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煤矿井下的混凝土喷射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10305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0: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煤矿混凝土喷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煤矿井下的混凝土喷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制作喷浆混合料:将砂子、石子烘干,而后与水泥、干粉速凝剂混合搅拌制成喷浆混合料;步骤B:将喷浆混合料运至井下;步骤C:向喷浆机送料:采用小型起吊装置将吨包袋吊装至喷浆机上方,打开吨包袋的卸料口将喷浆混合料卸入喷浆机料斗中,而后将空的吨包袋卸下;步骤D:喷浆:开启喷浆机和喷浆机械手,喷浆机将混合料输送至喷浆机械手,由喷浆机械手开始喷浆作业。本发明专利技术无需人工井下搅拌、运送和上料,降低了人工参与程度及劳动强度,减少了作业人员,提升了作业自动化程度,且保证了喷射质量。质量。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煤矿井下的混凝土喷射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煤矿混凝土喷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煤矿井下的混凝土喷射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煤矿井下的混凝土喷射支护作业中,因运输环节多、周期长,因砂石料含有一定水分,与水泥搅拌后如不尽快使用,将造成水泥失效,所以无法将砂石料和水泥在地面搅拌均匀后再运送至煤矿井下混凝土喷射作业现场。一般都是将砂石料在地面搅拌均匀后运送至煤矿井下,卸到地面。因煤矿巷道空间一般都比较狭小,大型的混凝土配料、上料设备无法使用。在需要喷浆作业时,人工将砂石料与水泥和速凝剂混合后搅拌。这样的作业方式,一方面因砂石料无法准确计量,造成砂石料与水泥、速凝剂配比无法准确保证,另一方面,采用人工搅拌,搅拌劳动强度大,且搅拌均匀性差,会导致喷浆回弹大、喷射面质量无法保证。搅拌后的喷浆混合料还需要人工上料到混凝土喷射机料斗内,进一步加大了劳动强度。整个上料搅拌过程劳动强度极大,且搅拌质量无法保证,严重降低喷射质量。与煤矿行业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作业的要求相距甚远。
[0003]因此,迫切需要一种能够减少搅拌、上料劳动强度,提高自动化程度及搅拌均匀性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为解决煤矿井下的混凝土喷射作业人工劳动强度大、自动化程度低的问题,提供一种适用于煤矿井下的混凝土喷射工艺,无需人工井下搅拌、运送和上料,降低了人工参与程度及劳动强度,减少了作业人员,提升了作业自动化程度,且保证了喷射质量。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于煤矿井下的混凝土喷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在井上地面建搅拌站,制作喷浆混合料:将砂子、石子烘干,而后与水泥、干粉速凝剂混合搅拌制成喷浆混合料;步骤B:将喷浆混合料运至井下:将喷浆混合料装入吨包袋,将装料后的吨包袋转运至井口,而后运输至煤矿井下;步骤C:向喷浆机送料:采用小型起吊装置将吨包袋吊装至喷浆机上方,打开吨包袋的卸料口将喷浆混合料卸入喷浆机料斗中,而后将空的吨包袋卸下;步骤D:喷浆:喷浆机通过喷浆输送管道连接喷浆机械手,开启喷浆机和喷浆机械手,喷浆机将混合料输送至喷浆机械手,由喷浆机械手开始喷浆作业。在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中,在实施步骤D进行喷浆作业时,重复步骤C,使喷浆机的料斗中保持有喷浆混合料,直至喷浆作业结束。
[0006]在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中,在步骤A中,采用烘干设备对砂子、石子烘干,烘干设备为转筒烘干机或回转烘干机,烘干设备前端设置有给料系统,烘干设备后端设置有除尘系统、
筛分系统、储存系统和电器控制系统;采用搅拌系统进行搅拌,搅拌系统用于对砂子、石子、水泥、速凝剂进行称重、提升和对砂子、石子、水泥、速凝剂形成的喷浆混合料的搅拌。
[0007]在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中,所述吨包袋为双层结构,吨包袋外层为编织袋或无纺布袋形成的承重层,吨包袋内层设置有防潮层;或所述吨包袋为具有防潮功能的单层袋状结构;吨包袋上端设置装料口、两侧设置起吊挂钩、下端设置有卸料口。
[0008]在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中,在井上地面设置吨包袋储存区和码垛系统,储存区存放已装喷浆混合料而未被运送的吨包袋,码垛系统用于吨包袋储存区的吨包袋的码垛。
[0009]在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中,在步骤B中,采用移动小车承载吨包袋,将移动小车送到井下;井下巷道内设置有与移动小车相匹配的行走轨道。
[0010]在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中,在步骤C中,采用小型起吊装置将吨包袋吊装至喷浆机上方,所述小型起吊装置为滑轨设置在巷道上部的吊装机构,或为滑轨设置在巷道地面上的小型龙门式吊装机构,巷道内每100~700m设置一个小型起吊装置;在步骤C中,装载吨包袋的移动小车移动至喷浆机旁,吊装机构沿滑轨移动至喷浆机上方,吊装机构吊装吨包袋、将吨包袋运送至喷浆机料斗的上方。
[0011]在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中,所述行走轨道和滑轨为工字钢或槽钢,行走轨道沿巷道长度方向、宽度方向交叉布设,滑轨沿巷道长度方向、宽度方向交叉布设。
[0012]在另外的优选方案中,所述小型起吊装置包括履带式行走底盘、支柱、滑动导轨、伸缩机构和吊装机构。
[0013]在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中,所述喷浆机的喷浆输送距离为30~700m;所述喷浆输送管道为橡胶软管,橡胶软管内设置有多根钢丝,钢丝呈缠绕状或编制呈网格状设置在橡胶软管内,橡胶软管的内侧设置有耐磨层,所述耐磨层为UPE材料。
[0014]在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中,所述喷浆机械手下方设置有履带底盘,喷浆机械手采用遥控或远程控制系统。
[00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在地面通过烘干设备先将砂子、石子烘干,而后与水泥、干粉速凝剂按比例混合通过搅拌系统搅拌后制成喷浆混合料,因砂子石子预先烘干,与水泥、干粉速凝剂搅拌后可以存放较长时间,运输到煤矿井下后,不会造成水泥失效。并且采用搅拌系统,可以做到各原料配比精确、搅拌均匀,能有效降低喷射回弹,提高喷射面强度,并且在煤矿井下不需要人工搅拌,大大降低了人工作业劳动强度。吨包袋到达煤矿井下后,喷浆时通过小型起吊装置将吨包袋起吊到远距离喷浆机上方卸料,实现喷浆作业,无需人工上料。喷头处采用远距离喷浆机械手代替人工保持喷头作业。整个从上料到喷浆过程,只需人工辅助,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减少了作业人员,劳动强度极低,且保证了喷射质量。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适用于煤矿井下的混凝土喷射工艺的流程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适用于煤矿井下的混凝土喷射工艺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小型起吊装置将吨包袋吊装至喷浆机上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小型起吊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中标号为:1为烘干设备,2为吨包袋,201为卸料口,202为起吊挂钩,3为小型
起吊装置,4为喷浆机,5为喷浆机械手,6为移动小车,8为搅拌系统,301为履带式行走底盘,302为支柱,303为滑动导轨,304为吊装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左”、“右”、“上”、“下”、“横向”“竖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2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19]实施例一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适用于煤矿井下的混凝土喷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在井上地面建搅拌站,制作喷浆混合料:将砂子、石子烘干,而后与水泥、干粉速凝剂混合搅拌制成喷浆混合料;步骤B:将喷浆混合料运至井下:将喷浆混合料装入吨包袋2,将装料后的吨包袋2转运至井口,而后运输至煤矿井下;在井上地面还设置吨包袋储存区和码垛系统,储存区存放已装喷浆混合料而未被运送的吨包袋2,所述码垛系统与吨包袋储存区相适配,码垛系统用于对吨包袋储存区的吨包袋进行码垛,节约吨包袋占地面积,移动小车6也可以从吨包袋储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煤矿井下的混凝土喷射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在井上地面建搅拌站,制作喷浆混合料:将砂子、石子烘干,而后与水泥、干粉速凝剂混合搅拌制成喷浆混合料;步骤B:将喷浆混合料运至井下:将喷浆混合料装入吨包袋(2),将装料后的吨包袋(2)转运至井口,而后运输至煤矿井下;步骤C:向喷浆机(4)送料:采用小型起吊装置(3)将吨包袋(2)吊装至喷浆机(4)上方,打开吨包袋(2)的卸料口将喷浆混合料卸入喷浆机(4)料斗中,而后将空的吨包袋(2)卸下;步骤D:喷浆:喷浆机(4)通过喷浆输送管道连接喷浆机械手(5),开启喷浆机(4)和喷浆机械手(5),喷浆机(4)将混合料输送至喷浆机械手(5),由喷浆机械手(5)开始喷浆作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煤矿井下的混凝土喷射工艺,其特征在于,在实施步骤D进行喷浆作业时,重复步骤C,使喷浆机(4)的料斗中保持有喷浆混合料,直至喷浆作业结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煤矿井下的混凝土喷射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中,采用烘干设备(1)对砂子、石子烘干,烘干设备(1)为转筒烘干机或回转烘干机,烘干设备前端设置有给料系统,烘干设备后端设置有除尘系统、筛分系统、储存系统和电器控制系统;采用搅拌系统(8)进行搅拌,搅拌系统(8)用于对砂子、石子、水泥、速凝剂进行称重、提升和对砂子、石子、水泥、速凝剂形成的喷浆混合料的搅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煤矿井下的混凝土喷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吨包袋(2)为双层结构,吨包袋(2)外层为编织袋或无纺布袋形成的承重层,吨包袋(2)内层设置有防潮层;或吨包袋(2)为具有防潮功能的单层袋状结构;吨包袋(2)上端设置装料口、两侧设置起吊挂钩(202)、下端设置有卸料口(20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煤矿井下的混凝土喷射工艺,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威合马慎义李博张文科陈会峰常新明赵战伟郝小卫祁虎娃张志文詹东阳姚强张艳浩赵虎冯志辉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煤科院科明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