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蜗壳、多翼离心风机以及油烟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6130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7: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离心压气机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蜗壳、多翼离心风机以及油烟机。本蜗壳包括围板、前盖板和后盖板,前盖板和后盖板分别固定连接于围板的前后两侧,围板、前盖板和后盖板围成了蜗壳风道;围板的内侧壁凸设有多个仿生单元,在流向平面内,仿生单元的截面为仿生凸起,仿生凸起的两端分别为凸起前缘和凸起尾缘,沿蜗壳风道内的气流流向,凸起尾缘位于凸起前缘的上游,凸起前缘与围板内侧壁的间距大于凸起尾缘与围板内侧壁的间距。本蜗壳借助仿生凸起的设置,减弱气流的阻力,有助于相邻的凸起之间涡群的形成,降低了气流流向突变所产生的噪声,提升了蜗壳的综合性能。提升了蜗壳的综合性能。提升了蜗壳的综合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蜗壳、多翼离心风机以及油烟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离心压气机
,尤其涉及一种蜗壳、多翼离心风机以及油烟机。

技术介绍

[0002]多翼离心风机作为一种通用的旋转机械,在工业及民用等应用场景中具有重要作用。由于离心风机固有的动静结构,导致蜗壳内部流动复杂,紊乱的流道气流紊乱,伴有周期性波动,导致气流流动阻塞,流动阻力增大,降低离心风机整机气动效率,导致多翼离心风机应用过程中,工作效率偏低,噪声参数偏高,致使离心风机的性能减弱,严重影响用户的体验。蜗壳作为引导气流流动的重要部件,气流沿着其内壁面流动时,具有一定的流动阻力,加以紊乱的涡流,流动损失较大,离心风机效率降低。
[0003]凹凸非光滑表面仿生结构对壁面流动情况的改变,能够实现蜗壳对空气流动的减阻降噪效果,这为提升多翼离心风机性能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0004]目前市面上的旋转机械减阻降噪领域中多采用在旋转机械蜗壳内壁设置凹槽结构的设计,例如在蜗壳内壁面上沿轮盘轴向等距设置减阻槽,能够有效改善离心风机气动性能,提升工作效率;或是在蜗壳内壁设置V形槽,V形槽顺水流流向分布在蜗壳内壁上在水轮机蜗壳内壁采用V形槽结构,从而增加黏性底层的厚度,减小壁面切应力,有较好的减阻效果,能提升水轮机的工作效率;在蜗壳围板内壁面设置轮廓形状为仿飞鸟羽翼的线性正弦曲线的圆弧齿状结构的仿蜣螂背板的凹槽结构,使得泵蜗壳能够更好的实现离心泵的减阻降噪,改善离心泵性能;又或是通过模仿鲨鱼的盾状鳞片,在前盖板和后盖板上的非叶片接触区域上,通过布置沟槽,使两个相邻沟槽之间的凸起部分形成副叶片设计,从而有效地降低流动损失,改善叶轮前后盖板上非叶片接触区域的流动形态。
[0005]以上结构对流体流动具有一定的减阻降噪效果,然而在某些场景下,凹槽结构会堆积杂质,从而失去原有的效果,比如油烟机领域,蜗壳内壁凹槽会不断积累油污而失效,甚至降低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以上结构改进会致使留给叶片流道的空间减小,使得叶片流道缩短,在叶片之间不易加工出类似副叶结构,并且在相近位置难以添加副叶片或类似的沟槽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蜗壳、多翼离心风机以及油烟机,以减弱风机的流动阻力,提升气动效率,进而提升降噪的效果。
[0007]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蜗壳,包括围板、前盖板和后盖板,所述前盖板和所述后盖板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围板的前后两侧,所述围板、所述前盖板和所述后盖板围成了蜗壳风道;所述围板的内侧壁凸设有多个仿生单元,在流向平面内,所述仿生单元的截面为仿生凸起,所述仿生凸起的两端分别为凸起前缘和凸起尾缘,沿所述蜗壳风道内的气流流向,所述凸起尾缘位于所述凸起前缘的上游,所述凸起前缘与所述围板内侧壁的间距大于所述凸起尾缘与所述围板
内侧壁的间距。
[0009]作为蜗壳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前盖板所在的平面与所述后盖板所在的平面均平行于流向平面,所述前盖板设有装配口,所述后盖板设有进风口,抽风设备能够穿过所述装配口,所述蜗壳的底部开设有连通所述蜗壳风道的排风口。
[0010]作为蜗壳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前盖板的内侧壁凸设有多个间隔均布的第一导流加强筋,所述第一导流加强筋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蜗壳风道内的气流流向保持一致,所述第一导流加强筋起始于所述装配口的边缘,终止于所述排风口的边缘。
[0011]作为蜗壳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后盖板的内侧壁凸设有多个间隔均布的第二导流加强筋,所述第二导流加强筋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蜗壳风道内的气流流向保持一致,所述第二导流加强筋起始于所述进风口的边缘,终止于所述排风口的边缘。
[0012]作为蜗壳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围板包括首尾相连的导流部、圆周部和蜗舌部,所述导流部和所述蜗舌部用于将所述蜗壳风道内的气流引导至所述排风口。
[0013]作为蜗壳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仿生单元为仿生加强筋,多个所述仿生加强筋沿所述蜗舌部到所述导流部的方向间隔均布。
[0014]作为蜗壳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仿生单元为仿生凸包,所述仿生凸包设有多个且阵列排布于所述围板的内侧壁。
[0015]作为蜗壳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仿生凸起为流线型结构。
[0016]一种多翼离心风机,包括多翼叶轮和上述的蜗壳,所述多翼叶轮安装于所述蜗壳风道内。
[0017]一种油烟机,包括上述的多翼离心风机。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9]本蜗壳通过围成蜗壳风道的设计,限定了空气在蜗壳内流动的轨迹,大幅度降低气流分离风险,有利于对蜗壳风道内的气流流向进行规划。仿生单元的设置为围板的内侧壁提供了能够减阻的凹凸表面,使得蜗壳风道内的气流按照气流流向由凸起尾缘流至凸起前缘。而当气流流经前一个凸起前缘与后一个凸起尾缘之间时,气流会在凸起前缘与凸起尾缘由于间距差所围成的空间内形成低速转动的旋转涡群,由仿生单元产生的旋转涡群满足“第二涡群论”及“滚动轴承论”的非光滑表面减阻机理,这些旋转涡群一方面会抑制气流的分离,减弱应用本蜗壳的多翼离心风机的流动阻力,提升气动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在蜗壳围板内表面形成湍流边界层的方式,能够减弱主气流与蜗壳壁面的冲击,降低所产生的噪声。仿生凸起的结构改进能够实现对围板内表面的减阻设计,进而提升多翼离心风机的综合性能。同时,仿生凸起采用向流道内部凸起的结构,能够有效降低蜗壳风道内的杂质堆积,减弱污渍的腐蚀,延长了本蜗壳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多翼离心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围板的剖面图;
[0022]图3是图2中A的局部放大图;
[0023]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仿生凸包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仿生凸包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三仿生凸包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四仿生凸包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前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后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后盖板的局部剖面图;
[0030]图1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具有第一仿生加强筋的围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1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具有第二仿生加强筋的围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1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具有第三仿生加强筋的围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中:
[0034]100、蜗壳;110、围板;111、导流部;112、圆周部;113、蜗舌部;120、前盖板;121、第一导流加强筋;122、装配口;130、后盖板;131、第二导流加强筋;132、进风口;140、仿生凸起;141、凸起前缘;142、凸起尾缘;143、第一仿生凸包;144、第二仿生凸包;145、第三仿生凸包;146、第四仿生凸包;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蜗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围板(110)、前盖板(120)和后盖板(130),所述前盖板(120)和所述后盖板(130)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围板(110)的前后两侧,所述围板(110)、所述前盖板(120)和所述后盖板(130)围成了蜗壳风道;所述围板(110)的内侧壁凸设有多个仿生单元,在流向平面内,所述仿生单元的截面为仿生凸起(140),所述仿生凸起(140)的两端分别为凸起前缘(141)和凸起尾缘(142),沿所述蜗壳风道内的气流流向(900),所述凸起尾缘(142)位于所述凸起前缘(141)的上游,所述凸起前缘(141)与所述围板(110)内侧壁的间距大于所述凸起尾缘(142)与所述围板(110)内侧壁的间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蜗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板(120)所在的平面与所述后盖板(130)所在的平面均平行于所述流向平面,所述前盖板(120)设有装配口(122),所述后盖板(130)设有进风口(132),抽风设备能够穿过所述装配口(122),所述蜗壳的底部开设有连通所述蜗壳风道的排风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蜗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板(120)的内侧壁凸设有多个间隔均布的第一导流加强筋(121),所述第一导流加强筋(12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蜗壳风道内的气流流向(900)保持一致,所述第一导流加强筋(121)起始于所述装配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富佳吴童陈建卫周海昕余国成王嘉明郑桐福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老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