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乘用车车门及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48960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9: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乘用车车门及制造方法,一种乘用车车门包括车门内板、车门外板、筋板和防撞梁;所述车门内板和所述车门外板一体成型,并在所述车门内板和所述车门外板之间形成空腔;在所述车门内板和所述车门外板之间形成多个所述筋板,且多个所述筋板交错设置以将所述空腔分割成若干个盒状结构;所述防撞梁设置于所述空腔,并与所述车门内板以及车门外板一体成型。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个技术效果在于,显著提升乘用车车门各个部分的连续性以达到结构最佳承载能力,制造工艺更加简便,制造成本低。制造成本低。制造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乘用车车门及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
,具体涉及一种乘用车车门及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乘用车的普及,乘用车的安全性日益受到关注。而车门是汽车的车身结构中一个重要的受力构件,如何避免碰撞后车身变形对乘员的伤害是提高乘用车被动安全性的关键问题。
[0003]目前车门大多由冲压钣金件采用点焊、激光拼焊成型,其由车门外板、车门内板、车门防撞梁、窗框、车门加强板等近二十个零部件组成。
[0004]但是,由于车门的冲压零部件较多,导致车门重量大、工艺复杂、生产成本高、安全性较差。同时,车门需要十几个冲压件焊接成型,不仅工艺复杂,而且车门外板模具较大,冲压成型困难,模具开发费用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乘用车车门及制造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乘用车车门的结构设计不合理而导致的生产工艺复杂、成本较高、安全性较差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例地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乘用车车门,包括:车门内板和车门外板,所述车门内板和所述车门外板一体成型,并在所述车门内板和所述车门外板之间形成空腔;筋板,在所述车门内板和所述车门外板之间形成多个所述筋板,且多个所述筋板交错设置以将所述空腔分割成若干个盒状结构;防撞梁,所述防撞梁设置于所述空腔,并与所述车门内板以及车门外板一体成型。
[0007]可选地,所述车门内板的厚度呈阶梯变化或呈线性连续变化;和/或,所述车门外板的厚度呈阶梯变化或呈线性连续变化;和/或,所述筋板的厚度呈阶梯变化或呈线性连续变化。
[0008]可选地,相互交错的两个筋板之间形成圆角过渡。
[0009]可选地,乘用车车门还包括车门前框壁板和车门后框壁板,所述车门前框壁板封闭所述空腔的前侧,所述车门后框壁板封闭所述空腔的后侧;所述防撞梁包括至少两条相互平行的立筋,所述立筋均垂直于所述车门外板,且每条立筋的一端连接所述车门前框壁板,另一端连接所述车门后框壁板。
[0010]可选地,车门前框壁板包括铰链安装板,所述铰链安装板的厚度呈阶梯变化;所述铰链安装板构成多个盒状结构的侧壁,且各个盒状结构在所述铰链安装板处的夹角各异。
[0011]可选地,所述车门内板和所述车门外板之间形成有升降器安装部,所述升降器安装部凸出于所述车门内板形成安装凸台;所述升降器安装部连接有多条呈发散状的第一加
强筋。
[0012]可选地,乘用车车门还包括窗框,所述窗框与所述车门外板一体成型;所述窗框处形成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盒状结构。
[0013]可选地,所述车门内板和所述车门外板的材质为铸造铝合金。
[0014]可选地,乘用车车门还包括立板;所述立板设置于所述车门前框壁板和/或车门后框壁板的靠近所述空腔的一侧,并延伸至所述车门内板以及所述车门外板。
[0015]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例地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乘用车车门的制造方法,用于制造如上述的乘用车车门,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01,对乘用车车门进行载荷受力分析和分配,建立仿真模型;步骤S201,对仿真模型进行各个力学工况以及约束下的仿真计算,获取第一结果;步骤S301,根据所述第一结果进行结构模型修正,获取预设模型;步骤S401,根据所述预设模型浇注制作所述乘用车车门;步骤S501,对所述乘用车车门进行仿真和实验对比分析以及性能评估。
[0016]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乘用车车门及制造方法,通过车门内板和车门外板一体成型,并在车门内板和车门外板之间形成空腔;在车门内板和车门外板之间形成多个筋板,且多个筋板交错设置以将空腔分割成若干个盒状结构。若干个盒状结构可较好地提升乘用车车门各个部分的连续性以达到结构最佳承载能力,同时,乘用车车门的抗变形能力大大提高,结构整体刚度远远优于开敞和半开敞结构,优于以焊接或机械连接的组合拼装结构,该乘用车车门的扭转刚度显著提高。
[0017]另外,防撞梁设置于空腔,并与车门内板以及车门外板一体成型。防撞梁与车门内板以及车门外板一体成型,避免了在防撞梁和车门内板以及车门外板的连接处形成焊缝,进一步地,由于防撞梁和门内板以及车门外板的连接处焊缝的取消,同时防撞梁与车门内板以及车门外板连接的连续性,能够显著提高乘用车车门碰撞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0019]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涵盖的范围内。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乘用车车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乘用车车门的车门外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乘用车车门的防撞梁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乘用车车门的车门后框壁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乘用车车门的车门后框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乘用车车门的盒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乘用车车门的圆角过渡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乘用车车门的立板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乘用车车门的窗框处的盒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乘用车车门制造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21]图中:1、车门内板;2、车门外板;3、筋板;4、盒状结构;5、防撞梁;51、立筋;6、车门前框壁板;7、车门后框壁板;8、铰链安装板;9、升降器安装部;10、第一加强筋;11、窗框;12、立板;13、圆角。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如图1至图9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例地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乘用车车门,包括:车门内板1和车门外板2,所述车门内板1和所述车门外板2一体成型,并在所述车门内板1和所述车门外板2之间形成空腔。其中,车门内板1指车门的朝向车内的一侧框架板,车门外板2指车门的背离车内的一侧框架板,车门内板1和车门外板2一体成型,加工工艺简单,便于制作,成本较低,同时也有助于保证乘用车车门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0024]筋板3,在所述车门内板1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乘用车车门,其特征在于,包括:车门内板和车门外板,所述车门内板和所述车门外板一体成型,并在所述车门内板和所述车门外板之间形成空腔;筋板,在所述车门内板和所述车门外板之间形成多个所述筋板,且多个所述筋板交错设置以将所述空腔分割成若干个盒状结构;防撞梁,所述防撞梁设置于所述空腔,并与所述车门内板以及车门外板一体成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用车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内板的厚度呈阶梯变化或呈线性连续变化;和/或,所述车门外板的厚度呈阶梯变化或呈线性连续变化;和/或,所述筋板的厚度呈阶梯变化或呈线性连续变化。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用车车门,其特征在于,相互交错的两个筋板之间形成圆角过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用车车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车门前框壁板和车门后框壁板,所述车门前框壁板封闭所述空腔的前侧,所述车门后框壁板封闭所述空腔的后侧;所述防撞梁包括至少两条相互平行的立筋,所述立筋均垂直于所述车门外板,且每条立筋的一端连接所述车门前框壁板,另一端连接所述车门后框壁板。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乘用车车门,其特征在于,车门前框壁板包括铰链安装板,所述铰链安装板的厚度呈阶梯变化;所述铰链安装板构成多个盒状结构的侧壁,且各个盒状结构在所述铰链安装板处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玉赛赛于婷魏红军周凯刘昭祯许达吉霍仁兴
申请(专利权)人:赛普工业研究院安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