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是一种产生偏振光的方法,特别是一种基于加长棱镜中的导波共振的高偏振消光比的偏振方法,属于光电子通信和光信息处理领域。
技术介绍
近二十年来,随着激光技术特别是光通信技术的发展,光学偏振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利用晶体中的双折射效应而采用的切割双折射棱镜法或粘合双折射棱镜法,并且该方法已经进入实用,对它的报道也较多。经文献检索,发现专利号为6,456,434B1的美国专利提出了一种利用切割双折射棱镜来实现激光光束偏振的方法。该方法中,一块方解石晶体被切割成特定形状,利用晶体中的双折射效应,使入射激光中的两个偏振分量分别沿不同的路径在棱镜中传播,但是它们的分离量非常有限。进一步的,因为这两个分量在棱镜中反射的角度不同,并结合棱镜的特殊切割形状,可以使两个分量中的一个在棱镜内反射两次,而另一个在棱镜内只反射一次,从而将两个分量较为明显的区分开来,实现光束的偏振。除了这种方法之外,为了有效利用某些晶体中的双折射效应来制作偏振器件的方法还有粘合棱镜法。同样的,激光光束被引入一块的双折射晶体棱镜,激光中的两个偏振分量因双折射效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导波共振的偏振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激发在底面依次镀有金属膜(2)和介质薄膜(3)的加长棱镜中的导波共振,导波共振在导波共振角下只衰减激光光束中的S波或P波,而对激光光束中的P波或S波则完全通过,使激光光束在导波共振角入射,完全地去除掉其中的S波或P波成分,而只剩下P波或S波成分,实现对激光光束的高度偏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洸,曹庄琪,李翔,刘选斌,沈启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