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圈插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36653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9:04
提供一种降低线圈产生的负荷的线圈插入装置。线圈插入装置(100)使卷绕线圈线而成的环状线圈(10)从轴向一侧向轴向另一侧相对移动,从而插入定子铁芯(20)的沿轴向贯通的多个槽(21),线圈插入装置包括:多个叶片(110),其沿轴向移动,配置在定子铁芯(20)的径向内侧,并保持线圈(10);线圈移动机构,其沿轴向移动,配置在多个叶片(110)的径向内侧,并使线圈(10)移动;以及控制部(130),其控制叶片(110)和线圈移动机构的移动。控制部(130)进行第一控制,在第一控制中,使线圈移动机构相对于叶片(110)的相对位置向轴向一侧移动,或者使线圈移动机构及叶片(110)向轴向一侧移动相同量。量。量。

Coil inser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圈插入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线圈插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已知一种线圈插入装置,其在定子铁芯的槽中插入卷绕有线圈线的环状线圈束。例如,日本特开平5

236712号公报(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线圈插入装置,其包括:保持线圈的第一可动叶片及第二可动叶片;使线圈插入槽内的剥离器;以及驱动第一可动叶片和第二可移动叶片的第一可移动叶片驱动单元和第二可移动叶片驱动单元。第一可移动叶片驱动单元和第二可移动叶片驱动单元在使第一可动叶片和第二可移动叶片前进到定子铁芯的第一规定位置的状态下,仅使第二可动叶片在线圈不脱离的范围内后退,再次使第一可动叶片及第二可动叶片进一步前进到第二规定位置,在此状态下,仅使第二可动叶片在上述范围内下降。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以下内容:通过反复进行第一可动叶片的前进、停止和第二可动叶片的前进、后退的一系列动作,与以往一下子插入全部行程的情况相比,线圈与槽内表面的摩擦大幅缓和,能够容易地插入高占空系数的线圈。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

23671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但是,在使用上述专利文献1的线圈插入装置将环状的线圈束插入槽时,本专利技术人注意到不能充分降低对线圈的负荷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人发现该问题起因于线圈被叶片夹入。
[0005]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低线圈上产生的负荷的线圈插入装置。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线圈插入装置使卷绕线圈线而成的环状线圈从轴向一侧向轴向另一侧相对移动,从而插入定子铁芯的沿轴向贯穿的多个槽,该线圈插入装置包括:多个叶片,其沿轴向移动,配置在定子铁芯的径向内侧,并保持线圈;线圈移动机构,其沿轴向移动,配置在多个叶片的径向内侧,并使线圈移动;以及控制部,其控制叶片及线圈移动机构的移动,控制部进行第一控制,在该第一控制中,使线圈移动机构相对于叶片的相对位置向轴向一侧移动,或者使线圈移动机构及叶片向轴向一侧移动相同量。
[0007]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降低在线圈上产生的负荷的线圈插入装置。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定子的与轴向垂直的剖面的示意图。图2是实施方式的线圈插入装置的示意图。图3是实施方式的线圈插入装置的框图。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第一控制的示意图。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第二控制的示意图。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第三控制的示意图。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线圈插入方法的流程图。图8是用于说明技术问题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另外,在以下的附图中对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参照符号,不重复其说明。
[0010]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定子1的中心轴线延伸的方向、即槽的贯通方向设为"轴向"。将沿轴向的一侧设为下(后)侧,将另一侧设为上(前)侧。上下(前后)方向是为了确定位置关系而使用的,并不限定实际的方向。即,向下方向不一定意味着重力方向。轴向没有特别限定,包括铅垂方向、水平方向、与这些方向交叉的方向等。
[0011]另外,将与定子1的中心轴线正交的方向设为"径向"。将沿径向的一侧设为内侧,将另一侧设为外侧。而且,将沿着以定子1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圆弧的方向设为"周向"。
[0012]另外,在以下说明中使用的附图中,为了强调特征部分,有时为了方便起见而将成为特征的部分放大示出。因此,各构成要素的尺寸及比率未必与实际的相同。另外,出于同样的目的,有时省略不构成特征的部分进行图示。
[0013](定子)如图1所示,定子1是马达的构成部件,与未图示的转子相互作用而产生旋转力矩。本实施方式的定子1形成跨几个槽21地卷绕线圈线的分布绕组。定子1包括线圈10和定子铁芯20。
[0014]<定子铁芯>定子铁芯20形成为中空的圆柱形状。定子铁芯20通过重叠薄的硅钢板而形成。在定子铁芯20上呈放射状地形成有多个齿23。在齿23彼此之间形成有槽21。齿23隔着槽21沿径向延伸。槽21形成作为径向开口部的槽开口22。本实施方式的定子铁芯20是一体型的定子铁芯。
[0015]<线圈>线圈10是将线圈线卷绕成环状的环状线圈束。本实施方式的线圈线是圆线,但没有特别限定,也可以是平角线等。
[0016]线圈10具有两个线圈边部和线圈过渡部。两个线圈边部被收纳在槽21内。具体而言,收纳一个线圈边部的槽21与收纳另一个线圈边部的槽21不同。收纳一个线圈边部的槽21和收纳另一个线圈边部的槽21既可以如图1所示隔着其他的槽沿周向配置,也可以相邻配置(未图示)。
[0017](线圈插入装置)参照图1~图6对线圈插入装置100进行说明。线圈插入装置100使卷绕线圈线而成的环状线圈10从轴向一侧向另一侧(图2中从右侧向左侧)相对移动,而插入沿定子铁芯20的轴向贯通的多个槽21。详细而言,线圈插入装置100以跨定子铁芯20的几个槽21的方式从各个槽开口22插入线圈10。
[0018]线圈插入装置100包括图2所示的多个叶片110、作为线圈移动机构的剥离器120和图3所示的控制部130。
[0019]<叶片>如图2所示,叶片110保持线圈10。叶片110配置在定子铁芯20的径向内侧,沿轴向移动。具体而言,多个叶片110与齿23对应地配设在同一圆周上。
[0020]本实施方式的叶片110由多个叶片构成。多个叶片110通过多个齿23配置。叶片110将挂在后述剥离器120上的线圈10沿轴向及径向引导至槽21。叶片110是沿轴向延伸的棒状部件。叶片110是沿轴向移动的可动叶片。
[0021]叶片110通过叶片驱动器(未示出)沿轴向移动。详细而言,叶片110能够向轴向另一侧移动以及向轴向一侧移动。叶片驱动器包括:安装在叶片110上且沿轴向按压的部件;以及用于使该部件沿轴向移动的驱动源。
[0022]如图2所示,叶片110呈轴向观察时第一顶点111位于径向内侧、第二顶点112及第三顶点113位于径向外侧的三角形。径向内侧的第一顶点111为圆角形状。
[0023]<剥离器>剥离器120是使线圈10移动的线圈移动机构。剥离器120配置在定子铁芯20的径向内侧,沿轴向移动。
[0024]剥离器120将线圈10从轴向一侧向另一侧插入。剥离器120与线圈10接触。利用剥离器120使线圈10在定子铁芯20的径向内侧沿轴向移动,且使线圈10的一部分从槽开口22插入槽21内部。具体而言,剥离器120钩住线圈10的径向内侧,沿着叶片110将线圈10拉起。
[0025]剥离器120通过剥离器用驱动部(未图示)沿轴向移动。详细而言,剥离器120能够向轴向另一侧移动以及向轴向一侧移动。剥离器驱动器包括:安装在剥离器120上并沿轴向按压的部件;以及使该部件沿轴向移动的驱动源。...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圈插入装置,使卷绕线圈线而成的环状线圈从轴向一侧向轴向另一侧相对移动,从而插入定子铁芯的沿轴向贯穿的多个槽,所述线圈插入装置包括:多个叶片,所述多个叶片沿轴向移动,配置在所述定子铁芯的径向内侧,并保持所述线圈;线圈移动机构,所述线圈移动机构沿轴向移动,配置在所述多个叶片的所述径向内侧,并使所述线圈移动;以及控制部,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叶片及所述线圈移动机构的移动,所述控制部进行第一控制,在所述第一控制中,使所述线圈移动机构相对于所述叶片的相对位置向轴向一侧移动,或者使所述线圈移动机构及所述叶片向轴向一侧移动相同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插入装置,其中,所述控制部在第一控制中使所述线圈移动机构向所述轴向一侧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插入装置,其中,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第一控制中进一步使所述叶片向所述轴向一侧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插入装置,其中,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第一控制中使所述线圈移动机构及所述叶片向轴向另一侧移动,使所述线圈移动机构向所述轴向另一侧移动的速度小于使所述叶片向所述轴向另一侧移动的速度。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插入装置,其中,所述控制部进行使所述线圈移动机构向所述轴向另一侧移动的第二控制,在所述第二控制中,使所述线圈移动机构相对于叶片的相对位置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丹下宏司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