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运设备及转运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50490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0: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转运设备及转运系统,转运设备包括用于承载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构造有若干用于约束和/或定位上料装置的定位部;所述支撑架的底部构造有至少三个轮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转运设备,结构简单、成本低,不仅可以批量、有序转移工件,更便于利用机械手、吊具等进行上料工作,而且对于有方位要求的工件,无需人工进行二次码放,有利于提高装配线的装配效率,从而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在的问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运设备及转运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轮对轴承装配
,具体涉及一种转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轮对是火车上重要的部件,轮对通常包括轮轴,轮轴的两端通常需要装配轴承,而在轮轴装配轴承的过程中,通常还需要装配一些关联的工件,如与轴承相适配的后挡(或称为后端盖)、隔圈(通常是塑钢隔圈)以及前盖组件(包括前盖(或称为端盖、压板)、铭牌、止动片以及若干螺栓),其中,后挡和隔圈都构造有中心通孔,如附图4和附图5所示,前盖、铭牌以及止动片分别构造有至少三个均匀分布的通孔,如附图10

图12所示,以便适配轮轴端部的螺纹孔。
[0003]现有的装配工艺中,上述工件通常是由人工在备料间提前垛装备料,然后再将这些工匠批量的转移到所对应的上料工位处进行上料,最后利用上料工位处的工件进行装配即可;在转移工件的过程中,通常可以将多个工件约束于同一上料装置,转运所述上料装置即可达到批量转运工件的目的;然而,利用现有的转运设备转运工件时,上料装置通常都杂乱的放置于转运设备,一方面,导致在上料工位处,通常只能利用人工将各上料装置转移到所对应的上料工位,人工成本高,且工作量大、不利于实现自动化装配,另一方面,导致各上料装置的方位杂乱,对于有方位要求的工件而言,通常还需要人工进行二次码放,严重影响装配线的装配效率,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利用现有转运设备转运工件时,上料装置通常都杂乱的放置于转运设备,在上料工位处,通常只能利用进行转移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的转运设备,不仅可以批量、有序转移工件,更便于利用机械手、吊具等进行上料工作,而且对于有方位要求的工件,无需人工进行二次码放,有利于提高装配线的装配效率,主要构思为:
[0005]一种转运设备,包括用于承载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构造有若干用于约束和/或定位上料装置的定位部;
[0006]所述支撑架的底部构造有至少三个轮子。通过在支撑架的底部构造有至少三个轮子,解决本转运设备的便捷移动问题;通过构造定位部,可以与上料装置相配合,不仅可以约束上料装置,而且可以起到定位作用,使得放置于支撑架的各上料装置都具有确定的方位,一方面,便于在上料工位,利用机械手、吊具等高效的转移上料装置,可以避免进行复杂的先定位再抓取的工作,另一方面,各上料装置可以有序放置于支撑架,对于有方位要求的工件而言,无需人工进行二次码放,有利于提高装配线的装配效率。
[0007]为解决约束和定位上料装置的问题,进一步的,各所述定位部分别包括至少一个定位孔、定位凹槽或定位柱。当定位部仅包括一个定位孔、定位凹槽或定位柱时,可以与构造于上料工装底部的定位凸起或定位腔相配合,达到约束各上料工装的目的;当定位部包括至少两个定位孔、定位凹槽或定位柱时,可以与构造于上料工装底部的至少两个定位凸
起或定位腔相配合,不仅可以达到约束上料工装的目的,而且可以有效定位各上料工装的方位,使得各上料工装可以在转运过程中保持所设定的方位,尤其适用于对上料有方位要求的各上料工装。
[0008]优选的,所述定位部包括两个定位孔、定位凹槽或定位柱;和/或,所述定位部包括三个定位孔、定位凹槽或定位柱,且其中一个定位孔、定位凹槽或定位柱与剩余两个定位孔、定位凹槽或定位柱之间的间距相等。可以达到唯一定位的效果,防止上料工装的方位在转移过程中发生变动。
[0009]为稳定的支撑上料装置,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构造有支撑面,所述定位部构造于所述支撑面。支撑面的设置,可以在支撑架上形成一平台,有利于稳定放置各上料装置。
[0010]优选的,所述支撑面为水平面。以便平稳、稳定的放置上料装置。
[0011]优选的,所述支撑架包括顶板,所述支撑面为所述顶板的上表面。
[0012]优选的,所述支撑架为箱状结构。
[0013]优选的,所述支撑架的一端还设置有把手。便于推动本转运设备。
[0014]为解决省力的问题,进一步的,还包括电机,所述轮子包括两个主动轮和若干万向轮,所述主动轮和万向轮分别可转动的安装于支撑架的底部,且所述电机用于驱动两个主动轮同步转动。通过构造电机,并利用电机驱动主动轮,以便驱动本转运设备移动,而无需人工推动,更加省力,而通过构造万向轮,既可以与主动轮相配合,达到稳定支撑支撑架的目的,又可以方便的进行转向,从而解决本转运设备的转向问题。
[0015]优选的,所述把手和主动轮分别位于支撑架的两端。
[0016]为便于控制,进一步的,所述把手或所述支撑架还设置有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与所述电机相连,用于驱动电机的启/停。从而达到控制本转运设备前进和停止的目的。
[0017]为解决供电的问题,进一步的,还包括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与所述电机相连,并安装于所述支撑架,蓄电池用于为电机供电。
[0018]一种转运系统,包括所述转运设备,
[0019]还包括上料装置,所述上料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构造有适配所述定位部的定位结构。通过定位结构与定位部的配合,不仅使得各上料装置可以有序、整齐、有确定方位的约束于转运设备,而且便于从转运设备中取下各上料装置,非常的方便。
[0020]为解决适配定位部的问题,优选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至少一个构造于底座底部的定位凸起或定位腔,且各定位凸起的位置与所述定位孔或定位凹槽相适配,各定位腔的位置与所述定位柱相适配。以便通过定位结构与定位部的配合达到有效约束和定位各上料工装的作用。
[0021]为解决便于转运后挡或隔圈的问题,优选的,所述上料装置还包括至少三根竖直设置于底座的导向柱,且导向柱的顶端分别固定于同一挡板,且所述挡板的外径小于工件的中心通孔的内径。使得工件,如后挡、隔圈,可以同时套设于各导向柱,并竖直方向堆叠于底座之上,达到有序转移后挡或隔圈的目的;且吊具或夹具的夹爪可以通过相邻两导向柱之间的间隙插入挡板的下方,以便提起整个上料装置,便于将上料装置从转运设备转移到上料工位处。
[0022]为解决便于转运前盖、铭牌或止动片的问题,优选的,所述上料装置还包括至少三根竖直设置于底座的导向柱,各导向柱分别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且各导向柱的外径小于
工件中通孔的内径;
[0023]且至少三根导向柱的侧面构造有适配吊具或夹具的卡槽。各导向柱可以适配前盖、铭牌或止动片中的各通孔,在将前盖、铭牌或止动片套入导向柱及从导向柱上取下的过程中,导向柱可以起到导向和约束的作用,使得各工件可以按相同的方位套入并堆叠于底座上,并可以沿相同的方位从本上料工装的上部取出,可以解决工件的上料定位问题,便于按既定的方位上料;卡槽与底座之间具有所设定的间距,以便堆叠多个工件,而底座与导向柱相连为一体,从而可以通过转移本上料工装达到整体转移多个前盖的目的,有利于批量转移前盖;通过在导向柱构造适配吊具或夹具的夹持结构,使得在上料过程中,可以利用吊具或夹具整体吊起本上料工装,从而可以方便、省力的进行前盖的上料工作,从而有效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将卡槽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运设备,包括用于承载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构造有多个用于约束和/或定位上料装置的定位部;所述支撑架构造有支撑面,且所述支撑面构造于支撑架的上部,并在支撑架上形成一平台,所述定位部构造于所述支撑面;定位部包括至少两个定位孔、定位凹槽或定位柱;所述支撑架的底部构造有至少三个轮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包括两个定位孔、定位凹槽或定位柱;和/或,所述定位部包括三个定位孔、定位凹槽或定位柱,且其中一个定位孔、定位凹槽或定位柱与剩余两个定位孔、定位凹槽或定位柱之间的间距相等。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的一端还设置有把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面为水平面;和/或,所述支撑架包括顶板,所述支撑面为所述顶板的上表面;和/或,所述支撑架为箱状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转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机,所述轮子包括两个主动轮和若干万向轮,所述主动轮和万向轮分别可转动的安装于支撑架的底部,且所述电机用于驱动两个主动轮同步转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运设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俊杨艾琳蔡长驰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国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