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梁倒角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0872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0:53
本申请涉及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梁倒角结构,应用在预应力梁技术的领域,其包括设置在用于建造的预应力梁的梁肋两端下沿的斜面,所述斜面在用于建造的预应力梁的梁肋的侧面和底面之间形成该倒角结构。本申请具有加强预应力梁的梁肋两端下沿处抗裂能力,减少应力造成的裂痕的效果。痕的效果。痕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梁倒角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预应力梁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梁倒角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桥梁建造的过程中,往往采用横截面为T型的T型梁,在保证抗弯强度相同的情况下,既可以节省混凝土材料,也可以减轻自重,提高跨越能力。目前的T型梁大多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即在施加负荷前,用人工加力的方法,将钢筋进行张拉,利用钢筋的回缩力,使混凝土储存预压应力,用于减小或抵消载荷引起的拉应力,从而提高抗裂性能和刚度。
[0003]但是,在预应力张拉后预应力梁结构会变形翘曲,且由于相关技术中的预应力梁梁肋两端的下沿为直角结构,该直角结构处应力集中,因此在受预应力的过程中极易产生裂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改善预应力梁梁肋两端下沿的直角结构处应力集中,易产生裂痕的情况,本申请提供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梁倒角结构。
[0005]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梁倒角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梁倒角结构,包括设置在用于建造的预应力梁的梁肋两端下沿的斜面,所述斜面在用于建造的预应力梁的梁肋的侧面和底面之间形成该倒角结构。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张拉后的预应力梁结构发生了翘曲变形,在预压应力的作用下,梁肋两端下沿的直角结构处容易发生开裂,设置于梁肋两端下沿的斜面形成了倒角结构,改善了原本梁肋两端下沿的直角结构处的应力集中的情况,增加了预应力梁的抗裂性能。
[0008]可选的,所述斜面上设有若干缓冲槽,若干所述缓冲槽沿所述斜面的斜度方向间隔分布,且所述缓冲槽沿所述斜面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缓冲槽内嵌设有缓冲条。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一定弹性的缓冲条设置于缓冲槽中,对沿斜面方向的应力进行吸收和抵消,从而使斜面、梁肋底面靠近斜面处、梁肋侧面靠近斜面处的结构不易发生开裂。
[0010]可选的,所述缓冲槽的槽壁上设有若干卡接槽,若干所述卡接槽沿所述缓冲槽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缓冲条上一体成型设有与所述卡接槽卡接配合的卡接块。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缓冲条上的卡接块发生弹性形变后在卡接槽中卡紧,将缓冲条的位置固定在缓冲槽里,使缓冲条不易脱落、移位或翘起,保持缓冲条稳定地在缓冲槽中吸收应力,发挥缓冲作用。
[0012]可选的,所述缓冲槽的槽口处间隔设有若干定位弹片,所述定位弹片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缓冲槽槽壁的一侧,所述定位弹片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缓冲槽槽壁的另一侧。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弹片将缓冲条的位置固定在缓冲槽里,使缓冲条不易脱落、移位或翘起,保持缓冲条稳定地在缓冲槽中吸收应力,发挥缓冲作用。
[0014]可选的,所述斜面上设有碳纤维布,所述碳纤维布通过树脂浸渍胶粘接于所述斜面上,且所述碳纤维布将各所述缓冲槽全部覆盖。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碳纤维布对斜面进行加固,提升了结构的抗拉强度,并对斜面起保护作用,减小了斜面在应力作用下开裂的可能,同时对斜面上的缓冲条、定位弹片起到保护作用,减少了缓冲条、定位弹片暴露在外界而被风化、腐蚀或撞击的可能。
[0016]可选的,所述碳纤维布的边沿延伸至用于建造的预应力梁的梁肋的侧面和底面上,所述碳纤维布的边沿通过螺钉固定在用于建造的预应力梁的梁肋的侧面和底面上。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螺钉将碳纤维布边沿固定后,可以使碳纤维布与梁肋的侧面和底面始终保持贴合,进一步进行加固,减小了碳纤维布边沿翘起或磨损,导致贴合不稳固的可能性。
[0018]可选的,在用于建造的预应力梁的翼缘和梁肋之间一体成型设有梁体加强筋。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梁体加强筋作为翼缘和梁肋之间的过渡结构,缓解了翼缘与梁肋之间的直角结构处产生应力集中的情况,从而减小了翼缘与梁肋连接处开裂的可能,使预应力混凝土梁更加坚固,具有更好的负载性能。
[0020]可选的,在用于建造的预应力梁的梁肋和肋腋板之间一体成型设有肋腋加强筋。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肋腋加强筋作为梁肋和肋腋板之间的过渡结构,缓解了梁肋和肋腋板之间的直角结构处产生应力集中的情况,从而减小了梁肋和肋腋板之间连接处开裂的可能,使预应力混凝土梁更加坚固,具有更好的负载性能。
[0022]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3]1、设置于梁肋两端下沿的斜面形成了倒角结构,改善了原本梁肋两端下沿的直角结构处的应力集中的情况,增加了预应力梁的抗裂性能;
[0024]2、卡接块和定位弹片将缓冲条的位置固定在缓冲槽里,使缓冲条不易脱落、移位或翘起;
[0025]3、碳纤维布对斜面进行加固,提升了结构的抗拉强度,并对斜面和斜面上的缓冲条、定位弹片起到保护作用,减少了缓冲条、定位弹片暴露在外界而被风化、腐蚀或撞击的可能。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预应力混凝土梁的示意图。
[0027]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预应力混凝土梁倒角结构的示意图。
[0028]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预应力混凝土梁倒角结构的剖视图。
[0029]附图标记:1、预应力梁;2、梁肋;3、翼缘;4、肋腋板;5、斜面;6、缓冲槽;7、缓冲条;8、卡接槽;9、卡接块;10、定位弹片;11、碳纤维布;12、螺钉;13、梁体加强筋;14、肋腋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结合附图1

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1]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梁倒角结构。参照图1,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预应力梁1为T型梁,且预应力梁1的结构包括梁肋2、翼缘3和肋腋板4。在梁肋2和翼缘3之间一
体成型设有梁体加强筋13,梁体加强筋13是截面为三角形的柱体过渡结构,且梁体加强筋13沿水平方向的延伸被肋腋板4隔断。具体地,梁体加强筋13从预应力梁1的其中一端端面延伸至第一块肋腋板4,再从第一块肋腋板4延伸至第二块肋腋板4,以此形式延伸设置,直到由最后一块肋腋板4延伸至预应力梁1的另一端面。由于梁肋2和翼缘3之间为直角结构,且翼缘3的悬垂部分较重,此处易出现应力集中而导致开裂,通过梁体加强筋13可对直角结构进行补强,以增加梁体的稳固性和负载能力。
[0032]参照图1,在预应力梁1的梁肋2和肋腋板4之间一体成型设有肋腋加强筋14。肋腋加强筋14也是截面为三角形的柱体过渡结构,每块肋腋板4与梁肋2的连接处,于肋腋板4的两侧各设有一条肋腋加强筋14。具体地,各肋腋加强筋14沿竖直方向设置,从肋腋板4下沿延伸至梁体加强筋13处,与梁体加强筋13相贯。肋腋板4与梁肋2之间形成的直角结构处易发生应力集中而导致开裂,通过肋腋加强筋14进行补强后,使结构更加稳固。
[0033]参照图2,在预应力梁1的梁肋2两端下沿设有斜面5,斜面5在预应力梁1的梁肋2的侧面和底面之间形成了倒角结构。预应力梁1的张拉过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梁倒角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用于建造的预应力梁(1)的梁肋(2)两端下沿的斜面(5),所述斜面(5)在用于建造的预应力梁(1)的梁肋(2)的侧面和底面之间形成该倒角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梁倒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5)上设有若干缓冲槽(6),若干所述缓冲槽(6)沿所述斜面(5)的斜度方向间隔分布,且所述缓冲槽(6)沿所述斜面(5)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缓冲槽(6)内嵌设有缓冲条(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梁倒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槽(6)的槽壁上设有若干卡接槽(8),若干所述卡接槽(8)沿所述缓冲槽(6)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缓冲条(7)上一体成型设有与所述卡接槽(8)卡接配合的卡接块(9)。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梁倒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槽(6)的槽口处间隔设有若干定位弹片(10),所述定位弹片(10)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缓冲槽(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立春谢立华巩梦君
申请(专利权)人:池州建投鼎晟预制构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