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西紫杉醇衍生物、多西紫杉醇人工抗原、杂交瘤细胞株、多西紫杉醇单克隆抗体及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96509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9: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提供了多西紫杉醇衍生物、多西紫杉醇人工抗原、杂交瘤细胞株、多西紫杉醇单克隆抗体及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多西紫杉醇衍生物,具有式I所示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多西紫杉醇衍生物的衍生位点靠近多西紫杉醇与无活性多西紫杉醇代谢物(M1、M2、M3和M4)共同的特征结构,因此利用其免疫的抗体能够特异性识别多西紫杉醇。羟基位衍生最大程度的保留了多西紫杉醇本身的结构完整性。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多西紫杉醇衍生物与载体蛋白结合,形成多西紫杉醇人工抗原;由该多西紫杉醇人工抗原免疫动物产生的多西紫杉醇单克隆抗体能够高灵敏度识别多西紫杉醇;同时,具备优于现有抗体的特异性,即同紫杉醇和多西紫杉醇代谢物无交叉反应。式I。式I。式I。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西紫杉醇衍生物、多西紫杉醇人工抗原、杂交瘤细胞株、多西紫杉醇单克隆抗体及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
,尤其涉及多西紫杉醇衍生物、多西紫杉醇人工抗原、杂交瘤细胞株、多西紫杉醇单克隆抗体及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多西紫杉醇(docetaxel)是一种半合成的新型抗肿瘤药物,是从欧洲紫杉树针叶中提取的无活性前体经化学处理后得到的活性药物,能有效地抑制肿瘤细胞的复制,作用于细胞G2~M生长期。临床研究表明,多西紫杉醇对多种肿瘤疾病有效,包括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和卵巢癌。
[0003]目前,多西紫杉醇的治疗方法为根据癌症患者的体表面积(boby surface area,BSA)确定初始给药剂量;但是由于多西紫杉醇的毒性和疗效存在广泛而且高度不确定的个体间差异,其毒性又和个体间药动学差异密切相关,因此,使用上述多西紫杉醇的治疗方法容易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在治疗期间需密切关注癌症患者的病情。而治疗药物监测(TDM)能够直接根据多西紫杉醇的血药浓度调整给药剂量。因此,多西紫杉醇的TDM在评价治疗效果、规避副反应以及个体化用药方案调整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0004]但目前多西紫杉醇血药浓度监测国内临床实践中开展很少,且多西紫杉醇血药浓度的检测方法繁琐。虽然,现有技术中存在对多西紫杉醇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高效液相色谱

紫外(HPLC

UV)检测法或高效液相色谱

质谱(HPLC

MS)检测法,但是这类方法满足不了临床高通量、快速准确的检测需求。
[0005]建立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多西紫杉醇免疫学检测的前提是获得高质量的抗多西紫杉醇抗体,而抗多西紫杉醇抗体又依赖于多西紫杉醇人工抗原的设计,因此,有必要建立能够实现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多西紫杉醇免疫学检测的多西紫杉醇人工抗原。而多西紫杉醇人工抗原包括多西紫杉醇衍生物和载体蛋白。
[0006]目前,多西紫杉醇的衍生位点主要集中在2号位,如公开号为CN107936058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多西紫杉醇2号位衍生物,用于为线粒体靶向药物递送;公开号为CN103351424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多烯紫杉醇奥曲肽偶联物的制备方法,也是通过2号位衍生,用于药物治疗;公开号为CN104447984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多西紫杉醇免疫原、抗多西紫杉醇特异性抗体和多西紫杉醇检测试剂。但是,上述现有技术均未披露关于多西紫杉醇内源性代谢物的交叉反应,无法满足临床样本TDM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多西紫杉醇衍生物、多西紫杉醇人工抗原、杂交瘤细胞株、多西紫杉醇单克隆抗体及应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多西紫杉醇衍生物与载体蛋白结合形成的多西紫杉醇人工抗原免疫动物后产生的多西紫杉醇单克隆抗体能够高灵敏度识别多西紫杉醇;同时,具备优于现有抗体的特异性,即同紫杉醇和多西紫杉醇代谢物无交叉
反应,满足临床样本TDM的需求。
[0008]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西紫杉醇衍生物,具有式I所示结构:式I。
[000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多西紫杉醇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多西紫杉醇和丁二酸酐溶解,进行酯化反应,得到所述多西紫杉醇衍生物。
[0010]优选地,所述多西紫杉醇和丁二酸酐的摩尔比为1:2~1:50。
[0011]优选地,所述酯化反应的温度为0~5℃,时间为16~24h。
[001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多西紫杉醇人工抗原,包括多西紫杉醇衍生物和载体蛋白;所述多西紫杉醇衍生物为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多西紫杉醇衍生物或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制备方法得到的多西紫杉醇衍生物。
[0013]优选地,所述多西紫杉醇人工抗原具有式II所示结构:式II;式II中,n=1~100。
[001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多西紫杉醇人工抗原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多西紫杉醇衍生物和偶联剂溶解混合,进行活化,得到活化多西紫杉醇衍生物体系;将载体蛋白溶解,得到载体蛋白溶液;将所述活化多西紫杉醇衍生物体系和载体蛋白溶液混合,依次进行复合反应和透析,得到所述西紫杉醇人工抗原。
[001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产生多西紫杉醇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所述杂交瘤细胞株于2022年5月19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为北
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邮政编码为100101,保藏编号为CGMCC No. 45163。
[001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多西紫杉醇单克隆抗体,由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产生多西紫杉醇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产生。
[0017]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多西紫杉醇单克隆抗体在制备检测多西紫杉醇药剂中的应用。
[001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西紫杉醇衍生物,具有式I所示结构。本专利技术的多西紫杉醇衍生物的衍生位点靠近多西紫杉醇与无活性多西紫杉醇代谢物(M1、M2、M3和M4)共同的特征结构,因此利用其免疫的抗体能够特异性识别多西紫杉醇。羟基位衍生最大程度的保留了多西紫杉醇本身的结构完整性。
[001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多西紫杉醇衍生物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
[002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多西紫杉醇人工抗原,包括多西紫杉醇衍生物和载体蛋白;所述多西紫杉醇衍生物为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多西紫杉醇衍生物或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制备方法得到的多西紫杉醇衍生物。本专利技术将多西紫杉醇衍生物与载体蛋白结合,形成多西紫杉醇人工抗原;由该多西紫杉醇人工抗原免疫动物产生的多西紫杉醇单克隆抗体能够高灵敏度识别多西紫杉醇;同时,具备优于现有抗体的特异性,即同紫杉醇和多西紫杉醇代谢物无交叉反应。
[002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多西紫杉醇人工抗原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
[002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产生多西紫杉醇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所述杂交瘤细胞株于2022年5月19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邮政编码为100101,保藏编号为CGMCC No. 4516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杂交瘤细胞株能够产生多西紫杉醇单克隆抗体,产生的多西紫杉醇单克隆抗体能够高灵敏度识别多西紫杉醇;同时,具备优于现有抗体的特异性,即同紫杉醇和多西紫杉醇代谢物无交叉反应。
[002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多西紫杉醇单克隆抗体,由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产生多西紫杉醇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产生。本专利技术的多西紫杉醇单克隆抗体能够高灵敏度识别多西紫杉醇;同时,具备优于现有抗体的特异性,即同紫杉醇和多西紫杉醇代谢物无交叉反应。
[002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多西紫杉醇单克隆抗体在制备检测多西紫杉醇药剂中的应用。由于本专利技术的西紫杉醇单克隆抗体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西紫杉醇衍生物,其特征在于,具有式I所示结构:式I。2.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西紫杉醇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多西紫杉醇和丁二酸酐溶解,进行酯化反应,得到所述多西紫杉醇衍生物。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西紫杉醇和丁二酸酐的摩尔比为1:2~1:50。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酯化反应的温度为0~5℃,时间为16~24h。5.一种多西紫杉醇人工抗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西紫杉醇衍生物和载体蛋白;所述多西紫杉醇衍生物为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西紫杉醇衍生物或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得到的多西紫杉醇衍生物。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西紫杉醇人工抗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西紫杉醇人工抗原具有式II所示结构:式II;式II中,n=1~100。7.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建平周裕军许秀丽常缘荣张瑜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丹大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