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挂接卸货装置及其双目识别卸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装卸迁移
,具体是一种自动挂接卸货装置及其双目识别卸货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实现装卸迁移任务有较多的挂接装置,对于所应用的实际工况中,在集装兜下的袋装货物还无法实现一人一机或无人叉车的装卸。对于某些小中型物流公司,不会投入巨大的资金实现完全自动化装备运输,此时这些公司仍然会以单一的叉车完成装卸迁移任务。如果长期这样下去会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装卸人员年龄偏高,可持续年限短,无后续力量,预估多年后装卸力量锐减;二是装卸费用高、效率低,装车辆数与装车时间成正比,不能适应工作发展需求,对于上述方式,会使得装卸费用变高、效率低,且预估在几年后装卸力量锐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传统装卸中仍然需要人工观测摆放空间及异物等问题,为实现装卸装备在装任务中实现的无人化,由全智能化装卸代替人工作业,提供一种自动挂接卸货装置及其双目识别卸货方法。
[0004]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挂接卸货装置,包括重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挂接卸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重力感应式抓取装置(2),所述重力感应式抓取装置(2)包括安装于叉车本体(1)的叉子上的顶板(25),顶板(25)两侧底部设置叉子滑动槽(26),顶板(25)中间底部设置有两组前后对称的自适应感应重力装置(17),所述自适应感应重力装置(17)包括固定在顶板(25)底部的顶板连接杆(33),顶板连接杆(33)下端分别与两个传动杆(34)的一端铰接连接,传动杆(34)另一端与周侧连接杆(24)铰接连接,顶板连接杆(33)的下部、传动杆(34)以及周侧连接杆(24)的内侧端均设置在壳体(42)内,壳体(42)为倒Y型结构,壳体(42)正上方设置有顶部出口,壳体(42)两侧对称设置有侧出口,顶板连接杆(33)上部穿设于顶部出口中,两侧的周侧连接杆(24)的端部从侧出口穿出并与周侧挡板(18)的上部固定,周侧挡板(18)竖向设置,周侧挡板(18)在周侧连接杆(24)的拉动下在水平方向移动,周侧挡板(18)的底部设置有承托板(2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挂接卸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25)底部位于两组自适应感应重力装置(17)中间位置处安装有氮气弹簧(16),氮气弹簧(16)下端与自适应重力装置连接杆(21)连接,自适应重力装置连接杆(21)水平设置,自适应重力装置连接杆(21)前后端分别与两组自适应感应重力装置(17)上的壳体(42)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挂接卸货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侧的周侧挡板(18)之间设置有外侧挡货板(23)和内侧挡货板(32),外侧挡货板(23)一侧设置有内槽,内侧挡货板(32)与外侧挡货板(23)连接的一侧设置在内槽中并可以沿内槽滑动,外侧挡货板(23)和内侧挡货板(32)的外侧均安装有挡货板滑轮(28),所述周侧挡板(18)内侧设置有上下两组水平方向设置的周侧挡板槽(27),挡货板滑轮(28)设置在周侧挡板槽(27)内并沿周侧挡板槽(27)滑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挂接卸货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侧的周侧挡板(18)之间连接有剪叉自适应复位装置(19),所述剪叉自适应复位装置(19)为剪叉结构,剪叉自适应复位装置(19)上设置有两组剪叉复位弹簧(41),剪叉自适应复位装置(19)的端部为两个分叉,其中一个分叉与周侧挡板(18)铰接连接,另一个分叉设置有剪叉复位滑轮(31),剪叉复位滑轮(31)沿设置在周侧挡板(18)上的剪叉复位槽(30)滑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挂接卸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单驱动液压剪叉推杆装置(3),所述单驱动液压剪叉推杆装置(3)包括安装在叉车本体(1)上的剪叉基座(9),剪叉基座(9)上安装有剪叉机构(10),剪叉机构(10)前端与末端剪叉架(11)连接,末端剪叉架(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君,王磊,黄庆学,师炜,贺子耘,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