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槽型护坡结构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1039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0:55
一种槽型护坡结构单元,包括底板、侧壁和排水孔,所述底板由两根支杆十字交叉组成,在交接处设置支角;侧壁垂直于底板沿底板边线布置,底板的四个端部布置侧壁以便形成供水流通过的开口;底板与侧壁形成连通的槽型结构;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若干侧壁排水孔,底板上开设有若干底板排水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所述槽型护坡结构单元的应用方法,应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水流量少时,水体通过排水孔渗入植生区,有利于植生区浇灌,减少人工养护工作;在水流量多时,高程低于植生区表面的排水槽有利于快速排除过多水量,避免了水体大量涌入植生区,减少对植生区土体冲刷造成的基质流失;排水孔有利于快速排出土壤中过多水量至坡脚,避免植生区积水。区积水。区积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槽型护坡结构单元


[0001]本技术属于河道和海岸滩防护工程
,涉及护坡工程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河道和海岸滩防护工程中,当河道或岸滩的坡面水流量较大时,传统的混凝土护坡结构能够起到有效的防护作用,但结构缺少生物基质,生态效果差。现有的生态护坡结构往往因缺少有效的排水通道,过多的水淹,造成土壤中缺氧,植物根部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进行呼吸作用,不利于植物生长,也容易造成护坡上土体基质流失,需要定期对植生区补填土壤,后期维护工作量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护坡结构单元,解决传统硬质护坡结构生态效果差、现有生态护坡结构土体基质易流失、植物易淹死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护坡结构单元,包括底板、侧壁和排水孔,所述底板由两根支杆十字交叉组成,在交接处设置支角;侧壁垂直于底板沿底板边线布置,底板的四个端部布置侧壁以便形成供水流通过的开口;底板与侧壁形成连通的槽型结构;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若干侧壁排水孔,底板上开设有若干底板排水孔。
[0006]可选地,位于植生区上方的侧壁排水孔设置于距离底板相对近的位置;位于植生区下方的侧壁排水孔设置于距离底板相对远的位置。
[0007]可选地,所述位于植生区下方的侧壁排水孔距离底板1~3倍孔径。
[0008]可选地,所述侧壁上分别设置的侧壁排水孔为两个一组的圆形孔。
[0009]可选地,所述底板上开的底板排水孔为三个一组平行排列的矩形孔。
[0010]可选地,中间的矩形孔比两边的矩形孔长,两边的矩形孔长度相同。
[0011]本技术护坡结构单元的应用包括以下步骤:
[0012]步骤1:整理堤身表面和铺设反滤层,按照设计坡比对堤身的外坡进行整平;
[0013]步骤2:槽型护坡结构单元棱格状布置,规则排列安装于反滤层上面,组合布置形成间隔的植生区和贯通的排水槽;根据工程需要,坡面布置的槽型护坡结构单元上下两端浇筑边梁与坡脚排水沟连接;
[0014]步骤3:选取根系发达、易存活的草本植物或低矮灌木,在植生区内填筑植生袋,或现在侧壁铺设反滤层、将种植土回填到植生区内,再在植生区内进行植被种植;
[0015]一般排水量时,少量水体自坡顶流向结构排水槽,通过排水孔和利用土体的毛细作用,渗入植生区,植生区多余的水份沿着下方的侧壁排水孔排出,起到了植生区自然浇灌和避免过量积水的效果。
[0016]当有较大排水量或大暴雨时,排水槽因高程低于植生区,主要水体通过排水槽快速排出,避免了水体大量涌入植生区,减少对植生区的土体冲刷。
[0017]可选地,所述槽型护坡结构单元为混凝土结构,采用预制安装。亦可根据具体建设条件采用其他符合结构强度和耐久性要求的材料制作,采用现场浇筑的方式安装。
[0018]将若干个结构相同的本技术槽型护坡结构单元组合拼接在一起,即可得到槽型护坡结构单元整体。每一个槽型护坡结构单元内都具有排水通道,在十字的两个方向均可实现排水,相邻的四个槽型护坡结构单元可围成一个植生区。
[0019]槽型十字护坡预制结构通过规则摆放,在结构表面形成贯通的排水槽和间隔的植生区,以此规则进行整个坡面的摆放。
[0020]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
[0021](1)保留了一般生态护坡结构的植生区;
[0022](2)十字护坡棱格状布置和孔洞的设置,在水流量少时,水体通过排水孔渗入植生区,有利于植生区浇灌,减少人工养护工作;
[0023](3)在水流量多时,高程低于植生区表面的排水槽有利于快速排除过多水量,避免了水体大量涌入植生区,减少对植生区土体冲刷造成的基质流失;排水孔有利于快速排出土壤中过多水量至坡脚,避免植生区积水。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槽型护坡结构单元示意图。
[0025]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槽型护坡结构单元实际效果参考图。
[0026]图3为本技术多个槽型护坡结构单元组合实施例的整体摆放效果俯视图。
[0027]图4为图3所示实施例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8]图5为本技术多个槽型护坡结构单元组合实施例的的坡面整体摆放效果剖面图。
[0029]图6为图5所示实施例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0]附图标记:
[0031]100.槽型护坡结构单元;110.底板;120.侧壁;130.侧壁排水孔;131.底板排水孔;140.植生区;150.排水通道;200.堤身;300.反滤层;400.边梁;500.坡脚排水沟。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33]如图1、图2所示,一种护坡结构单元,包括底板110、侧壁120和排水孔130组成;所述底板110由两根支杆十字交叉组成,在交接处设置支角;侧壁120为薄板,垂直于底板110沿底板边线布置,底板110的四个端部布置侧壁120以便形成供水流通过的开口;底板110与侧壁120形成连通的槽型结构;各侧壁120上分别开设有若干侧壁排水孔130,底板110上开设有若干底板排水孔131。该实施例中,各侧壁120上分别设置的侧壁排水孔130为两个一组的圆形孔;底板110上开的底板排水孔131为三个一组平行排列的矩形孔,中间的矩形孔比两边的矩形孔长,两边的矩形孔长度相同。
[0034]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护坡结构单元的一个功能是协助排水,即便图1展示了侧壁排水孔130、底板排水孔131的一种具体形态、排列、尺寸及位置的实施例,但本技术槽型护坡结构单元不以该实施例为限,侧壁排水孔130、底板排水孔131的形态、排列、尺
寸及位置均可变化设置,只要能实现协助排水功能即可。
[0035]优选地,位于植生区下方的侧壁排水孔的位置可以适当抬高,约距离底板1~3倍孔径。
[0036]本实施例中槽型护坡结构单元为混凝土结构,采用预制安装。
[0037]将若干个结构相同的本技术槽型护坡结构单元的槽型结构对齐、连通组合拼接在一起,即可得到槽型护坡结构单元整体,如图1、图2所示。每一个槽型护坡结构单元内都具有排水通道150,在十字的两个方向均可实现排水,如图中箭头所示。相邻的4个槽型护坡结构单元可围成一个植生区140。
[0038]本技术槽型护坡结构单元的应用包括以下步骤:
[0039]步骤1:整理堤身表面200和铺设反滤层300,按照设计坡比对堤身的外坡进行整平;
[0040]步骤2:预制的槽型护坡结构单元100棱格状布置,规则排列安装于反滤层300上面,组合布置形成间隔的植生区140和贯通的排水槽150;根据工程需要,坡面布置的槽型护坡结构单元100上下两端浇筑边梁400与坡脚排水沟500连接;
[0041]步骤3:选取根系发达、易存活的草本植物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槽型护坡结构单元,包括底板、侧壁和排水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由两根支杆十字交叉组成,在交接处设置支角;侧壁垂直于底板沿底板边线布置,底板的四个端部布置侧壁以便形成供水流通过的开口;底板与侧壁形成连通的槽型结构;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若干侧壁排水孔,底板上开设有若干底板排水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槽型护坡结构单元,其特征在于;位于植生区上方的侧壁排水孔设置于距离底板相对近的位置;位于植生区下方的侧壁排水孔设置于距离底板相对远的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洁隋伟涛黄东海孟凡伟张林海侯仲荃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