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式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9087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9: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离心式压缩机,所述离心式压缩机包括壳体、定子和转子。壳体内具有容纳腔,壳体设有第一孔和第二孔,第一孔和第二孔与冷却源连通,定子设在容纳腔内,定子将容纳腔分割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和第二腔间隔布置,第一腔室与第一孔连通,第二腔室与第二孔连通,转子部分位于容纳腔内,转子穿设在定子内,且转子与定子在转子的径向上具有第一预设间隙以连通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对电机内部和轴承进行冷却,提高压缩机性能。提高压缩机性能。提高压缩机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离心式压缩机


[0001]本技术涉及压缩机
,具体涉及一种离心式压缩机。

技术介绍

[0002]离心式压缩机是一种叶片旋转式压缩机,被广泛运用于石油、化工、冶金及制冷、燃料电池等行业,离心式压缩机的轴承主要采用油轴承、磁浮轴承和气浮轴承,气浮轴承在离心式压缩机运行过程中,轴承表面的气态介质与高速旋转的转子摩擦,产生大量热量,使轴承表面的温度迅速升高。若不进行冷却,过多的热量将影响轴承表面涂层材料的寿命、降低轴承的刚度、压缩机异常振动,严重时轴承、转子损毁。另一方面,由于电机定子绕组损耗、铁心损耗和风阻损耗的作用,使电机内部的温度急剧升高。若不冷却,过多的热量将导致永磁体退磁,影响电机的使用寿命和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一种离心式压缩机,可以对电机内部和轴承进行冷却,提高压缩机性能。
[0004]本技术实施例的离心式压缩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容纳腔,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适于与冷却源连通;定子,所述定子设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定子将所述容纳腔分割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在所述转子的轴向上间隔布置,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一孔连通,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第二孔连通;转子,所述转子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转子穿设在所述定子内,且所述转子与所述定子在所述转子的径向上具有第一预设间隙以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
[0005]本技术实施例的离心式压缩机,可以对电机内部和轴承进行冷却,提高压缩机性能与寿命。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内设有多个流通槽,所述流通槽沿所述转子的轴向延伸,多个所述流通槽环绕所述定子布置,且相邻所述流通槽相互连通以形成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流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孔或所述第二孔连通,所述第一流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腔室或所述第二腔室连通。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转子的横截面上,所述流通槽的外轮廓为矩形或梯形。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流通槽内任一个所述流通槽中设有泄流口,所述第一流道通过所述泄流口与所述第一腔室或所述第二腔室连通。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泄流口与所述第一孔在所述转子的径向上相对布置,或,所述泄流口与所述第二孔在所述转子的径向上相对布置。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流通槽在所述转子的轴向上尺寸为D1,所述定子与所述壳体的结合面在所述转子的轴向上的尺寸为D2,且所述D1<D2。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设间隙在所述转子的径向上的尺寸为D3,且1.5mm≤
D3≤3mm。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离心式压缩机还包括第一支撑部件,所述第一支撑部件包括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分别套设在所述转子上,且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在所述转子的轴向上相邻布置,所述第一轴承内具有第一通道,所述第二轴承与所述转子在所述转子的径向上具有第二预设间隙,所述第一通道的一端与外界或叶轮出口连通,所述第一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预设间隙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预设间隙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预设间隙形成第二流道。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离心式压缩机还包括第二支撑部件,所述第二支撑部件和所述第一支撑部件在所述转子的轴向上间隔布置,所述定子位于所述第二支撑部件和第一支撑部件之间,
[0014]所述第二支撑部件至少包括第三轴承,所述第三轴承套设在所述转子上,所述第三轴承与所述转子在所述转子的径向上具有第三预设间隙,所述第三预设间隙的一端与外界或叶轮出口连通,所述第三预设间隙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轴承为推力轴承。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轴承和第三轴承为径向轴承。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离心式压缩机的剖视图。
[001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壳体的剖视图。
[001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流通槽及第一流道的展开图。
[0020]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流通槽外轮廓为矩形的剖视图。
[0021]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流通槽外轮廓为梯形的剖视图。
[0022]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支撑部件的剖视图。
[0023]附图标记:
[0024]壳体1,容纳腔11,第一腔室111,第二腔室112,第一孔12,第二孔13,流通槽14,泄流口141,第一流道15,
[0025]定子2,转子3,第一预设间隙4,
[0026]第一支撑部件5,第一轴承51,第一通道511,第二轴承52,第二预设间隙521,
[0027]第二支撑部件6,第三轴承61,第三预设间隙611。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9]本技术实施例的离心式压缩机包括壳体1、定子2和转子3。
[0030]壳体1内具有容纳腔11,壳体1上设有第一孔12和第二孔13,第一孔12和第二孔13适于与冷却源(未示出)连通。
[0031]定子2设在容纳腔11内,定子2将容纳腔11分割成第一腔室111和第二腔室112,第一腔室111与第一孔12连通,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在转子3的轴向上间隔布置,第二腔室112与第二孔13连通。
[0032]转子3至少部分位于容纳腔11内,转子3穿设在定子2内,且转子3与定子2在转子3的径向上具有第一预设间隙4以连通第一腔室111和第二腔室112。
[0033]具体地,如图1所示,壳体1可以为分体成型后组装,壳体1内具有容纳腔11。
[0034]第一孔12和第二孔13在壳体1的左右两侧间隔布置。第一孔12和第二孔13一端适于与冷却源(未示出)连通,冷却源供应冷却剂,冷却剂可以为空气或者制冷剂。第一孔12可以作为冷却剂的入口,第二孔13可以作为冷却剂的出口,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孔12还可以作为冷却剂的出口,相应的第二孔13可以作为冷却剂的入口。
[0035]定子2与壳体1过盈配合,定子2设在容纳腔11内部,例如,定子2为圆筒状,定子2将容纳腔11分割为第一腔室111和第二腔室112,第一腔室111位于定子2的左侧,第二腔室112位于定子2的右侧,第一腔室111与第一孔12连通,第二腔室112与第二孔13连通。
[0036]转子3沿左右方向贯穿定子2,且转子3相对定子2可转动,转子3至少部分设于容纳腔11内,例如,转子3的左右两端可以伸出容纳腔11,或者转子3全部设在容纳腔11内。转子3的外壁面与定子2的内壁面在转子3的径向方向上设有第一预设间隙4,第一预设间隙4的左端与第一腔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离心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容纳腔,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适于与冷却源连通;定子,所述定子设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定子将所述容纳腔分割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在转子的轴向上间隔布置,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一孔连通,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第二孔连通;转子,所述转子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转子穿设在所述定子内,且所述转子与所述定子在所述转子的径向上具有第一预设间隙以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多个流通槽,所述流通槽沿所述转子的轴向延伸,多个所述流通槽环绕所述定子布置,且相邻所述流通槽相互连通以形成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流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孔或所述第二孔连通,所述第一流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腔室或所述第二腔室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心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子的横截面上,所述流通槽的外轮廓为矩形或梯形。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心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流通槽中任一个所述流通槽内设有泄流口,所述第一流道通过所述泄流口与所述第一腔室或所述第二腔室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离心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流口与所述第一孔在所述转子的径向上相对布置,或,所述泄流口与所述第二孔在所述转子的径向上相对布置。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离心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通槽在所述转子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学锋彭晓丽
申请(专利权)人:势加透博重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