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驱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7525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8: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驱动组件,包括机架、至少三个限位轴承和驱动轴,机架包括支撑座和盖板,盖板与支撑座连接并具有一与支撑座合围形成限位孔的第一状态及一敞开限位孔以形成开口的第二状态,盖板连接有至少一个限位轴承,驱动轴布置于限位孔内;当盖板处于第一状态时,限位轴承的外圈与驱动轴的外周面抵接并且任意两个相邻的限位轴承的转轴点和驱动轴的转轴点的连线夹角小于180度,供以固定驱动轴。实施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驱动组件通过用至少三个限位轴承替代现有的单个轴承来夹持固定驱动轴,在降低驱动轴的回旋振动现象的同时,只需要移动盖板就能够敞开限位孔从而方便的取出驱动轴。孔从而方便的取出驱动轴。孔从而方便的取出驱动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驱动组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驱动轴
,尤其涉及一种驱动组件。

技术介绍

[0002]在用到驱动轴作动力源时,驱动轴高速转动时容易出现回旋振动现象。回旋振动现象是指轴系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轴一方面绕自身中心线旋转,同时又使轴线呈弯曲状态以另一角速度绕原平衡轴中心线回旋的合成运动。
[0003]为了减小驱动轴的回旋振动现象,一般采取的措施是在旋转轴上套设轴承,再将轴承固定在机架上,利用轴承在不阻碍驱动轴转动的条件下限制驱动轴的跳动。
[0004]这种利用单个轴承套设固定驱动轴的方式存在拆装驱动轴较为繁琐的问题,特别是在驱动轴上安装有轴上部件时,更加不便于取下驱动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驱动组件,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为了减少回旋振动而安装在轴承内的驱动轴难以取出的技术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驱动组件,该驱动组件包括:机架、至少三个限位轴承和驱动轴,机架包括支撑座和盖板,盖板与支撑座连接,盖板具有与支撑座合围形成限位孔的第一状态,盖板还具有敞开限位孔以形成开口的第二状态,盖板连接有至少一个限位轴承,驱动轴布置于限位孔内;当盖板处于第一状态时,限位轴承的外圈与驱动轴的外周面抵接,任意两个相邻的限位轴承的转轴点和驱动轴的转轴点的连线夹角小于180度;当盖板处于第二状态时,驱动轴能够通过开口移出/入限位孔。
[0007]进一步的,支撑座和盖板均连接有限位轴承,限位轴承部分延伸至突出于限位孔内壁。
[0008]进一步的,限位轴承包括与支撑座连接的下限位轴承,支撑座连接至少两个间隔布置的下限位轴承,下限位轴承布置于驱动轴下方并可与驱动轴抵接。
[0009]进一步的,盖板的至少一部分与支撑座可拆卸连接。
[0010]进一步的,盖板一端与支撑座转动连接,盖板的另一端与支撑座可拆卸连接。
[0011]进一步的,机架还包括锁止件,支撑座与盖板经由锁止件可拆卸连接,锁止件供以将盖板与支撑座锁止于第一状态。
[0012]进一步的,任意一个限位轴承的轴线均与驱动轴的轴线平行。
[0013]进一步的,支撑座形成有限位槽,盖板可合围限位槽的开口以形成限位孔。
[0014]进一步的,盖板包括两块平行间隔布置的盖板分板以及连接两块盖板分板的盖板中轴,限位轴承位于两块盖板分板之间,限位轴承的内圈固定套设于盖板中轴上。
[0015]进一步的,支撑座包括两块平行间隔布置的支撑座分板以及连接两块支撑座分板的支撑座中轴,限位轴承位于两块支撑座分板之间,限位轴承的内圈固定套设于支撑座中轴上。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驱动组件通过用至少三个限位轴承替代现有的单个轴承来夹持固定驱动轴,在降低驱动轴的回旋振动现象的同时,只需要移动盖板就能够敞开限位孔从而方便地将驱动轴从限位孔的开口处取出。
[0017]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0018]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驱动组件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驱动组件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0021]图3为图2中A

A截面的剖视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驱动组件另一实施例的承载轴承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申请一部分,并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24]请参见图1至图3,本驱动组件包括机架1、至少三个限位轴承2以及驱动轴3。其中机架1包括支撑座11与盖板12,盖板12与支撑座11连接并且具有一与支撑座11合围形成限位孔15的第一状态及一敞开限位孔15以形成开口的第二状态。盖板12连接有至少一个限位轴承2,驱动轴3布置于限位孔15内。当盖板12处于第一状态时,限位轴承2的外圈与驱动轴3的外周面抵接并且任意两个相邻的限位轴承2的转轴点和驱动轴3的转轴点的连线夹角小于180度,用以固定驱动轴3。当盖板12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驱动轴3能够沿其径向通过开口平移出限位孔15。
[0025]在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中,盖板12可以与支撑座11可拆卸连接。通过安装盖板12来合围限位孔15以及拆卸盖板12来敞开限位孔15,实现支撑座11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的转换。
[0026]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盖板12可以部分与支撑座11可拆卸连接,只要盖板12上这部分结构与支撑座11连接时能够合围形成限位孔15;从支撑座11上拆卸后,能够敞开限位孔15即可。从而通过盖板12的部分结构与支撑座11拆卸连接来实现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的功能。
[0027]本实施例优选地,盖板12一端与支撑座11转动连接,其另一端与支撑座11可拆卸连接。并且转动连接的一端和可拆卸连接的一端分别位于限位孔15的两侧,这样可拆卸连接端拆卸后,只需要翻转盖板12即可将盖板12从第一状态转变为第二状态,敞开限位孔15来取放驱动轴3。
[0028]在本实施例中,支撑座11在本驱动组件中起到承载作用,因此支撑座11上形成有供与容纳驱动轴3的限位槽114。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支撑座11和盖板12上均形成有凹槽结构,两个凹槽结构开口相对合围形成用于容纳驱动轴3的限位槽114。
[0029]在本实施例中,支撑座11包括两块平行间隔布置的支撑座分板111、连接两块支撑座分板111的支撑座中轴112以及固定连接两块支撑座分板111的底板113。两块支撑座分板111均在相同的位置形成有凹槽,这两个凹槽可以为U型,共同组成了支撑座11的限位槽114。支撑座中轴112围绕限位槽114布置。底板113用于将本驱动组件连接在别的设备上,因此相适应地形成有螺纹孔、连接孔或其他结构。
[0030]盖板12与支撑座11活动连接,用以开启或封闭限位槽114的开口从而实现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转换,从而方便装拆驱动轴3。在本实施例中,盖板12包括两块平行间隔布置的盖板分板121以及连接两块盖板分板121的盖板中轴122。在本实施例中,两块盖板分板121的部分结构插入到两块支撑座分板111之间。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两块支撑座分板111的部分结构插入到两块盖板分板121之间。
[0031]机架1还包括锁止件13,锁止件13与支撑座11和盖板12均为可拆卸连接,用于将将盖板12锁止在第一状态。
[0032]在本实施例中,锁止件13为插销。并在支撑座分板111与盖板分板121的重叠位置上开设连接插孔,即支撑座分板111上形成有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机架(1)、至少三个限位轴承(2)和驱动轴(3),所述机架(1)包括支撑座(11)和盖板(12),所述盖板(12)与所述支撑座(11)连接,所述盖板(12)具有与所述支撑座(11)合围形成限位孔(15)的第一状态,所述盖板(12)还具有敞开所述限位孔(15)以形成开口的第二状态,所述盖板(12)连接有至少一个所述限位轴承(2),所述驱动轴(3)布置于所述限位孔(15)内;当所述盖板(12)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限位轴承(2)的外圈与所述驱动轴(3)的外周面抵接,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限位轴承(2)的转轴点和驱动轴(3)的转轴点的连线夹角小于180度;当所述盖板(12)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驱动轴(3)能够通过所述开口移出/入所述限位孔(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1)和所述盖板(12)均连接有所述限位轴承(2),所述限位轴承(2)部分延伸至突出于所述限位孔(15)内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轴承(2)包括与所述支撑座(11)连接的下限位轴承(21),所述支撑座(11)连接至少两个间隔布置的所述下限位轴承(21),所述下限位轴承(21)布置于所述驱动轴(3)下方并可与所述驱动轴(3)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12)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支撑座(11)可拆卸连接。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德波应烁钰吴中林王冬阳韩海丰朱彦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