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55404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2: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推拉装置,涉及运输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包括传力框、多个限力机构、多个推拉块、多个推拉钩,各所述限力机构一端均与所述传力框的一侧相连接,各所述限力机构与所述传力框的连接点均匀间隔设置,各所述限力机构另一端分别与一个所述推拉块相连接,各所述推拉块另一端分别连接一个所述推拉钩,所述传力框用于施加推力或拉力,所述推拉块、所述推拉钩用于连接被推拉物体,所述限力机构用于提供推力或拉力,所述推拉块克服所述限力机构的推力后移动,所述推拉钩克服所述限力机构的拉力后移动。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推拉装置,能够对每个推拉点设置限力保护,保证推拉过程中单个推拉点推拉力及总推拉力在设定值范围内。推拉力及总推拉力在设定值范围内。推拉力及总推拉力在设定值范围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推拉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运输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推拉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某些大型产品,需通过专用的推拉装置在水平或垂直方向进行推拉运动,因推拉大型产品的过程中受力大并且为便于结构布局,在推拉装置上布置多个推拉点进行推拉。
[0003]采用多点连接的推拉装置,因结构刚度、加工及安装误差等多种因素影响,推拉过程中各点受力差异会较大。比如:最大推拉力为F,推拉点数量为n,单个推拉点理论平均推拉力Q=F/n。而实际上,由于结构传力受不可控因素影响,单个推拉点实际推拉力可能会远大于Q,严重时会达到正常平均推拉力Q的两倍以上。
[0004]因各点推拉力无法准确预知,存在个别连接点工作时超载并造成产品损坏的可能,或者为保证推拉过程安全可靠,以加大强度为目的增大推拉装置的体积,使推拉装置非常笨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对每个推拉点设置限力保护,保证推拉过程中单个推拉点推拉力及总推拉力在设定值范围内的推拉装置。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推拉装置,包括传力框、多个限力机构、多个推拉块、多个推拉钩,各所述限力机构一端均与所述传力框的一侧相连接,各所述限力机构与所述传力框的连接点均匀间隔设置,各所述限力机构另一端分别与一个所述推拉块相连接,各所述推拉块另一端分别连接一个所述推拉钩,所述传力框用于施加推力或拉力,所述推拉块、所述推拉钩用于连接被推拉物体,所述限力机构用于提供推力或拉力,所述推拉块克服所述限力机构的推力后移动,所述推拉钩克服所述限力机构的拉力后移动。
[0007]进一步地,所述限力机构包括壳体、第一滑杆、第二滑杆、第一固定滑套、活动滑套、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一弹簧、第二弹簧,所述壳体的第一侧壁上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所述壳体的第二侧壁上开设有第三通孔、第四通孔,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固定滑套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通孔内壁,所述第一滑杆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滑套内,所述第一滑杆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三通孔伸出至所述壳体外,所述第一滑杆适于相对于所述第一固定滑套及所述壳体左右移动,所述活动滑套设置于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第二滑杆一端螺纹连接于所述活动滑套内,所述第二滑杆另一端穿过所述第四通孔伸出至所述壳体外,所述第二滑杆适于与所述活动滑套同步相对于所述壳体左右移动,所述第一滑杆与所述第二滑杆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挡板、所述第二挡板均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挡板、所述第二挡板均套在所述第一滑杆及所述第二滑杆上,所述第一挡板抵靠在所述第一固定滑套及所述活动滑套上,所述第二挡板抵靠在所述第二侧壁上,所述第一弹簧套在所述第一滑杆上,所述第二弹簧套在所述第二滑杆上,并且所述第一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均位于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二挡板之间,所述第一滑杆适于带动所述
第二挡板向左推动所述第一弹簧及所述第二弹簧,所述第二滑杆适于带动所述第一挡板向右推动所述第一弹簧及所述第二弹簧,所述推拉块与所述第一滑杆伸出至所述壳体外的部分及所述第二滑杆伸出至所述壳体外的部分相连接,所述壳体与所述传力框相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限力机构还包括第三滑杆、第三固定滑套、第三弹簧,所述第三滑杆与所述第一滑杆设置方式相同,所述第三滑杆与所述第一滑杆、所述第二滑杆在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三固定滑套与所述第一固定滑套设置方式相同,所述第三弹簧与所述第一弹簧设置方式相同。
[0009]进一步地,所述限力机构还包括推拉板,所述推拉板一侧与所述第一滑杆、所述第二滑杆及所述第三滑杆的伸出所述壳体的端部相连接,所述推拉板另一侧与所述推拉块相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杆、所述第二滑杆及所述第三滑杆的靠近所述第二挡板)的位置处均设置有径向凸台。
[0011]进一步地,所述传力框包括传力环及多个承力凸台,各所述承力凸台沿所述传力环的周向均匀间隔布置。
[0012]进一步地,所述传力环为圆环形框架。
[0013]进一步地,所述传力环前后两侧开设有销孔,各所述销轴孔内分别设置有一销轴,所述销轴用于施加推力或拉力。
[0014]进一步地,所述限力机构还包括第一锁紧螺母及第二锁紧螺母,所述第一锁紧螺母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滑套上,所述第二锁紧螺母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三固定滑套上。
[0015]进一步地,所述限力机构还包括第一行程开关、第二行程开关,所述第一行程开关设置于所述壳体左端,所述第一挡板向右运动到位时,所述第一行程开关发出拉力最大值信号,所述第二行程开关设置于所述壳体右端,所述第二挡板向左运动到位时,所述第二行程开关发出推力最大值信号。
[0016]本专利技术推拉装置,由于传力框的每个连接点均连接有一组限力机构,各限力机构能够提供推力或拉力,推拉块、推拉钩克服限力机构的推力或拉力后移动,因此通过对每组限力机构推拉力的控制,可实现对每个推拉点最大力的安全保护,从而可控制总的最大推拉力,保证推拉过程中单个推拉点的推拉力及总推拉力限制在设定值以内,确保推拉过程中推拉装置及被推拉物体的安全。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推拉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推拉装置中传力框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推拉装置中限力机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0021]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出现的术语“上”、“下”、“前”、“后”、“左”和“右”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
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2]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3]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002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推拉装置,如图1、图2、图3所示,包括传力框1、多个限力机构3、多个推拉块4、多个推拉钩5,限力机构3与推拉块4、推拉钩5一一对应,各限力机构3一端均与传力框1相连接,各限力机构3与传力框1的连接点均匀间隔设置,各限力机构3另一端分别与一个推拉块4相连接,各推拉块4另一端分别连接一个推拉钩5,传力框1用于施加推力或拉力,推拉块4、推拉钩5用于连接被推拉物体。施加推力时,通过传力框1、限力机构3、推拉块4将推力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推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传力框(1)、多个限力机构(3)、多个推拉块(4)、多个推拉钩(5),各所述限力机构(3)一端均与所述传力框(1)的一侧相连接,各所述限力机构(3)与所述传力框(1)的连接点均匀间隔设置,各所述限力机构(3)另一端分别与一个所述推拉块(4)相连接,各所述推拉块(4)另一端分别连接一个所述推拉钩(5),所述传力框(1)用于施加推力或拉力,所述推拉块(4)、所述推拉钩(5)用于连接被推拉物体,所述限力机构(3)用于提供推力或拉力,所述推拉块(4)克服所述限力机构(3)的推力后移动,所述推拉钩(5)克服所述限力机构(3)的拉力后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力机构(3)包括壳体(36)、第一滑杆(311)、第二滑杆(312)、第一固定滑套(331)、活动滑套(332)、第一挡板(381)、第二挡板(382)、第一弹簧(391)、第二弹簧(392),所述壳体(36)的第一侧壁上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所述壳体(36)的第二侧壁上开设有第三通孔、第四通孔,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固定滑套(331)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通孔内壁,所述第一滑杆(311)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滑套(331)内,所述第一滑杆(311)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三通孔伸出至所述壳体(36)外,所述第一滑杆(311)适于相对于所述第一固定滑套(331)及所述壳体(36)左右移动,所述活动滑套(332)设置于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第二滑杆(312)一端螺纹连接于所述活动滑套(332)内,所述第二滑杆(312)另一端穿过所述第四通孔伸出至所述壳体(36)外,所述第二滑杆(312)适于与所述活动滑套(332)同步相对于所述壳体(36)左右移动,所述第一滑杆(311)与所述第二滑杆(312)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挡板(381)、所述第二挡板(382)均设置于所述壳体(36)内,所述第一挡板(381)、所述第二挡板(382)均套在所述第一滑杆(311)及所述第二滑杆(312)上,所述第一挡板(381)抵靠在所述第一固定滑套(331)及所述活动滑套(332)上,所述第二挡板(382)抵靠在所述第二侧壁上,所述第一弹簧(391)套在所述第一滑杆(311)上,所述第二弹簧(392)套在所述第二滑杆(312)上,并且所述第一弹簧(391)、所述第二弹簧(392)均位于所述第一挡板(381)与所述第二挡板(382)之间,所述第一滑杆(311)适于带动所述第二挡板(382)向左推动所述第一弹簧(3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旺李帅秦利廖军郑宇峰王华吉董小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