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动自行车的后轮动力输出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51629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6: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动自行车的后轮动力输出机构,其包含有外壳、马达、飞轮座及感测单元。外壳可转动地设于第一心轴与第二心轴,马达设于外壳内且经由减速单元连接外壳,感测单元具有设于马达的电路板、设于第一心轴的感测器和连接电路板及感测器的传输线。第一心轴的内部具有第一走线空间,减速单元具有设于第一心轴与第二心轴之间的齿轴,齿轴的内部具有第二走线空间,传输线穿过第一走线空间和第二走线空间,如此的走线方式有效避免线路配置过于杂乱,并能配合可旋转的齿轴使用。并能配合可旋转的齿轴使用。并能配合可旋转的齿轴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电动自行车的后轮动力输出机构


[0001]本技术与电动自行车有关,特别是指一种用于电动自行车的后轮动力输出机构。

技术介绍

[0002]CN 105599857 B所公开的方案将可弯曲的印刷电路板设置在外轴元件和内轴元件之间,CN 202115672 U所公开的方案将电缆线从电动机主轴的轴向孔进入电动机内部与电机绕组连接。然而在前述两个专利文献当中,印刷电路板及电缆线所穿设的轴都是属于固定不能转动的形式,所以前述两个专利文献所公开的走线方式并不适用于轴会旋转的结构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电动自行车的后轮动力输出机构,其能避免线路配置过于杂乱,并能配合可旋转的轴进行使用。
[0004]为了达成上述主要目的,本技术的后轮动力输出机构包含有外壳、马达、第一心轴、第二心轴、减速单元、飞轮座,以及感测单元。该马达具有定子与可相对该定子转动的转子;该第一心轴设于该外壳的一端且允许该外壳能相对其转动,该第一心轴的内部具有第一走线空间;该第二心轴设于该外壳的另一端且允许该外壳相对其转动,此外,该第二心轴以其一端固接该马达的定子;该减速单元设于该外壳内且具有齿轴、行星支架、行星齿轮组及环齿轮,该齿轴固设于该马达的转子并以同轴方式设于该第一心轴与该第二心轴之间,且该齿轴的内部具有第二走线空间,该行星支架固设于该马达的定子及该第一心轴之间,该些行星齿轮组枢设于该行星支架且啮接该齿轴,该环齿轮固设于该外壳且啮接该行星齿轮组,使得该减速单元将该马达所产生的电助力加以减速后再传递至该外壳;该飞轮座可转动地套设于该第一心轴,用于供飞轮进行组装,当骑乘者踩踏时即可通过链条带动该飞轮,再由该飞轮带动该飞轮座转动;该感测单元具有电路板、感测器和传输线,该电路板固设于该马达的定子,该感测器设于该第一心轴,该传输线穿设于该第一走线空间和该第二走线空间内且以其两端分别连接该电路板和该感测器,用于将该感测器所发送的一感测讯号传输至该电路板。
[0005]由上述可知,本技术的后轮动力输出机构提供该第一走线空间和该第二走线空间给该传输线穿设,如此的走线方式可以有效避免线路配置过于杂乱,另外在该齿轴旋转时也可以避免该传输线和该齿轴相互干涉。
[0006]优选地,该第一心轴具有一径向连通该第一走线空间的第一线孔,该第一线孔的孔壁具有凸缘,该感测器设于该凸缘且对应该第一线孔,该传输线的一端经由该第一线孔连接该感测器。
[0007]优选地,该感测单元还具有磁环,该磁环设于该第一心轴与该飞轮座之间且对应该感测器,使得该感测器通过该磁环跟着该飞轮座转动时所产生的磁场变化来感测该飞轮
座的转速。
[0008]优选地,该飞轮座的两端分别被第三轴承和第四轴承所支撑,该磁环位于该第三轴承和该第四轴承之间。此外,该感测单元还具有间隔套管,该间隔套管套设于该第一心轴且位于该第三轴承和该第四轴承之间,该间隔套管的外周面并未接触该磁环的内周面,以避免与该磁环相互摩擦。
[0009]优选地,该感测单元还具有支撑管,该支撑管设于该第一走线空间内,且该支撑管具有大孔部和连通该大孔部的小孔部,该小孔部的孔径等于该传输线的线径,通过该支撑管对该传输线提供支撑效果。
[0010]优选地,该感测单元还具有保护管,该保护管设于该第二走线空间内且被该传输线的一部分所穿设,该保护管的一端插设于该支撑管的大孔部内,该保护管的另一端插设于该第二心轴的一凸环部内。通过该保护管来避免该传输线和该齿轴相互摩擦。
[0011]优选地,该第二心轴具有连通该凸环部的第二线孔,该传输线的一端经由该第二线孔穿出该第二心轴外与该电路板连接。
[0012]优选地,该第一心轴具有环形嵌槽,该支撑管具有嵌卡部,该支撑管的嵌卡部嵌设于该第一心轴的环形嵌槽内,以完成该支撑管的固定。
[0013]有关本技术所提供对于用于电动自行车的后轮动力输出机构的详细构造、特点、组装或使用方式,将于后续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中予以描述。然而,在本
中普通技术人员应能了解,该些详细说明以及实施本技术所列举的特定实施例,仅是用于说明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制本技术的权利要求。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后轮动力输出机构的立体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后轮动力输出机构在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后轮动力输出机构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后轮动力输出机构的另一局部立体分解图;
[0018]图5为本技术的后轮动力输出机构的局部端视图;
[0019]图6为本技术的后轮动力输出机构的侧视图;
[0020]图7为图6沿7

7剖线的剖视图;
[0021]图8为本技术的后轮动力输出机构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
[0023]10:后轮动力输出机构
[0024]20:外壳
[0025]21:壳体
[0026]22:端盖
[0027]23:容置空间
[0028]24:第一轴承
[0029]25:第二轴承
[0030]26:第三轴承
[0031]27:第四轴承
[0032]28:密封圈
[0033]30:马达
[0034]32:定子
[0035]34:转子
[0036]40:第一心轴
[0037]41:第一走线空间
[0038]42:环形端部
[0039]43:第一线孔
[0040]44:环形嵌槽
[0041]45:凸缘
[0042]46:第二心轴
[0043]47:凸环部
[0044]48:第二线孔
[0045]49:第三线孔
[0046]50:减速单元
[0047]51:齿轴
[0048]52:第二走线空间
[0049]53:行星支架
[0050]54:环齿轮
[0051]55:销件
[0052]56:行星齿轮组
[0053]57:大行星齿轮
[0054]58:小行星齿轮
[0055]60:飞轮座
[0056]70:感测单元
[0057]71:电路板
[0058]72:感测器
[0059]73:传输线
[0060]74:磁环
[0061]75:扣环
[0062]76:间隔套管
[0063]77:支撑管
[0064]78:嵌卡部
[0065]79:大孔部
[0066]80:小孔部
[0067]81:保护管
[0068]90:马达转速感测单元
[0069]91:磁铁
[0070]92:马达转速感测器
[0071]93:讯号线
具体实施方式...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动自行车的后轮动力输出机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外壳;马达,设于该外壳内且具有定子与可相对该定子转动的转子;第一心轴,设于该外壳的一端且允许该外壳能相对其转动,该第一心轴的内部具有第一走线空间;第二心轴,设于该外壳的另一端且允许该外壳相对其转动,该第二心轴以其一端固接该马达的定子;减速单元,设于该外壳内且具有齿轴、行星支架、行星齿轮组及环齿轮,该齿轴固设于该马达的转子且以同轴方式设于该第一心轴与该第二心轴之间,该行星支架固设于该马达的定子及该第一心轴之间,该些行星齿轮组枢设于该行星支架且啮接该齿轴,该环齿轮固设于该外壳且啮接该些行星齿轮组,其中,该齿轴的内部具有连通该第一走线空间的第二走线空间;飞轮座,可转动地套设于该第一心轴;以及感测单元,具有电路板、感测器和传输线,该电路板固设于该马达的定子,该感测器设于该第一心轴,该传输线穿设于该第一走线空间和该第二走线空间内且以其两端分别连接该电路板和该感测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动自行车的后轮动力输出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心轴具有径向连通该第一走线空间的第一线孔,该第一线孔的孔壁具有凸缘,该感测器设于该凸缘且对应该第一线孔,该传输线的一端经由该第一线孔连接该感测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电动自行车的后轮动力输出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感测单元还具有磁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彬杰徐家鸿
申请(专利权)人:久鼎金属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