臂架系统以及排水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49381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9: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臂架系统以及排水车,涉及洪涝灾害应急救援装备领域,用以改善臂架系统的结构。臂架系统包括回转平台、连接架组件、臂架组件以及水泵。回转平台被构造为提供支撑;回转平台被构造为可相对于自身的转动轴线回转。连接架组件可转动地安装于回转平台。臂架组件可转动地安装于连接架组件,以改变臂架组件的倾斜角度。水泵安装于臂架组件的末端。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臂架系统,通过连接架组件实现臂架组件整体的转动,以改变安装于臂架组件的水泵的工作位置,以满足不同地点的排水需求。排水需求。排水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臂架系统以及排水车


[0001]本技术涉及洪涝灾害应急救援装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臂架系统以及排水车。

技术介绍

[0002]由于我国城市排水系统不完善,遇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局地排水能力时,城市内低洼地段产生积水的现象十分普遍。城市内涝发生范围广、积水时间长。近年来频发的城市内涝,给城市居民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同时也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的正常秩序。城市内涝应急救援主要是进行排水作业。应急排水车作为固定排水泵站的补充,适用于城市道路、立交桥、下穿桥及隧道等地点的积水排除。其中,臂架式应急排水车由于工作灵活、投入工作迅速、工作范围广、水泵流量大、扬程高,产品应用广泛。
[0003]相关技术中,排水车包括车体和排水装置。排水装置安装于车体。排水装置包括支撑架、滑动机构、排水机构以及多个伸缩缸。滑动机构设置于支撑架上,排水机构通过滑动机构滑动连接于支撑架。排水机构包括多根排水伸缩管以及水泵,排水伸缩管的进水口与水泵的出水口相连通。多根排水伸缩管之间相互嵌套,且多根排水伸缩管之间相互连通;多个伸缩缸分别相应地设置于多根排水伸缩管上,多个伸缩缸用于驱动多根排水伸缩管进行伸缩。
[0004]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下述问题:相关技术中,排水机构通过滑动机构滑动连接于支撑架,需要移动排水机构时,操作步骤多,需要先滑移后变幅,操作复杂,臂架系统结构简单,工作范围受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出一种臂架系统以及排水车,用以改善臂架系统的结构。
[000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臂架系统,包括:
[0007]回转平台,被构造为提供支撑;所述回转平台被构造为可相对于自身的转动轴线回转;
[0008]连接架组件,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回转平台;
[0009]臂架组件,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连接架组件,以改变所述臂架组件的倾斜角度;以及
[0010]水泵,安装于所述臂架组件的末端。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架组件包括:
[0012]变幅组件,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回转平台;所述变幅组件和所述回转平台共同形成四连杆机构;所述臂架组件安装于所述变幅组件;以及
[0013]第一伸缩缸,与所述四连杆机构驱动连接,以调节所述四连杆机构的形状。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变幅组件包括:
[0015]连接架,所述臂架组件可转动地安装至所述连接架;
[0016]支撑臂,一端与所述连接架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回转平台可转动连接;以及
[0017]连杆,与所述支撑臂间隔布置;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架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回转平台可转动连接;
[0018]其中,所述连接架、所述支撑臂、所述回转平台以及所述连杆组成平行四连杆机构。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伸缩缸的一端与所述支撑臂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伸缩缸的另一端与所述回转平台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伸缩缸被构造为带动所述支撑臂相对于所述回转平台转动。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伸缩缸与所述支撑臂的铰接处位于所述支撑臂的顶部;所述第一伸缩缸与所述回转平台的铰接处位于所述回转平台与所述支撑臂的铰接处、所述回转平台与所述连杆的铰接处之间。
[00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臂架组件包括:
[0022]第一支架,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连接架;
[0023]第二支架,嵌套于所述第一支架,且被构造为能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架伸缩;
[0024]第三支架,嵌套于所述第二支架,且被构造为能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架伸缩;
[0025]第一管路,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架;以及
[0026]第二管路,固定于所述第三支架;所述第二管路至少部分嵌套于所述第一管路,且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连通;所述水泵安装于所述第二管路远离所述第一管路的一端。
[002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臂架组件还包括:
[0028]第二伸缩缸,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铰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架铰接。
[002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架的横截面被构造为三角形的,所述连接架的第一个角与所述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连接架的第二个角与所述第一支架的底部铰接,所述连接架的第三个角与所述第二伸缩缸的另一端铰接。
[003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臂架组件还包括:
[0031]第一驱动件,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架,且与所述第二支架驱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被构造为带动所述第二支架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架滑移;和/或
[0032]第二驱动件,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架,且与所述第三支架驱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被构造为带动所述第三支架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架滑移。
[003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臂架组件还包括:
[0034]排水管,数量为多根;所述第一管路远离所述第二管路的一端设置有多个排水口;所述排水口与所述排水管一一对应地连通。
[003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回转平台包括:
[0036]回转体;以及
[0037]安装座,固定于所述回转体的顶部;所述安装座的横截面被构造为三角形的;所述安装座的第一个角与所述连杆的另一端铰接,所述安装座的第二个角与所述支撑臂的另一端铰接。
[003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泵为潜水泵。
[0039]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排水车,包括本技术任一技术方案所提供的臂
架系统。
[0040]在一些实施例中,排水车还包括:
[0041]底盘系统,所述回转平台安装于所述底盘系统的尾部,所述臂架系统被构造为在工作状态和运输状态之间切换;当所述臂架系统处于工作状态,所述臂架系统位于所述底盘系统的尾部外部,当所述臂架系统处于运输状态,所述臂架系统位于所述底盘系统的顶部。
[0042]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臂架系统,通过连接架组件实现臂架组件整体的转动,臂架组件整体相对于回转平台转动会改变臂架组件和回转平台的相对于位置,以改变安装于臂架组件的水泵的水平位置整体更加靠近或者远离所需要的排水地点;臂架组件自身也可以改变倾斜角度,以改变安装于臂架组件的水泵的垂直位置,以满足不同地点的排水需求。
附图说明
[0043]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4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臂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45]附图标记:
[0046]1、回转平台;2、连接架组件;3、臂架组件;4、水泵;
[0047]11、回转体;12、安装座;
[0048]21、变幅组件;22、第一伸缩缸;
[0049]211、连接架;212、支撑臂;213、连杆;
[0050]31、第一支架;32、第二支架;33、第三支架;34、第一管路; 35、第二管路;36、第二伸缩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臂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回转平台(1),被构造为提供支撑;所述回转平台(1)被构造为可相对于自身的转动轴线回转;连接架组件(2),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回转平台(1);臂架组件(3),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连接架组件(2),以改变所述臂架组件(3)的倾斜角度;以及水泵(4),安装于所述臂架组件(3)的末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臂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组件(2)包括:变幅组件(21),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回转平台(1);所述变幅组件(21)和所述回转平台(1)共同形成四连杆机构;所述臂架组件(3)安装于所述变幅组件(21);以及第一伸缩缸(22),与所述四连杆机构驱动连接,以调节所述四连杆机构的形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臂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幅组件(21)包括:连接架(211),所述臂架组件(3)可转动地安装至所述连接架(211);支撑臂(212),一端与所述连接架(211)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回转平台(1)可转动连接;以及连杆(213),与所述支撑臂(212)间隔布置;所述连杆(213)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架(211)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回转平台(1)可转动连接;其中,所述连接架(211)、所述支撑臂(212)、所述回转平台(1)以及所述连杆(213)组成四连杆机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臂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缸(22)的一端与所述支撑臂(212)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伸缩缸(22)的另一端与所述回转平台(1)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伸缩缸(22)被构造为带动所述支撑臂(212)相对于所述回转平台(1)转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臂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缸(22)与所述支撑臂(212)的铰接处位于所述支撑臂(212)的顶部;所述第一伸缩缸(22)与所述回转平台(1)的铰接处位于所述回转平台(1)与所述支撑臂(212)的铰接处、所述回转平台(1)与所述连杆(213)的铰接处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臂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臂架组件(3)包括:第一支架(31),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连接架(211);第二支架(32),嵌套于所述第一支架(31),且被构造为能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架(31)伸缩;第三支架(33),嵌套于所述第二支架(32),且被构造为能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架(32)伸缩;第一管路(34),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架(32);以及第二管路(35),固定于所述第三支架(3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广娟李刚元管培鹏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徐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