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纵横拉杆和底支撑的整体式闸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4822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2: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基于纵横拉杆和底支撑的整体式闸室结构,所述整体式闸室结构位于上闸首与下闸首之间,包括两侧闸室墙以及位于两侧闸室墙之间的底板,所述闸室墙包括边墙、锚定墙及横向拉杆,所述底板包括底撑、压脚及块石;锚定墙位于所述边墙的外侧,所述横向拉杆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边墙及所述锚定墙,两侧的所述边墙与所述底撑固定连接组成闸室,所述边墙与所述底撑为一体浇注成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上锚拉下支撑结构,结构受力较为安全合理,适用于拟建船闸周围有已建工程、施工场地狭窄、不能进行大开挖施工的情况,适用性较强。适用性较强。适用性较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纵横拉杆和底支撑的整体式闸室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到水利和水运工程
,具体涉及到一种基于纵横拉杆和底支撑的整体式闸室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航运工程中,船闸是应用最多的通航建筑物之一,船闸主体工程由上下闸首、闸室、上下游引航道构成,船舶上行时,将船闸闸室水位泄至下游水位,打开下闸门,船舶进入船闸闸室,关闭下闸门,从上游往闸室内灌水至上游水位,打开上闸门,船舶离开闸室,进入上游航道,船舶下行则反之。
[0003]船闸闸室结构一般采用直立式闸室结构,直立式闸室由边墙和闸底板组成,按其构造可分为整体式结构和分离式结构两大类。两侧边墙和底板浇筑在一起的称为整体式结构,边墙和底板分开设置的为分离式结构。现有工程技术中,船闸整体式结构常用类型为整体坞式结构、空箱结构,整体式结构底板厚度大、整体刚度大,对于墙高底板宽的整体式结构,工程量较大,可能产生较大的不均匀沉降。分离式结构边墙类型较多,主要有板桩、重力式、悬臂式、混合式等型式,底板大多采用透水地底板。闸室结构型式须根据地质土层情况、上下游水头、施工条件等因素分析确定。
[0004]常规整体式结构闸墙底宽与底板厚度均取0.16~0.25倍的墙高,闸墙高度15m以上的工程较为常见,一般闸墙底宽与底板厚度均取3.5~4m。结合地质土层条件,软弱土层需要进行水泥搅拌桩、长螺旋钻孔压灌桩、碎石桩等复合地基处理。闸室尺寸大,常规整体式结构底板混凝土工程量大、地基处理复杂,工程费用较高。另外,目前新建船闸工程周围已建工程较多,大多存在高压线塔、已建桥梁、水利涵闸和堤防等已有建筑物,尤其二线船闸的建设场地狭窄,均不具备放坡大开挖的施工条件。
[0005]公开号为CN214993753U的中国技术专利于2021年12月03日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粘性土地基的船闸闸室格型地连墙结构,包括由前墙、后墙、隔墙及帽梁组成的格型地连墙闸室墙以及由透水底板格梁、钢筋混凝土块护底和透水底板反滤层组成的透水底板,所述前墙和后墙通过隔墙连接,所述前墙、后墙、隔墙顶部均设置有帽梁,且位于顶部的帽梁均连接一起,前墙、后墙、隔墙及帽梁共同组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所述前墙深入至粘性土不透水层,前墙靠水侧设置有浮式系船柱、钢护木与爬梯,用于保证船闸闸室内的船舶安全。
[0006]上述方案的缺陷在于,底板与边墙为分体式结构,为了保持结构的稳定,底板需要设置较厚的厚度,增加了成本,增加了施工量,另外,帽梁仅提供纵向拉杆的作用,在水头较大的高边墙闸室情况下,边墙还受到较大的单向土侧压力,结构受力较为不合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纵横拉杆和底支撑的整体式闸室结构,采用上锚拉下支撑结构,结构受力较为安全合理,适用于拟建船闸周围
有已建工程、施工场地狭窄、不能进行大开挖施工的情况,适用性较强。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9]一种基于纵横拉杆和底支撑的整体式闸室结构,所述整体式闸室结构位于上闸首与下闸首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侧闸室墙以及位于两侧闸室墙之间的底板,所述闸室墙包括边墙、锚定墙及横向拉杆,所述底板包括底撑、压脚及块石;锚定墙位于所述边墙的外侧,所述横向拉杆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边墙及所述锚定墙,两侧的所述边墙与所述底撑固定连接组成闸室,所述边墙与所述底撑为一体浇筑成型。
[0010]在所述横向拉杆的位置下方设有混凝土垫层,所述混凝土垫层上放置有混凝土垫块,所述横向拉杆两端通过连接铰分别与边墙以及锚定墙的钢筋固定连接。
[0011]所述边墙的顶部设置有帽梁,所述帽梁的钢筋绑扎搭接所述边墙的钢筋。
[0012]所述压脚为混凝土结构,采用立模浇筑的方式安装,所述块石的厚度为0.5m,用于护底,所述块石采用10~100kg的石块干砌的方式安装,砌筑前底部应垫平压实,砌筑应达到平整、咬合紧密。
[0013]所述底撑端头与所述边墙的连接处采用凿毛、冲洗的方式进处理,所述底撑的端头钢筋与所述边墙的钢筋连接。
[0014]所述边墙的内侧设有内衬,在所述边墙土石方开挖后,凿除所述边墙的保护层,进行所述内衬的钢筋和模板的安装,最后采用分层浇筑的方法进行所述内衬的混凝土浇筑。
[0015]在所述边墙靠水侧安装有浮式系船柱、钢护木、爬梯,所述浮式系船柱与所述爬梯嵌固定在所述边墙内,所述钢护木安装在所述边墙靠水侧表面。
[0016]所述边墙与所述锚定墙的墙体厚度为1.0~1.4m。
[0017]所述边墙与所述锚定墙均为地连墙,单个所述地连墙的槽段为5~8m,槽段之间采用刚性接头连接方式,使得相邻两个槽段为固结连接。
[0018]所述横向拉杆为水平放置,所述横向拉杆连接所述边墙的外侧的上端部,所述底撑位置根据最低通航水位和门槛水深要求确定。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0]1、本技术为闸室新型结构,基于上部锚拉和底部支撑的整体式闸室结构,结构受力较为安全合理,尤其对于水头较大的高边墙工程,结构受力优势更加明显;
[0021]2、无需常规整体结构较厚的底板,工程量较小,经济优势明显;
[0022]3、施工时无需进行放坡大开挖,无需进行墙后大回填,施工作业面多,施工工期得以大大缩短;
[0023]4、对于拟建船闸周围有已建工程、施工场地狭窄、不能进行大开挖施工的情况较为适用,适用性较强。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整体式闸室结构断面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整体式闸室结构平面示意图;
[0026]图中:1、闸室;2、上闸首;3、下闸首;11、边墙;12、锚定墙;13、横向拉杆;14、底撑;15、内衬;16、压脚;18、帽梁;19、块石;171、浮式系船柱;172、钢护木;173、爬梯。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中的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条件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顶部”、“底部”、“内”、“外”、“水平”、“垂直”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均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9]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纵横拉杆和底支撑的整体式闸室结构,所述整体式闸室结构位于上闸首2与下闸首3之间,包括两侧闸室墙以及位于两侧闸室墙之间的底板,所述闸室墙包括边墙11、锚定墙12及横向拉杆13,所述底板包括底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纵横拉杆和底支撑的整体式闸室结构,所述整体式闸室结构位于上闸首与下闸首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侧闸室墙以及位于两侧闸室墙之间的底板,所述闸室墙包括边墙、锚定墙及横向拉杆,所述底板包括底撑、压脚及块石;所述锚定墙位于所述边墙的外侧,所述横向拉杆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边墙及所述锚定墙,两侧的所述边墙与所述底撑固定连接组成闸室,所述边墙与所述底撑为一体浇筑成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纵横拉杆和底支撑的整体式闸室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横向拉杆的位置下方设有混凝土垫层,所述混凝土垫层上放置有混凝土垫块,所述横向拉杆两端通过连接铰分别与边墙以及锚定墙的钢筋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纵横拉杆和底支撑的整体式闸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边墙的顶部设置有帽梁,所述帽梁的钢筋绑扎搭接所述边墙的钢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纵横拉杆和底支撑的整体式闸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脚为混凝土结构,采用立模浇筑的方式安装,所述块石的厚度为0.5m,用于护底,所述块石采用10~100kg的石块干砌的方式安装,砌筑前底部应垫平压实,砌筑应达到平整、咬合紧密。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纵横拉杆和底支撑的整体式闸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撑端头与所述边墙的连接处采用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信伟张跃博孙保虎欧阳飞陈旭丁德斌吴国君白国文卜美飞章金河王雪萌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