置在所述内玻璃镜片的外侧。
[0019]优选的,所述内玻璃镜片还包括有:
[0020]IR滤光片,其安装在所述塑胶镜身的底端内侧。
[0021]优选的,所述发热体还包括有:
[0022]正极连接端,其连接在所述发热体的缺口处一端;
[0023]负极连接端,其连接在所述发热体的缺口处另一端,所述负极连接端通过所述发热体与所述正极连接端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电性连接。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镜头内加热镜头,采用新型的结构设计,在镜头机构设计时改变了传统的设计理念,在产品模具设计开发过程中预留有放取发热装置的位置,在镜头组装的过程中将加热装置进行连同镜片一并装入;
[0025]1.此设计可以解决镜头在极端的冷热交替环境中使用时镜头内部产生的水雾附着在镜片的内璧造成镜头成像时存在的图像清晰度下降及影像模糊和镜片镀膜层遇到水雾时产生腐蚀反应破坏镜片镀膜层,出现镀膜层开裂现象,可以有效的提高镜头的成像效果和使用寿命;
[0026]2.在温度差较大的环境中工作时由于温差较关系会在镜头内部产生水雾,在镜头的内部镜片下面增加一个电子发热圈通过热传导的方式来提高镜头镜片的温度,在温度升高时可将凝结在镜头内部的水雾快速散发掉不在镜片内表面残留,从而消除图像画面模糊等问题。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技术等轴测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技术正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本技术发热体的等轴测结构示意图。
[0030]图中:1、壳体机构;2、塑胶镜身;3、金属前锁盖;4、外玻璃镜片;5、塑胶镜片;6、金属隔圈;7、内玻璃镜片;8、防水胶圈;9、IR滤光片;10、发热体;11、正极连接端;12、负极连接端。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2]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镜头内加热除雾镜头,包括:壳体机构1,为镜头装置的外部结构,壳体机构1主要用于对镜片的安装和保护作,壳体机构1还包括:塑胶镜身2,其为壳体机构1的组题结构,外玻璃镜片4以及发热体10均安装在塑胶镜身2的内部;金属前锁盖3,其安装在塑胶镜身2的顶端外侧,塑胶镜身2与金属前锁盖3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金属前锁盖3与外玻璃镜片4之间构成卡合结构,塑胶镜身2还包
括有:防水胶圈8,其安装在塑胶镜身2的内部,防水胶圈8设置在外玻璃镜片4的下端,防水胶圈8的结构为环形结构,该镜头内加热镜头,在镜头机构设计时改变了传统的设计理念,在产品模具设计开发过程中预留有放取发热装置的位置,在镜头组装的过程中将加热装置进行连同镜片一并装入;
[0033]一种镜头内加热除雾镜头,包括:外玻璃镜片4,其安装在壳体机构1的内部,外玻璃镜片4还包括有:塑胶镜片5,其设置在塑胶镜身2的内部,塑胶镜片5安装在外玻璃镜片4的下端;金属隔圈6,其设置在塑胶镜身2的内部,金属隔圈6安装在塑胶镜片5的下端;内玻璃镜片7,其设置在塑胶镜身2的内部,内玻璃镜片7安装在金属隔圈6的下端,发热体10环绕设置在内玻璃镜片7的外侧,内玻璃镜片7还包括有:IR滤光片9,其安装在塑胶镜身2的底端内侧,在镜头内加热装置可以使用高温胶水与镜身黏贴在一起,防止异响和晃动损坏,依据光学设计、结构设计输出,增加加热装置设计;在镜头外形处设计可放置加热装置的机构比如凹槽、足够的平面等;
[0034]一种镜头内加热除雾镜头,包括:发热体10,其安装在壳体机构1的内部,发热体10的结构为异形结构,即环形结构上设置有一个缺口,该缺口可以调整发热体10的大小,从而方便安装,,发热体10还包括有:正极连接端11,其连接在发热体10的缺口处一端;负极连接端12,其连接在发热体10的缺口处另一端,负极连接端12通过发热体10与正极连接端11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电性连接,发热体10可选择易制作合适带温度控制的加热装置温度范围为0℃

50℃,温度过高可能会导致镜头内部的其它零件产生变化或零件加速老化;加热装置要在10

20秒内将温度升至到设定值,最高50℃,温度可进行控制。
[0035]工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镜头内加热除雾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机构(1),为镜头装置的外部结构,所述壳体机构(1)主要用于对镜片的安装和保护;外玻璃镜片(4),其安装在所述壳体机构(1)的内部;发热体(10),其安装在所述壳体机构(1)的内部,所述发热体(10)的结构为环形结构,且所述发热体(10)上设置有一个缺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镜头内加热除雾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机构(1)还包括:塑胶镜身(2),其为所述壳体机构(1)的主体结构,所述外玻璃镜片(4)以及所述发热体(10)均安装在所述塑胶镜身(2)的内部;金属前锁盖(3),其安装在所述塑胶镜身(2)的顶端外侧,所述塑胶镜身(2)与所述金属前锁盖(3)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所述金属前锁盖(3)与所述外玻璃镜片(4)之间构成卡合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镜头内加热除雾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镜身(2)还包括有:防水胶圈(8),其安装在所述塑胶镜身(2)的内部,所述防水胶圈(8)设置在所述外玻璃镜片(4)的下端,所述防水胶圈(8)的结构为环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浩文谭华江何东升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玖洲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