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电线摆放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1828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1: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机定子装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电线摆放盘,包括第一导线盘和推线盘,所述推线盘设置在第一导线盘上端,且推线盘能够围绕第一导线盘的轴线转动,所述第一导线盘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第一插线孔和第一导线槽,第一插线孔与第一导线盘轴线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第一导线槽与第一导线盘轴线之间的最小距离,所述推线盘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推线槽,第一导线槽端点的连线不经过第一导线盘的圆心,推线槽端点的连线不经过推线盘的圆心,且推线槽的开设方向与第一导线槽的开设方向相反,该放线盘使用时,通过推线槽与第一导线槽相配合,使得导电线从第一导线槽一端移动至另一端,使得导电线之间形成一个圆环,便于后续的处理。续的处理。续的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导电线摆放盘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定子装配
,尤其涉及一种导电线摆放盘。

技术介绍

[0002]对于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电池和电机为车辆的核心部件,电机生产过程中,需要在其定子上排布多层导电线,由于电机的输出功率大,其定子上的导电线直径一般大于2mm,形状近似为U字型,现有的插线过程,一般是先将导电线依次插设在摆放盘上,再进行调整,使得导电线之间形成一个圆环状的导电线线圈,即得到定子上其中一层导电线,然后通过抓取设备将摆放盘中的导电线线圈抓取并移动至定子内或中转设备内,通过插线的方式制成导电线线圈时,插线过程中,下一个导电线的顶端会依次压在上一个导电线的顶端,但是直接插设最后一个导电线时,该导电线会压在相邻的两个导电线的上端,导致最后一个导电线的位置不对,需要经过人工手动调整,导致生产效率低下,且操作不当时,还会将导电线扳弯,导致导电线损坏,增加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导电线摆放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导电线摆放盘,包括第一导线盘和推线盘,所述推线盘设置在第一导线盘上端,且推线盘能够围绕第一导线盘的轴线转动,所述第一导线盘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第一插线孔和第一导线槽,第一插线孔与第一导线盘轴线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第一导线槽轴线与第一导线盘之间的最小距离,所述推线盘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推线槽,第一导线槽端点的连线不经过第一导线盘的圆心,推线槽端点的连线不经过推线盘的圆心,且推线槽的开设方向与第一导线槽的开设方向相反,第一插线孔、第一导线槽和推线槽的数量相同。
[0006]优选的,还包括第二导线盘,第二导线盘与第一导线盘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线盘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第二插线孔和第二导线槽,所述第一插线孔与第二插线孔对齐,第一导线槽和第二导线槽对齐,通过第二插线孔和第二导线槽的设置,相当于延长了第一插线孔和第一导线槽的深度,提高了装置推线时的稳定性。
[0007]优选的,所述推线槽和第一导线槽均为圆弧形。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线盘上端的中部固定设置有凸环,所述推线盘套设在凸环的外侧,推线盘能够围绕凸环的轴线转动,所述第一插线孔贯穿所述凸环。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线盘上端的边缘处设置有圆弧形的挡边,所述推线盘的外侧壁与挡边的内侧壁相接触。
[0010]优选的,所述凸环、挡边与第一导线盘一体成型。
[0011]优选的,所述第二导线盘分别与凸环和挡边固定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推线盘的一侧设置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通过转轴与气缸连杆转动连接。
[0013]优选的,还包括线销,所述线销设置有两组,其中一组线销的外壁与第一插线孔的内壁转动连接,另一组线销的外壁与第一导线槽的内壁滑动连接,转动推线盘时,推线槽与第一导线槽相配合,使得第一导线槽内部的线销沿着第一导线槽的内壁滑动,能够有效的减少放线盘对导电线造成的磨损。
[0014]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线槽与第一插线孔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5mm。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该放线盘使用时,先通过机械手将导电线顺次插入到放线盘上,导电线的其中一端位于第一插线孔的内部,导电线的另一端位于第一导线槽中远离第一导线盘轴心的端部,转动推线盘,通过推线槽与第一导线槽相配合,使得第一导线槽内部的所有导电线能够同步的沿着第一导线槽的内壁滑动,最终使得导电线从第一导线槽一端移动至另一端,使得导电线之间形成一个圆环,便于后续的处理,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
[0017]2、该放线盘中设置有线销,通过线销的设置,能够有效的减少放线盘对导电线造成的磨损,保证导电线的质量不受影响。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导电线摆放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导电线摆放盘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导电线摆放盘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导电线摆放盘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导电线摆放盘的第一导线盘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导电线摆放盘的第二导线盘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导电线摆放盘的推线盘结构示意图;
[0025]图8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导电线摆放盘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第一导线盘、2第二导线盘、3推线盘、4气缸连杆、5线销、11凸环、12挡边、13第一插线孔、14第一导线槽、21第二插线孔、22第二导线槽、31推线槽、32延伸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8]参照图1

8,一种导电线摆放盘,包括第一导线盘1和推线盘3,所述推线盘3设置在第一导线盘1上端,且推线盘3能够围绕第一导线盘1的轴线转动,所述第一导线盘1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第一插线孔13和第一导线槽14,第一插线孔13与第一导线盘1轴线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第一导线槽14与第一导线盘1轴线之间的最小距离,所述推线盘3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推线槽31,第一导线槽14端点的连线不经过第一导线盘1的圆心,推线槽31端点的连线不经过推线盘3的圆心,且推线槽31的开设方向与第一导线槽14的开设方向相反,当推线槽31的一端与第一导线槽14的一端重合时,两者另一端的距离,第一插线孔13、第一导线槽14和推线槽31的数量相同。
[0029]还包括第二导线盘2,第二导线盘2与第一导线盘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线盘2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第二插线孔21和第二导线槽22,所述第一插线孔13与第二插线孔21对
齐,第一导线槽14和第二导线槽22对齐,通过第二导线盘2对第一导线盘1进行补充,一是避免推线盘3的脱落,二是通过第二插线孔21和第二导线槽22的设置,相当于延长了第一插线孔13和第一导线槽14的深度,提高了装置推线时的稳定性。
[0030]推线槽31和第一导线槽14均为圆弧形,圆弧形的设置,减少了推线过程中的阻力,使得推线过程更加的平顺。
[0031]第一导线盘1上端的中部固定设置有凸环11,所述推线盘3套设在凸环11的外侧,推线盘3能够围绕凸环11的轴线转动,所述第一插线孔13贯穿所述凸环11,第一导线盘1上端的边缘处设置有圆弧形的挡边12,所述推线盘3的外侧壁与挡边12的内侧壁相接触,凸环11、挡边12与第一导线盘1一体成型,第二导线盘2分别与凸环11和挡边12固定连接,凸环11和挡边12上开设有均匀分布的螺孔,第二导线盘2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通孔,第二导线盘2通过螺丝与凸环11或挡边12连接。
[0032]推线盘3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电线摆放盘,包括第一导线盘(1)和推线盘(3),其特征在于,所述推线盘(3)设置在第一导线盘(1)上端,且推线盘(3)能够围绕第一导线盘(1)的轴线转动,所述第一导线盘(1)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第一插线孔(13)和第一导线槽(14),第一插线孔(13)与第一导线盘(1)轴线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第一导线槽(14)与第一导线盘(1)轴线之间的最小距离,所述推线盘(3)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推线槽(31),第一导线槽(14)端点的连线不经过第一导线盘(1)的圆心,推线槽(31)端点的连线不经过推线盘(3)的圆心,且推线槽(31)的开设方向与第一导线槽(14)的开设方向相反,第一插线孔(13)、第一导线槽(14)和推线槽(31)的数量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电线摆放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导线盘(2),第二导线盘(2)与第一导线盘(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线盘(2)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第二插线孔(21)和第二导线槽(22),所述第一插线孔(13)与第二插线孔(21)对齐,第一导线槽(14)和第二导线槽(22)对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导电线摆放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推线槽(31)和第一导线槽(14)均为圆弧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导电线摆放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线盘(1)上端的中部固定设置有凸环(11),所述推线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仁康杨烨胡浪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金康精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