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保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8137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8: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保护结构,包括侧板和固定机构,所述侧板底部转动安装有滚轮,所述侧板顶部固定安装有平台,所述平台底部安装有用于设备取放的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立柱、把手、套筒、脚踏板、护板和提把,所述立柱顶部两侧对称固定安装有把手,所述立柱底部套装有套筒,所述脚踏板侧端面固定安装有护板。解决目前地下隧道的支护通常是固定式的,不便于拆卸移动,此外支护结构的安装存在操作复杂,稳定性不强等诸多弊端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保护结构,根据隧道壁的材质软硬定制弧形板,由角度可变的弧形板实现对隧道壁的支撑防护,此外简便的固定方式使得支护设备的移动更为简便稳固,适用性更强。适用性更强。适用性更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保护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地下空间开发领域,具体为一种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保护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通常涉及隧道施工领域,隧道在施工过程中易坍塌,如若不对隧道开设处岩壁进行支护,不仅影响施工进度,也为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带来隐患。
[0003]现有的地下隧道支护设备,常见问题有:目前地下隧道的支护通常是固定式的,不便于拆卸移动,此外支护结构的安装存在操作复杂,稳定性不强等诸多弊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保护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侧板和固定机构,所述侧板底部转动安装有滚轮,且侧板外部端面固定安装有脚手架,所述侧板顶部固定安装有平台,所述平台底部安装有用于设备取放的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立柱、把手、套筒、脚踏板、护板和提把,所述立柱顶部两侧对称固定安装有把手,所述立柱底部套装有套筒,且套筒底部固定安装有脚踏板,所述脚踏板侧端面固定安装有护板,且脚踏板顶部固定安装有提把。
[0006]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还包括斜楔和锥体,所述脚踏板底部两侧固定安装有斜楔,且斜楔底部固定安装有锥体,所述锥体截面呈倒金字塔形结构。
[0007]优选的,所述平台顶部安装有用于地下岩壁支撑的支护机构,所述支护机构包括底座、梯台、调节槽和承接板,所述底座两侧对称固定安装有梯台,且梯台正反面均开设有调节槽,所述调节槽内部滑动安装有承接板。<br/>[0008]优选的,所述支护机构还包括丝杆和摇把,所述承接板内部转动安装有丝杆,且丝杆位于承接板内部部分材质光滑,所述丝杆左侧端面转动安装有摇把。
[0009]优选的,所述支护机构还包括结节和滑杆,所述丝杆远离摇把一端安装有结节,且结节右侧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倾斜角度与丝杆保持一致。
[0010]优选的,所述支护机构还包括轴套、支撑杆和基板,所述丝杆中部啮合安装有轴套,且轴套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远离轴套一端固定安装有基板,且丝杆通过轴套与基板构成传动结构。
[0011]优选的,所述支护机构还包括弧形板和螺栓,所述基板顶部固定安装有弧形板,且弧形板弧度与待支护的隧道内壁的弧度一致,所述弧形板两侧安装有螺栓,且弧形板通过螺栓与基板构成可拆卸连接。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解决目前地下隧道的支护通常是固定式的,不便于拆卸移动,此外支护结构的安装存在操作复杂,稳定性不强等诸多弊端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保护结构,根据隧道壁的材质软硬定制弧形板,由角度
可变的弧形板实现对隧道壁的支撑防护,此外简便的固定方式使得支护设备的移动更为简便稳固,适用性更强。
[0013]1.本技术通过固定机构的设置,当支护设备移动至预设位置需要得到稳固支撑时,生产者通过手持立柱顶部两侧的把手,两脚踩踏于套装于立柱套筒底部的脚踏板上,脚踏位置受到护板限制避免施力的时候脱落,生产者通过自身重力压迫脚踏板向下运动,脚踏板两侧斜楔底部的锥体深入地面,实现对地面的抓牢,通过固定机构的设置,通过简便的操作实现设备于地面的固定,便于实现设备加工位置的固定;
[0014]2.本技术通过支护机构的设置,使用者通过底座两侧梯台内部开设的调节槽,实现承接板位于调节槽内高度的调整,改变丝杆与滑杆的倾斜角度,实现弧形板支撑角度的微调,此后使用者通过摇动摇把,丝杆位于底座中部结节转动,使得丝杆中部啮合的轴套带动顶部支撑杆移动,此时另一侧支撑杆同步位于滑杆外部移动,改变基板顶部弧形板的倾斜角度实现对隧道内壁的支护,使用者通过螺栓可实现不同规格尺寸的弧形板的更替以最优化弧形板的支护效果,通过支护机构的设置,便于生产者根据实际需求调整弧形板的支护角度以实现支撑力度分布均匀,有效防护施工人员的安全;
[0015]3.本技术通过脚手架的设置,使用者通过推动两侧侧板驱动平台一端,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实现设备的便捷移动,实现隧道内壁不同位置的支护加工,此外生产者通过脚手架可方便的攀附至平台上操作摇把实现弧形板角度的调整,流程化设置,便于生产者的实际操作。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整体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固定机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梯台构件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侧板;2、滚轮;3、脚手架;4、平台;5、固定机构;501、立柱;502、把手;503、套筒;504、脚踏板;505、护板;506、提把;507、斜楔;508、锥体;6、支护机构;601、底座;602、梯台;603、调节槽;604、承接板;605、丝杆;606、摇把;607、结节;608、滑杆;609、轴套;610、支撑杆;611、基板;612、弧形板;613、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如图1所示,一种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保护结构,侧板1底部转动安装有滚轮2,且侧板1外部端面固定安装有脚手架3,侧板1顶部固定安装有平台4,使用者通过推动两侧侧板1驱动平台4一端,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实现设备的便捷移动,实现隧道内壁不同位置的支护加工,此外生产者通过脚手架3可方便的攀附至平台4上操作摇把606实现弧形板612角度的调整。
[0021]如图1所示,平台4底部安装有用于设备取放的固定机构5,固定机构5包括立柱501、把手502、套筒503、脚踏板504、护板505和提把506,立柱501顶部两侧对称固定安装有把手502,立柱501底部套装有套筒503,且套筒503底部固定安装有脚踏板504,脚踏板504侧端面固定安装有护板505,生产者通过手持立柱501顶部两侧的把手502,两脚踩踏于套装于立柱501套筒503底部的脚踏板504上,脚踏位置受到护板505限制避免施力的时候脱落,且
脚踏板504顶部固定安装有提把506,固定机构5还包括斜楔507和锥体508,脚踏板504底部两侧固定安装有斜楔507,且斜楔507底部固定安装有锥体508,锥体508截面呈倒金字塔形结构,生产者通过自身重力压迫脚踏板504向下运动,脚踏板504两侧斜楔507底部的锥体508深入地面,实现对地面的抓牢。
[0022]如图2所示,平台4顶部安装有用于地下岩壁支撑的支护机构6,支护机构6包括底座601、梯台602、调节槽603和承接板604,底座601两侧对称固定安装有梯台602,且梯台602正反面均开设有调节槽603,调节槽603内部滑动安装有承接板604,支护机构6还包括丝杆605和摇把606,承接板604内部转动安装有丝杆605,且丝杆605位于承接板604内部部分材质光滑,丝杆605左侧端面转动安装有摇把606,使用者通过底座601两侧梯台602内部开设的调节槽603,实现承接板604位于调节槽603内高度的调整,改变丝杆605与滑杆608的倾斜角度,实现弧形板612支撑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保护结构,包括侧板(1)和固定机构(5),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1)底部转动安装有滚轮(2),且侧板(1)外部端面固定安装有脚手架(3),所述侧板(1)顶部固定安装有平台(4),所述平台(4)底部安装有用于设备取放的固定机构(5),所述固定机构(5)包括立柱(501)、把手(502)、套筒(503)、脚踏板(504)、护板(505)和提把(506),所述立柱(501)顶部两侧对称固定安装有把手(502),所述立柱(501)底部套装有套筒(503),且套筒(503)底部固定安装有脚踏板(504),所述脚踏板(504)侧端面固定安装有护板(505),且脚踏板(504)顶部固定安装有提把(50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5)还包括斜楔(507)和锥体(508),所述脚踏板(504)底部两侧固定安装有斜楔(507),且斜楔(507)底部固定安装有锥体(508),所述锥体(508)截面呈倒金字塔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4)顶部安装有用于地下岩壁支撑的支护机构(6),所述支护机构(6)包括底座(601)、梯台(602)、调节槽(603)和承接板(604),所述底座(601)两侧对称固定安装有梯台(602),且梯台(602)正反面均开设有调节槽(603),所述调节槽(603)内部滑动安装有承接板(604)。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洪磊
申请(专利权)人:核工业天津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