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三峡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电磁胀形用集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7073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8: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集磁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磁胀形用集磁器,它包括集磁器本体和线圈,所述集磁器本体包括内套体和连接在内套体外侧的外套体,所述内套体为空心结构,所述线圈均布在所述内套体内侧,所述外套体的外圆柱面与所述内套体的内圆柱面之间开设切槽,所述外套体的上下两端均沿轴向开设多道与外界连通的环形凹槽。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传统集磁器的感应涡流进行分析,结合电流的趋肤深度,开设环形凹槽后留出足够的厚度以保证涡流的流动和集磁器的结构强度,对集磁器上的无用部分开设环形凹槽,减轻其质量,提高材料的利用率,降低了多余的欧姆损耗。余的欧姆损耗。余的欧姆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磁胀形用集磁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胀形集磁器
,尤其涉及一种电磁胀形用集磁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轻质合金大量应用于管道、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以满足这些行业对轻量化的需求,电磁成形(Electromagnetic Forming,EMF)技术因其独特的技术特性十分适配此类合金的加工,因而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集磁器作为电磁成形过程中常见的辅助工具,具有改善磁场位形,提高成形质量的作用,也是实现EMF柔性加工的重要辅助装备;传统的电磁胀形所采用的集磁器形状在竖直剖面上呈现为梯形结构,该剖面形状沿竖直中心轴线所旋转一定角度形成的不完全闭合的回转体就是集磁器的几何构造,如图1所示;其关键结构设计表现为上下底面与狭缝。其一般实现方式是在旋转体内侧空间放置线圈,外侧则放置管件;感应电流首先产生于相较外侧面积更大的内侧表面(梯形下底),再通过回转体的开口处流向集磁器的外表面,最后电流在面积更小的外表面汇聚,提高了感应电流单位面积内的密度,进而起到“集磁”的作用。
[0003]在电磁成形技术中,现有的胀形用集磁器大多是一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胀形用集磁器,它包括集磁器本体和线圈,其特征是:所述集磁器本体包括内套体和连接在内套体外侧的外套体,所述内套体为空心结构,所述线圈均布在所述内套体内侧,所述外套体的外圆柱面与所述内套体的内圆柱面之间开设切槽,所述外套体的上下两端均沿轴向开设多道与外界连通的环形凹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胀形用集磁器,其特征是:所述环形凹槽的开设深度不小于所述外套体高度的三分之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胀形用集磁器,其特征是:所述环形凹槽内设置由非金属材料制成的冷却水管。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奇李青山赵翔高顿李哲习凌然
申请(专利权)人:三峡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