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临近既有建筑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53381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1:27
本申请涉及一种临近既有建筑基坑支护结构,包括临近既有建筑的基坑,所述基坑侧壁且位于靠近既有建筑的一侧设置有支护结构,所述支护结构与既有建筑的地下室之间设置有用于对支护结构和既有建筑之间的土层加固的第一加固结构;本申请具有便于施工人员对靠近既有建筑的基坑进行施工的优点。建筑的基坑进行施工的优点。建筑的基坑进行施工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临近既有建筑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临近既有建筑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基坑支护,是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铁路车站越来越多,城市内既有建筑越来越多,在既有建筑旁进行施工的情况也越来越多,部分基坑施工位置往往难以避免临近周围的既有建筑物,目前临近既有建筑的基坑支护靠近既有建筑的一侧因距离既有建筑较近,往往存在着施工不便捷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第一方面,为了提高临近既有建筑基坑支护侧壁的稳定性,本申请提供一种临近既有建筑基坑支护结构。
[0004]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临近既有建筑基坑支护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临近既有建筑基坑支护结构,包括临近既有建筑的基坑,所述基坑侧壁且位于靠近既有建筑的一侧设置有支护结构,所述支护结构与既有建筑的地下室之间设置有用于对支护结构和既有建筑之间的土层加固的第一加固结构。
[000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护结构可对基坑的侧壁起到支护的效果,防止临近既有建筑的基坑侧壁因不稳定出现坍塌,提高了基坑靠近既有建筑侧壁的稳定性;第一加固结构的设置可对支护结构和既有建筑之间的土层起到加固的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基坑的稳定性,位于既有建筑的地下室内对土层进行加工,施工作业充分,施工便捷,节约了施工的成本,缩短了施工的周期。
[0006]可选的,所述支护结构包括多个排桩,多个所述排桩设置在基坑侧壁靠近既有建筑的一侧。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排桩支护的方式其施工便捷,对基坑侧壁的支护效果较好。
[0008]可选的,多个所述排桩的顶部设置有冠梁,所述冠梁用于将多个排桩连接成一个整体。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冠梁的设置使得多个排桩形成一个整体,提高了多个排桩的受力效果,从而间接提高了多个排桩对基坑侧壁的支护效果。
[0010]可选的,所述第一加固结构包括设置在基坑侧壁与既有建筑之间土层内的多个注浆管,所述注浆管的一端设置为用于插入至土层内的插入端,另一端设置为用于向注浆管内注浆的注浆端,所述注浆管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出浆孔。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基坑和既有建筑之间的土层加固时,通过将注浆管设置在土层内,沿着注浆端朝向注浆管内输送水泥浆料,位于注浆管内的水泥浆料可
沿着出浆孔流出,因压力使得水泥浆料流动至土层的缝隙内,待水泥浆料固化后,使得水泥浆料对基坑和既有建筑之间的涂层起到固化的效果;采用注浆管的设置其结构简单,便于施工,提高了对基坑和既有建筑之间土层的加固效果。
[0012]可选的,所述排桩和既有建筑之间设置有用于进一步提高排桩对基坑侧壁支撑力的第二加固结构。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加固结构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多个排桩对基坑侧壁的支护效果。
[0014]可选的,所述第二加固结构包括沿水平方向设置在基坑侧壁上的多个锚索,所述锚索设置在排桩和既有建筑之间,多个锚索沿基坑侧壁的高度方向设置有多组。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锚索的设置,通过对锚索施加预应力,使得锚索带动多个排桩朝向既有建筑的方向施加压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多个排桩对基坑侧壁的支护效果,此时多个排桩可带动基坑和既有建筑之间的土层处于压紧状态,从而进一步提高基坑和既有建筑土层之间土层的整体性,改善了土层的力学性能,有效控制了土层的位移。
[0016]可选的,基坑支护结构还包括用于将同一组的多个锚索连接至一起的连接件。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件的设置可带动每组的多个锚索成为一个整体,从而使得多个锚索进一步提高对多个排桩的支护效果。
[0018]可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多个围檩,每组多个所述锚索对应于两个所述围檩,同一组的多个锚索的一端穿设且固定连接在其中一个围檩上,另一端穿设且固定连接在另一个所述围檩上。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围檩的设置可将同组的多个锚索连接在一起,从而提高了对多个锚索带动多个排桩对基坑的支护效果,采用围檩的设置其结构简单,提高了将多个锚索连接至一起的连接效果。
[0020]第二方面,为了提高临近既有建筑基坑支护侧壁的稳定性,本申请提供一种临近既有建筑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法。
[0021]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临近既有建筑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临近既有建筑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法,包括临近既有建筑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如下步骤:S1: 注浆管施工,施工人员位于地面上且位于将要开挖的基坑和既有建筑之间的位置,位于地面沿竖直方向开孔,将注浆管插入至孔内,使得注浆管位于基坑和既有建筑之间,位于基坑和既有建筑之间的地面上朝向注浆管的注浆端注入浆液,浆液沿着注浆管的出浆孔流动至土层的缝隙内,对基坑侧壁和既有建筑的土层进行加固;S2:排桩和冠梁施工,在基坑靠近既有建筑的侧壁位置处竖向钻孔,将钢筋笼吊入孔内,朝向孔内注入混凝土从而形成排桩,通过重复上述步骤形成多个排桩,在多个排桩位于地面外的端部搭设浇筑模板,使得多个排桩位于地面外的端部均位于浇筑模板内,朝向浇筑模板内注入混凝土,待混凝土固化后形成冠梁,使得冠梁将多个排桩连接在一起;S3:基坑施工,根据基坑开挖的深度对基坑进行分层开挖施工,首先将对基坑的第一层开挖,沿着围檩、排桩以及排桩与既有建筑之间的土层朝向既有建筑的地下室内钻孔,将锚索送入孔内对锚索的两端分别施工,通过浇筑水泥砂浆使得锚索与土层形成一个整体,然后设置围檩,带动锚索穿过两侧的围檩,并对锚索施加拉力,完成第一层的基坑开挖
施工,通过重复上述步骤实现基坑的多层开挖施工。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既有建筑物作为一个支点,能够采用传统受限的锚索单排桩支护,同时,由于地下室的存在,施工或锚杆施工作业空间充分,施工便捷,同时还可以采用可拆卸锚索结构,进一步节约成本,缩短施工工期;并且通过位于地下室内采用锚索排桩支护的方式,提高了多个排桩对基坑的支护效果,提高了基坑和既有建筑之间的土层的整体性和稳定性,防止基坑和既有建筑之间的土层出现坍塌。
[00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支护结构可对基坑的侧壁起到支护的效果,防止临近既有建筑的基坑侧壁因不稳定出现坍塌,提高了基坑靠近既有建筑侧壁的稳定性;第一加固结构的设置可对支护结构和既有建筑之间的土层起到加固的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基坑的稳定性,位于既有建筑的地下室内对土层进行加工,施工作业充分,施工便捷,节约了施工的成本,缩短了施工的周期;2.当需要对基坑和既有建筑之间的土层加固时,通过将注浆管设置在土层内,沿着注浆端朝向注浆管内输送水泥浆料,位于注浆管内的水泥浆料可沿着出浆孔流出,因压力使得水泥浆料流动至土层的缝隙内,待水泥浆料固化后,使得水泥浆料对基坑和既有建筑之间的涂层起到固化的效果;采用注浆管的设置其结构简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临近既有建筑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临近既有建筑的基坑(1),所述基坑(1)侧壁且位于靠近既有建筑的一侧设置有支护结构,所述支护结构与既有建筑的地下室之间设置有用于对支护结构和既有建筑之间的土层加固的第一加固结构(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临近既有建筑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结构包括多个排桩(12),多个所述排桩(12)设置在基坑(1)侧壁靠近既有建筑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临近既有建筑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排桩(12)的顶部设置有冠梁,所述冠梁用于将多个排桩(12)连接成一个整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临近既有建筑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固结构(11)包括设置在基坑(1)侧壁与既有建筑之间土层内的多个注浆管,所述注浆管的一端设置为用于插入至土层内的插入端,另一端设置为用于向注浆管内注浆的注浆端,所述注浆管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出浆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临近既有建筑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桩(12)和既有建筑之间设置有用于进一步提高排桩(12)对基坑(1)侧壁支撑力的第二加固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临近既有建筑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固结构包括沿水平方向设置在基坑(1)侧壁上的多个锚索(13),所述锚索(13)设置在排桩(12)和既有建筑之间,多个锚索(13)沿基坑(1)侧壁的高度方向设置有多组。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临近既有建筑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基坑支护结构还包括用于将同一组的多个锚索(13)连接至一起的连接件。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临近既有建筑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多个围檩(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奎金涛汤骄何达杨贵勇徐海涛唐科行徐宇陈子龙龙红宇李果谭钢安成蛟杨霞芬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院成都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