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片综合加工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3276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1: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池片综合加工设备,包括机架、导线送线单元和加工单元,机架上设置有加工单元,加工单元沿着X轴正方向的一侧设置有导线送线单元;加工单元包括来料上料单元、中转定位单元、中转送料单元、第一夹持单元、热压单元、第二夹持单元、成品裁剪单元和成品出料单元。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电池片综合加工设备,集成产品移动以及产品加工功能,可以大大减少设备占地面积,设备集成性较高。设备集成性较高。设备集成性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片综合加工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片加工相关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片综合加工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电池片一般分为单晶硅、多晶硅、和非晶硅。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是当前开发得最快的一种太阳能电池,它的构造和生产工艺已定型,产品已广泛用于空间和地面。电池片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移动操作以及加工操作,现有技术中的操作方式一般为若干个加工工站的方式进行的,使得设备的占地面积较大,设备集成性较差,同时需要在多个工站配备相应的操作人员,成本较高,效率较低。
[0003]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电池片综合加工设备,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片综合加工设备。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电池片综合加工设备,包括机架、导线送线单元和加工单元,机架上设置有加工单元,加工单元的外侧设置有外罩,加工单元沿着X轴正方向的一侧设置有导线送线单元;加工单元包括来料上料单元、中转定位单元、中转送料单元、第一夹持单元、热压单元、第二夹持单元、成品裁剪单元和成品出料单元,来料上料单元、中转定位单元、中转送料单元、热压单元和成品出料单元依次沿着逆时针方向设置在机架上,来料上料单元沿着X轴正方向的一侧设置有中转定位单元,中转定位单元沿着Y轴负方向的一侧设置有中转送料单元,中转送料单元沿着Y轴负方向的一侧设置有热压单元,热压单元沿着X轴负方向的一侧设置有成品出料单元,热压单元沿着Y轴正方向一侧的机架上设置有第一夹持单元,热压单元沿着Y轴负方向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二夹持单元;
[0007]来料上料单元包括上料转运机构和上料机构,上料转运机构和上料机构均沿着X轴方向设置在机架上,且上料机构位于上料转运机构沿着Y轴正方向的一侧;上料转运机构包括上料X轴向驱动模组,上料X轴向驱动模组沿着X轴方向设置且通过若干个上料支撑架安装在机架上,上料X轴向驱动模组上的驱动端驱动上料X轴向移载架沿着X轴方向移动设置,上料X轴向移载架上设置有上料Z轴向升降气缸,上料Z轴向升降气缸的驱动端通过上料升降气缸推板驱动上料Z轴向升降板沿着Z轴方向移动设置,上料Z轴向升降板的底部设置有上料吸盘座,上料吸盘座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上料吸盘;上料机构包括上料基座、第一上料夹具和第二上料夹具,上料基座通过若干个上料立柱安装在机架上,上料基座上沿着X轴方向均匀的设置有若干个第一上料夹具和若干个第二上料夹具;
[0008]中转定位单元包括中转移载机构和中转定位机构,中转移载机构和中转定位机构均沿着X轴方向设置,且中转定位机构位于中转移载机构沿着Y轴负方向一侧的下方位置;中转移载机构包括中转X轴驱动模组,中转X轴驱动模组沿着X轴方向设置且通过若干个中
转支撑架固定在机架上,中转X轴驱动模组上的驱动端驱动中转X轴移载架沿着X轴方向移动设置,中转X轴移载架的顶部设置有中转Z轴升降气缸,中转Z轴升降气缸底部的驱动端与下方的中转Z轴升降架沿着Z轴方向移动设置,中转Z轴升降架的底部设置有中转旋转气缸,中转旋转气缸的底部设置有中转吸盘座,中转吸盘座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吸盘;中转定位机构包括中转定位座,中转定位座沿着X轴方向设置且通过若干个中转定位支架固定在机架上,中转定位座上设置有定位单元;
[0009]中转送料单元包括送料顶架、中转上料机构和送料机构,送料顶架沿着Y轴方向设置且通过若干个送料立柱固定在机架上,送料机构沿着Y轴方向安装在送料顶架上,中转上料机构位于送料机构沿着Y轴正方向一侧的中转顶架的底部位置;中转上料机构包括中转上料Y轴驱动模组,中转上料Y轴驱动模组沿着Y轴方向设置且通过若干个送料支撑架固定在机架上,中转上料Y轴驱动模组上的驱动端驱动中转上料Y轴移载板沿着Y轴方向移动设置;送料机构包括送料Y轴驱动模组、送料Y轴移载顶板、送料顶升气缸、送料气缸安装架、送料顶升板、电机齿轮传动机构和送料Y轴移载底板,送料Y轴驱动模组沿着Y轴方向设置在送料顶架上靠近Y轴正方向的一侧,送料Y轴驱动模组的驱动端通过转接板驱动送料Y轴移载顶板沿着Y轴方向移动设置,送料Y轴移载顶板通过若干个送料连接杆与下方的送料气缸安装架相连接,送料气缸安装架上设置有送料顶升气缸,送料顶升气缸底部的驱动端驱动下方的送料顶升板沿着Z轴方向移动设置,送料顶升板上设置有电机齿轮传动机构,电机齿轮传动机构驱动下方的送料X轴移载底板沿着Y轴方向移动设置,送料Y轴移载底板的底部设置有送料吸盘座,送料吸盘座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送料吸盘;
[0010]成品出料单元沿着Y轴负方向依次包括出料支撑平台、出料平台和暂存台,出料支撑平台通过若干个出料支撑架固定在机架上,出料平台和暂存台通过产品台架固定在机架上,出料支撑平台上设置有出料Y轴驱动气缸,出料Y轴驱动气缸的驱动端与沿着Y轴负方向一侧的出料X轴基座驱动连接设置,出料X轴基座上沿着X轴方向设置有出料X轴丝杆驱动模组,出料X轴丝杆驱动模组沿着Y轴负方向的一侧设置有出料X轴移载板,出料X轴丝杆驱动模组的驱动端驱动出料X轴移载板沿着X轴方向移动设置,出料X轴移载板上沿着X轴方向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出料Z轴驱动模组,出料Z轴驱动模组的驱动端驱动出料Z轴转接板沿着Z轴方向移动设置,出料Z轴转接板沿着Y轴负方向的一侧设置有上下两个出料横梁,上下两个出料横梁之间通过若干个出料连接杆连接在一起,出料Z轴转接板与出料横梁上沿着X轴中间位置的出料连接杆相连接,下方的出料横梁与取料架相连接,取料架上沿着X轴方向均匀的设置有若干个出料吸盘座,出料吸盘座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出料吸盘;
[0011]热压单元包括热压模块,送料顶架上安装有热压模块;热压模块从上往下依次包括热压顶升气缸、热压顶座、热压上模、热压下模和热压底座,热压顶升气缸通过热压顶安装块沿着Z轴方向安装在送料顶架上,热压顶升气缸底部的驱动端与下方的热压顶座沿着Z轴方向驱动连接设置,热压顶座的底部安装有热压上模,热压底座的顶部安装有热压下模,热压底座的底部通过热压支撑架固定在机架上,热压上模沿着X轴负方向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切刀,热压下模沿着X轴正方向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切刀;热压顶梁和热压顶座之间设置有若干个热压顶升导柱,热压顶座与热压顶升导柱相连接;
[0012]热压顶座上设置有第一切刀驱动气缸,第一切刀驱动气缸通过第一切刀气缸座且沿着Z轴方向安装在热压顶座上,第一切刀驱动气缸底部的驱动端依次通过切刀连接顶架
和切刀连接杆与热压顶座下方的第一切刀架沿着Z轴方向驱动连接设置,第一切刀架位于热压上模沿着X轴负方向的一侧,第一切刀架的底部沿着Z轴方向安装有第一切刀;切刀连接顶架和热压顶座之间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切刀导柱,切刀连接顶架与第一切刀导柱相连接;
[0013]热压下模沿着X轴正方向一侧的热压支撑架上设置有第二切刀气缸,第二切刀气缸通过第二切刀气缸座且沿着Z轴方向安装在热压支撑架上,第二切刀气缸顶部的驱动端与上方的第二切刀架沿着Z轴方向驱动连接设置,第二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电池片综合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导线送线单元(3)和加工单元(4),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加工单元(4),所述加工单元(4)的外侧设置有外罩(2),所述加工单元(4)沿着X轴正方向的一侧设置有导线送线单元(3);所述加工单元(4)包括来料上料单元(5)、中转定位单元(6)、中转送料单元(7)、第一夹持单元(9)、热压单元(10)、第二夹持单元(12)、成品裁剪单元(13)和成品出料单元(14),所述来料上料单元(5)、中转定位单元(6)、中转送料单元(7)、热压单元(10)和成品出料单元(14)依次沿着逆时针方向设置在机架(1)上,所述来料上料单元(5)沿着X轴正方向的一侧设置有中转定位单元(6),所述中转定位单元(6)沿着Y轴负方向的一侧设置有中转送料单元(7),所述中转送料单元(7)沿着Y轴负方向的一侧设置有热压单元(10),所述热压单元(10)沿着X轴负方向的一侧设置有成品出料单元(14),所述热压单元(10)沿着Y轴正方向一侧的机架(1)上设置有第一夹持单元(9),所述热压单元(10)沿着Y轴负方向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二夹持单元(12);所述来料上料单元(5)包括上料转运机构(502)和上料机构(503),所述上料转运机构(502)和上料机构(503)均沿着X轴方向设置在机架(1)上,且所述上料机构(503)位于上料转运机构(502)沿着Y轴正方向的一侧;所述上料转运机构(502)包括上料X轴向驱动模组(505),所述上料X轴向驱动模组(505)沿着X轴方向设置且通过若干个上料支撑架(504)安装在机架(1)上,所述上料X轴向驱动模组(505)上的驱动端驱动上料X轴向移载架(506)沿着X轴方向移动设置,所述上料X轴向移载架(506)上设置有上料Z轴向升降气缸(507),所述上料Z轴向升降气缸(507)的驱动端通过上料升降气缸推板(509)驱动上料Z轴向升降板(5010)沿着Z轴方向移动设置,所述上料Z轴向升降板(5010)的底部设置有上料吸盘座(5011),所述上料吸盘座(5011)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上料吸盘(5012);所述上料机构(503)包括上料基座(5013)、第一上料夹具(5018)和第二上料夹具(5019),所述上料基座(5013)通过若干个上料立柱(5014)安装在机架(1)上,所述上料基座(5013)上沿着X轴方向均匀的设置有若干个第一上料夹具(5018)和若干个第二上料夹具(5019);所述中转定位单元(6)包括中转移载机构(601)和中转定位机构(602),所述中转移载机构(601)和中转定位机构(602)均沿着X轴方向设置,且所述中转定位机构(602)位于中转移载机构(601)沿着Y轴负方向一侧的下方位置;所述中转移载机构(601)包括中转X轴驱动模组(604),所述中转X轴驱动模组(604)沿着X轴方向设置且通过若干个中转支撑架(603)固定在机架(1)上,所述中转X轴驱动模组(604)上的驱动端驱动中转X轴移载架(606)沿着X轴方向移动设置,所述中转X轴移载架(606)的顶部设置有中转Z轴升降气缸(608),所述中转Z轴升降气缸(608)底部的驱动端与下方的中转Z轴升降架(6010)沿着Z轴方向移动设置,所述中转Z轴升降架(6010)的底部设置有中转旋转气缸(6011),所述中转旋转气缸(6011)的底部设置有中转吸盘座(6012),所述中转吸盘座(6012)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吸盘(6013);所述中转定位机构(602)包括中转定位座(6015),所述中转定位座(6015)沿着X轴方向设置且通过若干个中转定位支架(6014)固定在机架(1)上,所述中转定位座(6015)上设置有定位单元;所述中转送料单元(7)包括送料顶架(702)、中转上料机构(703)和送料机构(704),所述送料顶架(702)沿着Y轴方向设置且通过若干个送料立柱(701)固定在机架(1)上,所述送料机构(704)沿着Y轴方向安装在送料顶架(702)上,所述中转上料机构(703)位于送料机构(704)沿着Y轴正方向一侧的中转顶架(702)的底部位置;所述中转上料机构(703)包括中转
上料Y轴驱动模组(706),所述中转上料Y轴驱动模组(706)沿着Y轴方向设置且通过若干个送料支撑架(705)固定在机架(1)上,所述中转上料Y轴驱动模组(706)上的驱动端驱动中转上料Y轴移载板(707)沿着Y轴方向移动设置;所述送料机构(704)包括送料Y轴驱动模组(709)、送料Y轴移载顶板(7012)、送料顶升气缸(7017)、送料气缸安装架(7018)、送料顶升板(7020)、电机齿轮传动机构和送料Y轴移载底板(7025),所述送料Y轴驱动模组(709)沿着Y轴方向设置在送料顶架(702)上靠近Y轴正方向的一侧,所述送料Y轴驱动模组(709)的驱动端通过转接板(7011)驱动送料Y轴移载顶板(7012)沿着Y轴方向移动设置,所述送料Y轴移载顶板(7012)通过若干个送料连接杆(7016)与下方的送料气缸安装架(7018)相连接,所述送料气缸安装架(7018)上设置有送料顶升气缸(7017),所述送料顶升气缸(7017)底部的驱动端驱动下方的送料顶升板(7020)沿着Z轴方向移动设置,所述送料顶升板(7020)上设置有电机齿轮传动机构,所述电机齿轮传动机构驱动下方的送料X轴移载底板(7025)沿着Y轴方向移动设置,所述送料Y轴移载底板(7025)的底部设置有送料吸盘座(7026),所述送料吸盘座(26)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送料吸盘(7027);所述成品出料单元(14)沿着Y轴负方向依次包括出料支撑平台(1423)、出料平台(142)和暂存台(143),所述出料支撑平台(1423)通过若干个出料支撑架(1422)固定在机架(1)上,所述出料平台(142)和暂存台(143)通过产品台架(141)固定在机架(1)上,所述出料支撑平台(1423)上设置有出料Y轴驱动气缸(1412),所述出料Y轴驱动气缸(1412)的驱动端与沿着Y轴负方向一侧的出料X轴基座(1424)驱动连接设置,所述出料X轴基座(1424)上沿着X轴方向设置有出料X轴丝杆驱动模组(148),所述出料X轴丝杆驱动模组(148)沿着Y轴负方向的一侧设置有出料X轴移载板(147),所述出料X轴丝杆驱动模组(148)的驱动端驱动出料X轴移载板(147)沿着X轴方向移动设置,所述出料X轴移载板(147)上沿着X轴方向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出料Z轴驱动模组(1413),所述出料Z轴驱动模组(1413)的驱动端驱动出料Z轴转接板(1420)沿着Z轴方向移动设置,所述出料Z轴转接板(1420)沿着Y轴负方向的一侧设置有上下两个出料横梁(1416),上下两个所述出料横梁(1416)之间通过若干个出料连接杆(1417)连接在一起,所述出料Z轴转接板(1420)与出料横梁(1416)上沿着X轴中间位置的出料连接杆(1417)相连接,下方的所述出料横梁(1416)与取料架(144)相连接,所述取料架(144)上沿着X轴方向均匀的设置有若干个出料吸盘座(145),所述出料吸盘座(145)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出料吸盘(146);所述热压单元(10)包括热压模块(103),所述送料顶架(702)上安装有热压模块(103);所述热压模块(103)从上往下依次包括热压顶升气缸(104)、热压顶座(107)、热压上模(1012)、热压下模(1015)和热压底座(1016),所述热压顶升气缸(104)通过热压顶安装块(105)沿着Z轴方向安装在送料顶架(702)上,所述热压顶升气缸(104)底部的驱动端与下方的热压顶座(107)沿着Z轴方向驱动连接设置,所述热压顶座(107)的底部安装有热压上模(1012),所述热压底座(1016)的顶部安装有热压下模(1015),所述热压底座(1016)的底部通过热压支撑架(1017)固定在机架(1)上,所述热压上模(1012)沿着X轴负方向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切刀(1014),所述热压下模(1015)沿着X轴正方向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切刀(102);所述热压顶梁(101)和热压顶座(107)之间设置有若干个热压顶升导柱(106),所述热压顶座(107)与热压顶升导柱(106)相连接;所述热压顶座(107)上设置有第一切刀驱动气缸(108),所述第一切刀驱动气缸(108)
通过第一切刀气缸座(109)且沿着Z轴方向安装在热压顶座(107)上,所述第一切刀驱动气缸(108)底部的驱动端依次通过切刀连接顶架(1010)和切刀连接杆(1011)与热压顶座(107)下方的第一切刀架(1013)沿着Z轴方向驱动连接设置,所述第一切刀架(1013)位于热压上模(1012)沿着X轴负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一切刀架(1013)的底部沿着Z轴方向安装有第一切刀(1014);所述切刀连接顶架(1010)和热压顶座(107)之间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切刀导柱,所述切刀连接顶架(1010)与第一切刀导柱相连接;所述热压下模(1015)沿着X轴正方向一侧的热压支撑架(1017)上设置有第二切刀气缸(1019),所述第二切刀气缸(1019)通过第二切刀气缸座(1018)且沿着Z轴方向安装在热压支撑架(1017)上,所述第二切刀气缸(1019)顶部的驱动端与上方的第二切刀架(101)沿着Z轴方向驱动连接设置,所述第二切刀架(101)的顶部沿着Z轴方向安装有第二切刀(102);所述第二切刀气缸座(1018)和第二切刀架(101)之间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切刀导柱(1020),所述第二切刀架(101)和第二切刀导柱(1020)相连接;所述第一夹持单元(9)包括左夹持Y轴固定基座(901),所述左夹持Y轴固定基座(901)上设置有左夹持Y轴驱动模组(902),所述左夹持Y轴驱动模组(902)驱动上方的左夹持Y轴移载台(903)沿着Y轴方向移动设置,所述左夹持Y轴移载台(903)上设置有左夹持移载立架(904),所述左夹持移载立架(904)上设置有左夹持Z轴顶升气缸(908),所述左夹持Z轴顶升气缸(908)驱动左夹持Z轴顶升板(909)沿着Z轴方向移动设置,所述左夹持Z轴顶升板(909)沿着Y轴正方向的一侧设置有左夹持转接板(9010),所述左夹持转接板(9010)的顶部设置有左夹持齿轮传动气缸(9011),所述左夹持齿轮传动气缸(9011)的驱动端通过左夹持齿轮板推块(9013)驱动左夹持齿轮板(9014)沿着Z轴方向移动设置,所述左夹持Z轴顶升板(909)上沿着X轴负方向的一侧设置有左夹持轴承座(9016),所述左夹持齿轮板(9014)与左夹持轴承座(9016)上沿着Y轴正方向一侧的左夹持齿轮(9015)啮合,所述左夹持轴承座(9016)沿着Y轴负方向一侧的左夹持传动轴(9023)与左夹持夹爪安装板(9018)相连接,所述左夹持夹爪安装板(9018)上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左夹持第一夹爪(9020)和左夹持第二夹爪(9021);所述第二夹持单元(12)包括夹持顶梁(122),所述夹持顶梁(122)上设置有若干个顶梁支撑架(121),所述夹持顶梁(122)的底部沿着X轴方向设置有右夹持X轴驱动模组(125),所述右夹持X轴驱动模组(125)的驱动端驱动下方的右夹持X轴移载台(127)沿着X轴方向移动设置,所述右夹持X轴移载台(127)的底部沿着Y轴方向设置有右夹持Y轴驱动模组(1210),所述右夹持Y轴驱动模组(1210)的驱动端驱动下方的右夹持Y轴移载台(1212)沿着Y轴方向移动设置,所述右夹持Y轴移载台(1212)沿着X轴负方向的一侧设置有右夹持Z轴固定基座(1213),所述右夹持Z轴固定基座(1213)上沿着Z轴方向设置有右夹持Z轴驱动模组(1214),所述右夹持Z轴驱动模组(1214)的驱动端驱动右夹持Z轴移载台(1215)沿着Z轴方向移动设置,所述右夹持Z轴移载台(1215)沿着Y轴负方向的一侧设置有右夹持夹爪安装板(1216),所述右夹持夹爪安装板(1216)上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右夹持第一夹爪(1219)和右夹持第二夹爪(1220),所述右夹持Z轴移载台(1215)沿着Y轴正方向的一侧设置有右夹持转接板(1222),所述右夹持转接板(1222)的顶部设置有右夹持齿轮传动气缸(1221),所述右夹持齿轮传动气缸(1221)的驱动端通过右夹持齿轮板推块(1223)与驱动右夹持齿轮板(1224)沿着Z轴方向移动设置,所述右夹持Z轴移载台(1215)上沿着X轴负方向的一侧设置有右夹
持轴承座(1226),所述右夹持齿轮板(1224)与右夹持轴承座(1226)上沿着Y轴正方向一侧的右夹持齿轮(1225)啮合,所述右夹持轴承座(1226)沿着Y轴负方向一侧的右夹持传动轴(1228)与右夹持夹爪安装板(1216)相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片综合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送线单元(3)沿着X轴的负方向依次包括送线机构(301)和导线机构(302),所述送线机构(301)包括送线机架(303),所述送线机架(303)上安装有若干个送线组件,所述送线组件从上往下依次包括绕线机(306)和线轴(307),所述导线机构(302)包括导线机架(309),所述导线机架(309)上沿着X轴正方向一侧的顶部设置有线夹安装板(3010),所述线夹安装板(3010)上沿着Y轴方向均匀的安装有若干个线夹组件(3011),所述导线机架(309)上沿着X轴负方向的一侧设置有导线组件(3012),所述导线组件(3012)安装在热压单元(10)沿着X轴正方向一侧的机架(1)上,所述导线组件(3012)包括导线支撑板(3015),所述导线支撑板(3015)安装在导线机架(309)上,所述导线支撑板(3015)上的四周均设置有导线支撑柱(3016),沿着X轴正方向一侧的所述导线支撑柱(3016)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导线板(3018),所述第一导线板(3018)上沿着Y轴方向开设有若干个导线孔(3019),沿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志宇周雨辰
申请(专利权)人:美玛特电子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