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凹版印刷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9061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9: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凹版印刷机,包括机箱、油墨箱、底板、风口、电热丝、凹印辊、第一海绵辊、第一伸缩杆、第一弹簧、冂形架、压辊、第二伸缩杆、刮刀、第二弹簧、热风机、排气管、进料口、出料口和第二海绵辊,所述机箱的内底部固定设有油墨箱,所述油墨箱的上下端均为开口式设计,所述油墨箱内设有水平设置的底板,所述底板与油墨箱密封固定连接,所述油墨箱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均开设有风口,所述风口位于底板的下方,所述底板的下方位于两个风口之间设有电热丝,所述油墨箱的内侧可转动设有凹印辊,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有效去除印刷物表面的灰尘,提升了印刷机的适应性,快速对印刷物进行烘干,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推广应用。便于推广应用。便于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凹版印刷机


[0001]本技术涉及印刷设备的
,特别是一种凹版印刷机。

技术介绍

[0002]印刷机是印刷文字和图像的机器,现代印刷机一般由装版、涂墨、压印、输纸(包括折叠)等机构组成,它的工作原理是:先将要印刷的文字和图像制成印版,装在印刷机上,然后由人工或印刷机把墨涂敷于印版上有文字和图像的地方,再直接或间接地转印到纸或其他承印物(如纺织品、金属板、塑胶、皮革、木板、玻璃和陶瓷)上,从而复制出与印版相同的印刷品,目前有一种凹版印刷机,其印版凹陷,多为凹印辊,使得凹印辊浸过油墨后被刮刀刮除表面的油墨,然后凹印辊与基材接触,同时压辊对基材进行挤压,从而实现印刷,但是现有的凹版印刷机不具有除尘功能,使得基材表面仍有浮灰,导致印刷效果较差。而且面对不同的基材(布料),厚度不同时,凹印辊和压辊之间的距离需要进行调节,导致使用不便,此外现有的凹版印刷机不具备对油墨加热的功能,天冷时油墨活性差会导致印刷质量降低,而且现有的凹版印刷机不能及时对印刷物进行烘干,造成印刷效率降低,而且未干燥的油墨容易对印刷物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凹版印刷机。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凹版印刷机,包括机箱、油墨箱、底板、风口、电热丝、凹印辊、第一海绵辊、第一伸缩杆、第一弹簧、冂形架、压辊、第二伸缩杆、刮刀、第二弹簧、热风机、排气管、进料口、出料口和第二海绵辊,所述机箱的内底部固定设有油墨箱,所述油墨箱的上下端均为开口式设计,所述油墨箱内设有水平设置的底板,所述底板与油墨箱密封固定连接,所述油墨箱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均开设有风口,所述风口位于底板的下方,所述底板的下方位于两个风口之间设有电热丝,所述油墨箱的内侧可转动设有凹印辊,所述油墨箱的内侧位于凹印辊的正下方可转动设有第一海绵辊,所述第一海绵辊与凹印辊相切,所述机箱的内顶部位于凹印辊的正上方固定设有竖向设置的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的下端固定设有冂形架,所述第一伸缩杆的外侧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冂形架的内侧可转动设有压辊,所述压辊的下侧部与凹印辊的上侧部相切,所述油墨箱的左侧壁的上端固定设有水平设置的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朝向凹印辊的一端固定设有刮刀,所述第二伸缩杆的外侧套设有第二弹簧,所述刮刀与凹印辊的侧部相接触,右侧的所述风口的右侧固定设有热风机,所述热风机的进气端与右侧的风口相连通,所述热风机的出气端连通设有竖向设置的排气管,所述机箱的左侧壁开设有进料口,所述机箱的右侧壁开设有出料口,所述机箱的后侧壁位于进料口和凹印辊之间可转动设有第二海绵辊。
[0005]作为优选,所述凹印辊的上侧部的水平高度高于油墨箱的上端的水平高度,所述第一海绵辊的下侧部的水平高度略高于底板的上表面的水平高度。
[0006]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海绵辊的上侧部的水平高度略高于凹印辊的上侧部的水平高
度。
[0007]作为优选,所述排气管为漏斗状结构。
[0008]作为优选,所述机箱的正面通过合页铰接有透明的箱门。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二海绵辊,第二海绵辊的转动方向与凹印辊的转动方向相反,当印刷物从第二海绵辊的上部经过时,第二海绵辊逆向转动可以将印刷物底部的浮灰刷掉,避免灰尘影响印刷效果,通过第一伸缩杆和第一弹簧对压辊进行弹性支撑,使得压辊的水平高度可以随着印刷物的厚度而改变,无需手动调节压辊与凹印辊之间的间距,通过在油墨箱内位于凹印辊的正下方设置与凹印辊相切的第一海绵辊,当油墨箱内的油墨液位不能淹没凹印辊的下侧部时,第一海绵辊可以将自身吸收的油墨传递给凹印辊,避免凹印辊断墨,而且凹印辊表面的凹坑易藏灰尘,第一海绵辊可以将凹印辊表面的凹坑内的杂质挤出,避免凹印辊的凹坑有杂质影响印刷效果,通过设置电热丝,电热丝发出的热量可以对油墨箱内的油墨进行加温,使得油墨箱内的油墨的活性提升,通过热风机对印刷后的印刷物进行烘干,有效防止印刷物表面未干燥的油墨造成印刷物污染。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有效去除印刷物表面的灰尘,提升了印刷机的适应性,快速对印刷物进行烘干,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推广应用。
[0010]本技术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技术一种凹版印刷机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中:1

机箱、2

油墨箱、3

底板、4

风口、5

电热丝、6

凹印辊、7

第一海绵辊、8

第一伸缩杆、9

第一弹簧、10

冂形架、11

压辊、12

第二伸缩杆、 13

刮刀、14

第二弹簧、15

热风机、16

排气管、17

进料口、18

出料口、19
‑ꢀ
第二海绵辊。
【具体实施方式】
[0013]参阅图1,本技术一种凹版印刷机,包括机箱1、油墨箱2、底板3、风口4、电热丝5、凹印辊6、第一海绵辊7、第一伸缩杆8、第一弹簧9、冂形架10、压辊11、第二伸缩杆12、刮刀13、第二弹簧14、热风机15、排气管16、进料口17、出料口18和第二海绵辊19,所述机箱1的内底部固定设有油墨箱2,所述油墨箱2的上下端均为开口式设计,所述油墨箱2内设有水平设置的底板3,所述底板3与油墨箱2密封固定连接,所述油墨箱2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均开设有风口4,所述风口4位于底板3的下方,所述底板3的下方位于两个风口4之间设有电热丝5,所述油墨箱2的内侧可转动设有凹印辊6,所述油墨箱2的内侧位于凹印辊6的正下方可转动设有第一海绵辊7,所述第一海绵辊7与凹印辊 6相切,所述机箱1的内顶部位于凹印辊6的正上方固定设有竖向设置的第一伸缩杆8,所述第一伸缩杆8的下端固定设有冂形架10,所述第一伸缩杆8的外侧套设有第一弹簧9,所述冂形架10的内侧可转动设有压辊11,所述压辊11 的下侧部与凹印辊6的上侧部相切,所述油墨箱2的左侧壁的上端固定设有水平设置的第二伸缩杆12,所述第二伸缩杆12朝向凹印辊6的一端固定设有刮刀 13,所述第二伸缩杆12的外侧套设有第二弹簧14,所述刮刀13与凹印辊6的侧部相接触,右侧的所述风口4的右侧固定设有热风机15,所述热风机15的进气端与右侧的风口4相连通,所述热风机15的出气端连通设有竖向设置的排气管16,所述机箱1的左侧壁开设有进料口17,所述机箱1的右侧
壁开设有出料口18,所述机箱1的后侧壁位于进料口17和凹印辊6之间可转动设有第二海绵辊19,所述凹印辊6的上侧部的水平高度高于油墨箱2的上端的水平高度,所述第一海绵辊7的下侧部的水平高度略高于底板3的上表面的水平高度,所述第二海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凹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箱(1)、油墨箱(2)、底板(3)、风口(4)、电热丝(5)、凹印辊(6)、第一海绵辊(7)、第一伸缩杆(8)、第一弹簧(9)、冂形架(10)、压辊(11)、第二伸缩杆(12)、刮刀(13)、第二弹簧(14)、热风机(15)、排气管(16)、进料口(17)、出料口(18)和第二海绵辊(19),所述机箱(1)的内底部固定设有油墨箱(2),所述油墨箱(2)的上下端均为开口式设计,所述油墨箱(2)内设有水平设置的底板(3),所述底板(3)与油墨箱(2)密封固定连接,所述油墨箱(2)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均开设有风口(4),所述风口(4)位于底板(3)的下方,所述底板(3)的下方位于两个风口(4)之间设有电热丝(5),所述油墨箱(2)的内侧可转动设有凹印辊(6),所述油墨箱(2)的内侧位于凹印辊(6)的正下方可转动设有第一海绵辊(7),所述第一海绵辊(7)与凹印辊(6)相切,所述机箱(1)的内顶部位于凹印辊(6)的正上方固定设有竖向设置的第一伸缩杆(8),所述第一伸缩杆(8)的下端固定设有冂形架(10),所述第一伸缩杆(8)的外侧套设有第一弹簧(9),所述冂形架(10)的内侧可转动设有压辊(11),所述压辊(11)的下侧部与凹印辊(6)的上侧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叔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准典印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