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肱骨头置换后结节位移的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5163 阅读:4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肱骨头置换后结节位移的检测装置,属于生物力学实验技术领域。本装置中的标定圆盘固定在圆盘基座上,加载摇杆安装在标定圆盘上。两个夹持片固定在加载摇杆的中心,待测肱骨头的一端安装在两个夹持片的中间的定位槽内,待测肱骨头的另一端带有肩胛,肩胛固定在肩胛骨夹持机构上。模拟活体肌肉拉伸力系统的两个滑轮分别固定在滑轮基座和肩胛骨夹持机构上,绳子的一端固定在肩胛上,绳子的另一端挂有重物。双目计算机视觉系统对准标志肱骨头结节点的标志物。数据采集处理系统与双目计算机视觉系统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检测装置,不仅满足了内外旋和前屈两种不同实验的要求,而且解决了对中不准造成的附加载荷的问题,大大减少了实验费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肱骨头置换后结节位移的检测装置,属于生物力学实验

技术介绍
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是治疗复杂的肱骨头近端骨折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在1970年,Neer在他的论文《Displaced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s》中首先报道了在明显移位的三部分、四部分肱骨头近端骨折及骨折脱位的病人中运用人工肱骨头头置换治疗的效果。90%的病人术后均得到了满意的效果。但复习此后的文献发现,其他的任何作者均不能复制出Neer的手术的效果。这些作者所报道的术后效果明显不如Neer的结果,有时关节置换后的效果甚至是令人失望的。由此可见对于复杂的肱骨头近端骨折的病人实施人工肱骨头头置换术术后并不一定满意。导致手术效果不满意的原因有很多,术后结节愈合问题也是影响最终术后效果的原因之一。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即为大结节的畸形愈合,其中又以大结节向上方移位多见。这种大结节的异常上移会导致术后病人出现疼痛、活动范围受限以及其他由于撞击所致症状。因此对结节术后康复时被动运动中的位移的实验研究,一直是国内外热点。Mark A.Frankle等人(Stability of tube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肱骨头置换后结节位移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标定圆盘、加载摇杆、两个夹持片、模拟活体肌肉拉伸力系统、双目计算机视觉系统和数据采集处理系统;所述的标定圆盘固定在圆盘基座上,加载摇杆安装在标定圆盘上,并与标定圆盘相对转动,标定圆盘上刻有角度,并设有定位孔,加载摇杆上开有固定槽和定位孔;所述的两个夹持片固定在加载摇杆的中心,待测肱骨头的一端通过固定用克氏针安装在两个夹持片的中间的定位槽内,待测肱骨头的另一端带有肩胛,肩胛通过连接件固定在肩胛骨夹持机构上;所述的模拟活体肌肉拉伸力系统包括两个滑轮、重物和绳子,两个滑轮分别固定在滑轮基座和肩胛骨夹持机构上,绳子的一端固定在肩胛上,绳子绕过两个滑轮后...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学锋姜春岩余柳平朱以明孟立波金观昌王满宜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北京积水潭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