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粘结强度的合成闸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4467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2: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提高粘结强度的合成闸瓦,包括连为一体的摩擦体和钢背,所述钢背为弧形板状结构,所述钢背的外侧中部为瓦鼻,瓦鼻槽为开口设计,在瓦鼻的两侧沿钢背宽度方向形成有下凹圆弧,所述钢背外侧向内冲压出多个抓料孔与抓料爪,所述抓料爪与经过其根部的圆弧切线的垂线之间有一定的角度,所述抓料孔用于使摩擦体材料嵌入抓料孔内,所述抓料爪用于插入摩擦体内与摩擦体结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钢背上设置抓料孔与抓料爪,可以有效提高闸瓦与钢背的粘结强度。通过在瓦鼻的两侧沿钢背宽度方向形成有下凹圆弧,能够避免瓦鼻根部频繁撞击出现裂纹。能够避免瓦鼻根部频繁撞击出现裂纹。能够避免瓦鼻根部频繁撞击出现裂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粘结强度的合成闸瓦


[0001]本技术涉及城市轨道交通用制动装置
,尤其是涉及一种提高粘结强度的合成闸瓦。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重载、高速的发展,轨道交通逐渐成为改善大中城市交通状况的重要方式。但随着地铁线路在城市中的不断加密、地铁运营间隔时间不断缩小、制动频繁、列车的满载率不断上升甚至在上下班高峰时经常出现超载,所以对地铁列车用合成闸瓦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列车刹车过程中,其关键零件就是合成闸瓦,合成闸瓦主要由摩擦体与钢背构成,其中摩擦体是闸瓦的关键部件,它是由粘结剂、增强材料和填料等组成,刹车时,合成闸瓦与车轮踏面摩擦达到减速刹车的目的。闸瓦与钢背粘结不牢,尤其是闸瓦边缘部位,容易造成闸瓦掉角、掉块、脱落,一旦摩擦体与钢背脱落,就无法实现刹车,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由于列车运行站距短,闸瓦与车轮踏面制动频繁,闸瓦瓦鼻与瓦托之间多次发生撞击,瓦鼻根部会出现撞击裂纹,瓦鼻有断裂的风险,严重影响列车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有效提高闸瓦与钢背的粘结强度,同时能够避免瓦鼻根部频繁撞击出现裂纹,基于该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提高粘结强度的合成闸瓦。
[0004]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提高粘结强度的合成闸瓦,包括连为一体的摩擦体和钢背,所述钢背为弧形板状结构,所述钢背的外侧中部为瓦鼻,瓦鼻槽为开口设计,在瓦鼻的两侧沿钢背宽度方向形成有下凹圆弧,所述钢背外侧向内冲压出多个抓料孔与抓料爪,所述抓料孔用于使摩擦体材料嵌入抓料孔内,所述抓料爪与经过其根部的圆弧切线的垂线之间有一定的角度,所述抓料爪用于插入摩擦体内与摩擦体结合。
[0006]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瓦鼻直接从钢背上冲压形成,使得瓦鼻与钢背为一体结构,具有弹性,不易发生变形,保证瓦鼻不会从钢背上脱落,减少事故发生,能够提高闸瓦的使用寿命。避免在钢背上专门开设瓦鼻安装孔,再将瓦鼻固定到相应的孔内,易造成瓦鼻与钢背的连接不牢固,存在脱落风险。
[0007]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瓦鼻形状为“M”形,所述钢背内侧瓦鼻顶部的圆弧为瓦鼻顶内圆弧。通过增大瓦鼻顶内圆弧用于降低折弯处应力集中,降低内圆弧折弯褶皱形成、外圆弧拉伸撕裂现象产生,避免瓦鼻与瓦托频繁冲击造成褶皱纹发展成裂纹及裂纹延展。
[0008]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位于瓦鼻两侧各形成一个瓦鼻瓦钎穿插孔。
[0009]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瓦鼻瓦钎穿插孔的四个角为圆角结构,用于避免直角产生的折弯撕裂、裂纹产生及受力延伸现象的发生,同时又避免了应力集中。
[0010]本技术在瓦鼻的两侧沿钢背宽度方向形成有下凹圆弧,充分利用下凹圆弧,可以消除闸瓦钢背在使用过程中的应力,避免瓦鼻根部与瓦托频繁冲击造成钢背的变形和裂纹的发生,起到避让作用,提高钢背使用寿命。
[0011]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抓料孔由钢背向内冲压形成。
[0012]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抓料孔设置有8个,在瓦鼻的两侧分别设置有4个。
[0013]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抓料孔为圆形。
[0014]所述抓料孔用于使摩擦体材料嵌入抓料孔内,使钢背与摩擦体牢固结合,提高闸瓦的粘结强度与剪切强度。
[0015]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在瓦鼻的折弯部开口正下方两侧的钢背内侧上焊接有焊接板,所述焊接板的中间切开呈开口。
[0016]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抓料爪位于钢背外侧的形状为长方形,位于钢背内侧的部分设计成一定的折弯状,所述抓料爪与经过其根部的圆弧切线的垂线之间呈45
°
,以使抓料爪更深入的插入摩擦体材料中,增大接触面积,从而提高粘结强度。
[0017]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抓料爪由钢背向内冲压形成。
[0018]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抓料爪设置有14个,抓料爪有3种类型,
[0019]瓦鼻两侧平行于钢背长度方向各设置有2个第一抓料爪,在焊接板上设置有4个第一抓料爪,所述第一抓料爪位于钢背内侧的部分设计成一定的折弯状,第一抓料爪有2条折边;
[0020]在瓦鼻两侧各设置1个第二抓料爪,所述第二抓料爪位于两个定位片之间,第二抓料爪有1条折边;
[0021]在瓦鼻两侧钢背的两个边缘上分别设置有2个指向不同的第三抓料爪,所述第三抓料爪沿钢背长度方向设置,第三抓料爪有2条折边。
[0022]第三抓料爪的长度较长,第三抓料爪的宽度较短。所述第三抓料爪可以从不同角度插入摩擦体边缘中。将摩擦体悬挂在钢背内弧面上的形式改为将四侧完全包住的形式,使钢背与摩擦体不易分离,进一步提升钢背与摩擦体的结合强度。
[0023]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所述钢背外侧位于瓦鼻两侧设有安装孔,两个安装孔对称的分布于瓦鼻两侧,所述安装孔用于起定位作用。
[0024]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孔呈圆形。
[0025]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所述钢背外侧设有突出的两个定位柱,两个定位柱对称位于瓦鼻两侧。
[0026]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柱嵌入并穿过钢背,铆接到钢背内侧。
[0027]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柱呈圆台形。
[0028]所述定位柱适用于闸瓦与瓦托的安装定位,能够使闸瓦与列车的瓦托接触,防止闸瓦发生前后转动。钢背内侧的定位柱采用十字形铆接,在产品压制与固化时插入摩擦体中,起到粘结作用。
[0029]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瓦鼻的两侧均设置有定位片。
[0030]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片在瓦鼻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所述定位片沿钢背的长度方向设置,两个定位片平行分布。
[0031]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片嵌入并穿过钢背,铆接到钢背内侧。
[0032]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片位于钢背内侧的结构呈锯齿形,在产品压制与固化时插入摩擦体中,起到粘结作用。
[0033]所述定位片用于防止闸瓦左右前后转动。
[0034]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钢背上的焊接板在压制时中间不切开,防止闸瓦在压制及固化过程中闸瓦瓦鼻尺寸变化,保证安装尺寸。制成成品后进行中间锯切,焊接板中间为开口设计,可以消除钢背的内应力,制动时有利于闸瓦踏面与车轮贴合。
[0035]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瓦鼻开口下方摩擦体中部位置设置有排屑槽,所述排屑槽为通槽,所述排屑槽沿摩擦体宽度方向,贯穿整个摩擦体。
[0036]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排屑槽延伸至焊接板。
[0037]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排屑槽为长方形的排屑槽。所述排屑槽的宽度为3mm...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粘结强度的合成闸瓦,包括连为一体的摩擦体(1)和钢背(2),所述钢背(2)为弧形板状结构,所述钢背(2)的外侧中部为瓦鼻(3),在瓦鼻(3)两侧沿钢背宽度方向形成有下凹圆弧(4),其特征在于,所述钢背(2)外侧向内冲压出多个抓料孔(5)与抓料爪,所述抓料孔(5)用于使摩擦体(1)材料嵌入抓料孔(5)内,所述抓料爪与经过其根部的圆弧切线的垂线之间有一角度,所述抓料爪用于插入摩擦体(1)内与摩擦体(1)结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粘结强度的合成闸瓦,其特征在于,所述瓦鼻(3)形状为“M”形,所述瓦鼻(3)的顶部中间为瓦鼻顶内圆弧(13);所述瓦鼻(3)两侧形成瓦鼻瓦钎穿插孔(1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高粘结强度的合成闸瓦,其特征在于,所述瓦鼻瓦钎穿插孔(14)的四个角为圆角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粘结强度的合成闸瓦,其特征在于,瓦鼻(3)开口下方摩擦体(1)中部位置设置有排屑槽(11),所述排屑槽(11)为通槽,所述排屑槽(11)沿摩擦体(1)宽度方向,贯穿整个摩擦体(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粘结强度的合成闸瓦,其特征在于,所述抓料孔(5)由钢背(2)向内冲压形成;所述抓料孔(5)设置有8个,在瓦鼻(3)两侧分别设置有4个。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粘结强度的合成闸瓦,其特征在于,在瓦鼻(3)的折弯部开口正下方两侧的钢背(2)内侧上焊接有焊接板(10),所述焊接板(10)的中间切开呈开口。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提高粘结强度的合成闸瓦,其特征在于,所述抓料爪与经过其根部的圆弧切线的垂线之间呈45
°
,所述抓料爪由钢背(2)向内冲压形成;所述抓料爪共设置有14个,所述抓料爪有3种类型,瓦鼻(3)两侧平行于钢背长度方向各设置有2个第一抓料爪(6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定权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壬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