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柄油道毛刺自动清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48978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9:08
为解决现有技术曲柄油道毛刺清理方法存在的清理效率低下和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曲柄油道毛刺自动清理装置,包括,底板、立柱、基板、定位夹持组件、盘部清理组件、杆部清理组件、径向清理组件、斜向清理组件和控制器;所述底板为长方形;所述立柱呈矩形分布支撑在底板与基板之间;所述基板为长方形;所述定位夹持组件设置在基板左侧;所述盘部清理组件设置在盘部夹持座的左侧;所述杆部清理组件设置在杆部夹持座的右侧;所述斜向清理组件设置在固定支板的左后侧;所述控制器分别与夹持气缸、气缸Ⅰ至Ⅳ、气动钻Ⅰ至Ⅱ和微型电钻Ⅰ至Ⅱ的电控制器电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清理效率和效果均有大幅提高。是清理效率和效果均有大幅提高。是清理效率和效果均有大幅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曲柄油道毛刺自动清理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到一种曲柄油道毛刺清理技术,特别涉及到一种曲柄油道毛刺自动清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曲柄是发动机传动扭矩的主要部件,在装配时需要与众多零部件连接,并且,在工作时还需要较好的润滑。因此,在曲柄内部设置有润滑油道。所述曲柄润滑油道包括两条路径,一条由盘部轴向油孔、径向油孔和斜油孔组成;所述盘部轴向油孔是指从曲柄盘部端面中心开始沿轴线一直延伸到接近曲柄杆部端头设定位置的油孔;所述斜油孔是指以与曲柄轴线倾斜的角度从曲柄曲拐偏心孔内壁延伸至曲柄轴线并与盘部轴向油孔连通的油孔;所述径向油孔是指从曲柄杆部外圆延伸至曲柄轴线并与盘部轴向油孔连通的油孔,并且,与盘部轴向油孔连通的径向油孔有三个,且间隔设置在曲柄杆部上;另一条由杆部轴向油孔和径向油孔组成;所述杆部轴向油孔是指从杆部端面中心开始沿轴线延伸设定距离后的油孔,并在杆部轴向油孔的内侧端头与一个径向通孔相连接(参见附图1、2,图中,A为曲柄盘部,B曲柄杆部,a为盘部轴向油孔,b为杆部轴向油孔,c为径向油孔,d为斜油孔)。在曲柄生产过程中,需要设计若干道工序分别钻加工盘部轴向油孔、杆部轴向油孔、径向孔和斜油孔等四类油孔,并在全部油孔钻加工完成后,对这些油孔组成的油道内的毛刺进行清理,以防止毛刺在日后的发动机运行过程中掉落后堵塞润滑油道,或者划伤相关零部件。
[0003]现有技术曲柄油道毛刺清理方法采用简单夹具对曲柄进行定位,然后,由人工一手扶持曲柄,一手操作高速旋转的清理钻头,在已经钻加工完成的孔内反复划动。由于曲柄油道有多种、多个油孔组成,因此,需要设计多道工序,才能完成曲柄油道的毛刺清理。而最容易的产生毛刺的地方是轴向孔与径向孔的交界处。现有技术曲柄油道毛刺清理方法的每一道工序只能对一类油孔进行清理,而交界处的毛刺可能在轴向清理时跑到径向孔内,在径向清理时跑到轴向孔内,就是不脱落。对于这类毛刺最好的清理办法技术就是径向清理和轴向清理交替进行若干次,使其最终掉落,而现有技术曲柄油道毛刺清理方法是较不容易实现径向清理和轴向清理交替进行若干次的。
[0004]显然,现有技术曲柄油道毛刺清理方法存在着清理效率低下、存在安全隐患和不易对交界处的毛刺进行清理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现有技术曲柄油道毛刺清理方法存在的清理效率低下、存在安全隐患和不易对交界处的毛刺进行清理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曲柄油道毛刺自动清理装置。
[0006]本专利技术曲柄油道毛刺自动清理装置,包括,底板、立柱、基板、定位夹持组件、盘部清理组件、杆部清理组件、径向清理组件、斜向清理组件和控制器;所述底板为长方形;所述立柱为圆柱形且为4根,呈矩形分布支撑在底板与基板之间;所述基板为长方形,通过立柱设置在底板正上方,并由此构成框架结构;所述定位夹持组件设置在基板左侧,包括,固定
支板、盘部夹持座、盘部定位座、杆部定位座、杆部夹持座、矩形滑轨、矩形滑座、夹持气缸座、夹持气缸、连接杆和活动支板;所述固定支板覆盖固定在基板左侧且设置有向左延伸段;所述盘部夹持座为凸字形结构,在凸字形盘部夹持座的右侧面上部设置有倒锥形顶头,且在倒锥形顶头的中心设置有让盘部轴向清理钻头穿过的通孔;在倒锥形顶头的水平方向的右侧设置有定位曲柄偏心孔的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的外径与曲柄偏心孔内径相匹配,在定位柱轴线的水平位置,设置有让斜油孔清理钻头穿过的通孔;所述盘部定位座和杆部定位座均为V形结构;所述盘部夹持座、盘部定位座和杆部定位座依次从左至右间隔固定设置在固定支板右段,并且,当曲柄盘部和杆部分别放置在盘部定位座和杆部定位座的V形缺口上时,曲柄盘部的中心孔正对盘部夹持座的倒锥形顶头,且使得曲柄轴线处于水平位置;所述矩形滑轨为二根,间隔固定在基板右侧;所述矩形滑座为4个,二个一组分别滑动固定在二根滑轨上;所述活动支板固定在4个滑座构成矩形上,由此构成在基板上滑动的支板;所述夹持气缸座固定在基板底面;所述夹持气缸活塞向右固定在夹持气缸座左侧;所述连接杆为长条形,一端固定在活动支板的底面,另一端连接在夹持气缸活塞端头,且在基板的对应位置设置有让连接杆横向移动的矩形长条孔;所述杆部夹持座为凸字形结构,在凸字形杆部夹持座的左侧面上部设置有倒锥形顶头,且在倒锥形顶头的中心设置有让杆部轴向清理钻头穿过的通孔;并且,当曲柄盘部和杆部分别放置在盘部定位座和杆部定位座的V形缺口上时,曲柄轴线、杆部夹持座的倒锥形顶头轴线和盘部夹持座的倒锥形顶头轴线同轴;所述盘部清理组件设置在盘部夹持座的左侧,包括,滑轨支座Ⅰ、柱形滑轨Ⅰ、柱形滑座Ⅰ、气动钻Ⅰ、气缸Ⅰ、支杆、盘部轴向清理钻头和气缸座Ⅰ;所述滑轨支座Ⅰ与盘部夹持座相对设置在固定支板延伸段的左端头,在滑轨支座Ⅰ的上部和盘部夹持座的中部均对应设置有二个柱形滑轨Ⅰ的安装孔;所述柱形滑轨Ⅰ为二根,分别安装在滑轨支座Ⅰ和盘部夹持座的安装孔内;所述柱形滑座Ⅰ滑动套装在柱形滑轨Ⅰ上;所述气动钻Ⅰ固定安装在柱形滑座Ⅰ上,且气动钻Ⅰ的轴线与盘部夹持座的倒锥形顶头同轴;所述盘部轴向清理钻头安装在气动钻Ⅰ的钻夹头内,且钻头的前端插入盘部夹持座倒锥形顶头的通孔中;所述气缸座Ⅰ固定在固定支板底面,所述气缸Ⅰ的活塞向左固定在气缸座Ⅰ右侧,所述支杆为长条形结构,一端固定在柱形滑座Ⅰ的底面,另一端固定在气缸Ⅰ的活塞端头,且在固定板的对应位置设置有让支杆横向移动的矩形长条孔;所述杆部清理组件设置在杆部夹持座的右侧,包括,滑轨支座Ⅱ、柱形滑轨Ⅱ、柱形滑座Ⅱ、气动钻Ⅱ、气缸Ⅱ和杆部轴向清理钻头;所述滑轨支座Ⅱ与杆部夹持座相对设置在活动支板的右端头,在滑轨支座Ⅱ的上部和杆部夹持座的中部均对应设置有二个柱形滑轨Ⅱ的安装孔;所述柱形滑轨Ⅱ为二根,分别安装在滑轨支座Ⅱ和杆部夹持座的安装孔内;所述柱形滑座Ⅱ滑动套装在柱形滑轨Ⅱ上;所述气动钻Ⅱ固定安装在柱形滑座Ⅱ上,且气动钻Ⅱ的轴线与杆部夹持座的倒锥形顶头同轴;所述杆部轴向清理钻头安装在气动钻Ⅱ的钻夹头内,且钻头的前端插入杆部夹持座倒锥形顶头的通孔中;所述气缸Ⅱ的活塞向左固定在滑轨支座Ⅱ的右侧,且活塞端头与柱形滑座Ⅱ的右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径向清理组件设置在固定支板中部的后侧,包括,倒梯形滑轨Ⅰ、倒梯形滑座Ⅰ、气缸座Ⅱ、气缸Ⅲ、微型电钻Ⅰ和径向清理钻头;所述倒梯形滑轨Ⅰ固定在固定支板中部后侧,且滑动轴线与曲柄被夹持在盘部夹持座与杆部夹持座之间后的轴线垂直;所述倒梯形滑座Ⅰ滑动固定在倒梯形滑轨Ⅰ上;所述气缸座Ⅱ固定在倒梯形滑轨Ⅰ的后端头;所述气缸Ⅲ的活塞向前固定在气缸座Ⅱ的后侧,其活塞端头与倒梯形滑座Ⅰ的后端面相连接;所述微型电钻Ⅰ为4个,间
隔固定在梯形滑座Ⅰ上方的支撑板上,且4个微型电钻Ⅰ的轴线分别与曲柄被夹持在盘部夹持座与杆部夹持座之间后曲柄杆部的4个径向通孔同轴;所述径向清理钻头为4个,分别安装在4个微型电钻Ⅰ的钻夹头内;所述斜向清理组件设置在固定支板的左后侧,包括,倒梯形滑轨Ⅱ、倒梯形滑座Ⅱ、气缸座Ⅲ、气缸Ⅳ、微型电钻Ⅱ和斜向清理钻头;所述倒梯形滑轨Ⅱ固定在固定支板右后侧,且滑动轴线与曲柄被夹持在盘部夹持座与杆部夹持座之间后的斜油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曲柄油道毛刺自动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清理装置包括,底板、立柱、基板、定位夹持组件、盘部清理组件、杆部清理组件、径向清理组件、斜向清理组件和控制器;所述底板为长方形;所述立柱为圆柱形且为4根,呈矩形分布支撑在底板与基板之间;所述基板为长方形,通过立柱设置在底板正上方,并由此构成框架结构;所述定位夹持组件设置在基板左侧,包括,固定支板、盘部夹持座、盘部定位座、杆部定位座、杆部夹持座、矩形滑轨、矩形滑座、夹持气缸座、夹持气缸、连接杆和活动支板;所述固定支板覆盖固定在基板左侧且设置有向左延伸段;所述盘部夹持座为凸字形结构,在凸字形盘部夹持座的右侧面上部设置有倒锥形顶头,且在倒锥形顶头的中心设置有让盘部轴向清理钻头穿过的通孔;在倒锥形顶头的水平方向的右侧设置有定位曲柄偏心孔的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的外径与曲柄偏心孔内径相匹配,在定位柱轴线的水平位置,设置有让斜油孔清理钻头穿过的通孔;所述盘部定位座和杆部定位座均为V形结构;所述盘部夹持座、盘部定位座和杆部定位座依次从左至右间隔固定设置在固定支板右段,并且,当曲柄盘部和杆部分别放置在盘部定位座和杆部定位座的V形缺口上时,曲柄盘部的中心孔正对盘部夹持座的倒锥形顶头,且使得曲柄轴线处于水平位置;所述矩形滑轨为二根,间隔固定在基板右侧;所述矩形滑座为4个,二个一组分别滑动固定在二根滑轨上;所述活动支板固定在4个滑座构成矩形上,由此构成在基板上滑动的支板;所述夹持气缸座固定在基板底面;所述夹持气缸活塞向右固定在夹持气缸座左侧;所述连接杆为长条形,一端固定在活动支板的底面,另一端连接在夹持气缸活塞端头,且在基板的对应位置设置有让连接杆横向移动的矩形长条孔;所述杆部夹持座为凸字形结构,在凸字形杆部夹持座的左侧面上部设置有倒锥形顶头,且在倒锥形顶头的中心设置有让杆部轴向清理钻头穿过的通孔;并且,当曲柄盘部和杆部分别放置在盘部定位座和杆部定位座的V形缺口上时,曲柄轴线、杆部夹持座的倒锥形顶头轴线和盘部夹持座的倒锥形顶头轴线同轴;所述盘部清理组件设置在盘部夹持座的左侧,包括,滑轨支座Ⅰ、柱形滑轨Ⅰ、柱形滑座Ⅰ、气动钻Ⅰ、气缸Ⅰ、支杆、盘部轴向清理钻头和气缸座Ⅰ;所述滑轨支座Ⅰ与盘部夹持座相对设置在固定支板延伸段的左端头,在滑轨支座Ⅰ的上部和盘部夹持座的中部均对应设置有二个柱形滑轨Ⅰ的安装孔;所述柱形滑轨Ⅰ为二根,分别安装在滑轨支座Ⅰ和盘部夹持座的安装孔内;所述柱形滑座Ⅰ滑动套装在柱形滑轨Ⅰ上;所述气动钻Ⅰ固定安装在柱形滑座Ⅰ上,且气动钻Ⅰ的轴线与盘部夹持座的倒锥形顶头同轴;所述盘部轴向清理钻头安装在气动钻Ⅰ的钻夹头内,且钻头的前端插入盘部夹持座倒锥形顶头的通孔中;所述气缸座Ⅰ固定在固定支板底面,所述气缸Ⅰ的活塞向左固定在气缸座Ⅰ右侧,所述支杆为长条形结构,一端固定在柱形滑座Ⅰ的底面,另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盛明和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歇马机械曲轴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