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导叶可调的涡扇发动机部件级机载动态模型设计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航空发动机建模与仿真领域,尤其涉及导叶可调的含加力涡扇发动机机载动态模型设计。
技术介绍
[0002]现代航空发动机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非线性气动热力学系统,在研发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员和资金投入。航空发动机数学模型是控制系统设计研究的基础,其中包括三种航空发动机数学模型:部件级模型、状态变量模型和LPV模型。
[0003]部件级模型:精度较高且能够全面反映发动机各截面工作状态。然而,由于其计算时需要反复的流量迭代计算,因此实时性较差。在控制算法实时仿真验证时,既要求数学模型有较高的精度,又要求其有较好的实时性。
[0004]状态变量模型:利用非线性部件级模型局部线性建立的模型,目前广泛应用于发动机多变控制器设计。建立航空发动机状态变量模型的方法有偏导数法、拟合法和最小二乘法。
[0005]LPV模型:由于状态变量模型是小范围的线性模型,难以满足发动机大范围的精度要求,因此需要应用LPV建模方法。LPV模型通过可测量的外部实时参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叶可调的涡扇发动机部件级机载动态模型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在原有部件级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压气机导叶特性修正;设计LPV形式的非线性共同工作方程组的无迭代求解算法,根据发动机开加力时的部件级模型的数据,将加力燃油量作为控制量之一,建立加力接通后关于压比状态参数的含加力宽工况范围LPV模型;步骤B),设计引入并优化状态参数惯性环节计算策略,由此获得包线内不同飞行状态平稳切换的宽工况范围机载动态模型。2.如权利要求1所示的一种导叶可调的涡扇发动机部件级机载动态模型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的具体步骤如下:步骤A1),在原有部件级模型的基础上,将压气机前三级与后六级分开建模,引入压气机导叶特性修正;步骤A2),根据发动机开加力时的部件级模型的数据,将加力燃油量作为控制量之一,建立加力接通后关于压比状态参数的含加力状态变量模型;步骤A3),在不同的进口温度,分别在不同的喉道面积A8与不同的导叶角角度Afa下,将在此喉道面积和导叶角角度时的不同转速下的状态变量模型组合成LPV模型。3.如权利要求1所示的一种导叶可调的涡扇发动机部件级机载动态模型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的具体步骤如下:步骤B1),建立基于等温线的飞行包线划分方案,根据飞行包线划分方案,优化选取若干个进口总温T2下的包线点建立加力接通后关于压比状态参数的含加力宽工况范围LPV模型;步骤B2),针对全包线内飞行点,设计引入并优化状态参数惯性环节计算策略;由LPV模型求解获得换算转速与压比,提供给气路各部件气动热力学模型完成计算,由此获得状态平稳切换的宽工况范围机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峰,徐天润,邹泽龙,周鑫,黄金泉,高亚辉,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