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载子午线轮胎及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44611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6: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重载子午线轮胎及制作方法,涉及子午线轮胎领域,包括胎面、胎侧和胎体,胎侧连接胎面和趾口耐磨胶,趾口耐磨胶绕过钢丝圈后连接内衬;胎面与胎体之间依次设有带束层外加强层、带束层和带束层内加强层;带束层内加强层一端与带束层搭接,另一端延伸至胎侧;带束层外加强层覆盖带束层且端部延伸至胎肩处,带束层外加强层与带束层内加强层于胎肩处贴合。针对目前重载下胎肩位置存在肩空病象的问题,在带束层的两侧分别设置内加强层和外加强层,并将其在胎肩位置进行贴合,内加强层一端搭接带束层,另一端延伸至胎侧,从而提高胎肩的强度,降低肩冠空质量病象的发生风险。险。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重载子午线轮胎及制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子午线轮胎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重载子午线轮胎及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轮胎的负载性能是指轮胎能够承载负荷正常行驶的能力,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运输条件的变化,部分地区车辆除因重载、超重载对轮胎的承载能力有极高要求外,对轮胎耐速度、运距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0003]重载型轮胎运行条件苛刻,由于其胎面相对较宽,传统带束层的环箍作用力在胎面横向上分布不均,在行驶期间,胎肩区域相对于胎面其他部分的径向扩张更大,使轮胎滚阻增加,并造成不均匀磨损。同时,胎面和带束层及胎体端点在行驶过程中的蠕变使肩部和子口位置生热较高,易在带束层边缘处或胎体端点发生脱层或裂口。当载荷增加时,这些现象会更加明显,轮胎早期损坏的概率更高,特别对于中短途超高重载类轮胎产品,一方面是产品抗肩空性能不足:主要表现在夏季高温环境下肩冠空质量病象较多;另一方面是趾口承载性能不足:主要表现为严重超高重载趾口空裂等病象较多。现有技术中提供的方案,多是通过螺旋缠绕周向增强层来约束轮胎在行驶过程中的径向扩张,其是对胎冠区域的周向增强,并没有针对重载下胎肩和趾口位置的病象问题,难以满足重载轮胎对胎肩强度、趾口承载能力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重载子午线轮胎及制作方法,在带束层的两侧分别设置内加强层和外加强层,并将其在胎肩位置进行贴合,内加强层一端搭接带束层,另一端延伸至胎侧,从而提高胎肩的强度,降低肩冠空质量病象的发生风险。r/>[0005]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重载子午线轮胎,采用以下方案:
[0006]包括胎面、胎侧和胎体,胎侧连接胎面和趾口耐磨胶,趾口耐磨胶绕过钢丝圈后连接内衬;胎面与胎体之间依次设有带束层外加强层、带束层和带束层内加强层;带束层内加强层一端与带束层搭接,另一端延伸至胎侧;带束层外加强层覆盖带束层且端部延伸至胎肩处,带束层外加强层与带束层内加强层于胎肩处贴合。
[0007]进一步地,所述内衬与趾口耐磨胶之间设有三角胶,所述三角胶与内衬之间依次设有胎体内加强层、胎体和胎体外加强层。
[0008]进一步地,所述胎体一端绕过三角胶端部后延伸至趾口耐磨胶与三角胶之间,形成反包部,胎体内加强层绕过钢丝圈延伸至反包部。
[0009]进一步地,所述反包部与三角胶之间设有胎体端点加强层,反包部端点位于胎体端点加强层和胎体外加强层之间,反包部端点位置填充有型胶。
[0010]进一步地,所述胎体远离三角胶的一侧设有趾口包布,三角胶内包裹有钢丝圈。
[0011]进一步地,所述带束层包括依次叠加的第一带束层、第二带束层和第三带束层,第
三带束层的端部设有零度带束层;带束层端部填充型胶,以保持带束层的平整性,降低端点处的剪切及曲挠应力。
[0012]进一步地,所述带束层外加强层由两层交叉的纤维层和一层胶片层叠加组成;带束层内加强层由两层纤维层和一层胶片层叠加组成,其中,两层纤维层有差级。
[0013]进一步地,所述带束层内加强层与胎体之间设有垫胶,以保持带束层的平整性性并使带束层外加强层与带束层内加强层贴合并紧贴胎肩。
[0014]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重载子午线轮胎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5]组合内衬、胎侧、趾口耐磨胶和型胶胶片形成胎侧复合件,组合胎体外加强层、趾口包布和型胶胶片形成趾口复合件,胎侧复合件和趾口复合件结合胎体、胎体内加强层、胎体端点加强层形成主鼓侧;
[0016]组合带束层内加强层、带束层、带束层外加强层和胎面形成辅鼓侧,组合三角胶和钢丝圈形成胎圈;
[0017]组合主鼓侧、辅鼓侧和胎圈并压合形成胎胚,硫化胎胚。
[0018]进一步地,所述带束层外加强层、带束层内加强层、胎体外加强层、胎体内加强层和胎体端点加强层由敷贴机预先进行复合。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0020](1)针对目前重载下胎肩位置存在肩空病象的问题,在带束层的两侧分别设置内加强层和外加强层,并将其在胎肩位置进行贴合,内加强层一端搭接带束层,另一端延伸至胎侧,从而提高胎肩的强度,降低肩冠空质量病象的发生风险。
[0021](2)在趾口对应胎体的内侧、外侧均设置加强层,同时,带束层的内侧和外侧均设置加强层,并在带束层和胎体端点位置设置型胶,改善带束层及趾口位置的材料模量过渡,减少这两个位置的曲挠及剪切变形,减少轮胎肩空和趾口空裂等早期破坏。
[0022](3)胎体内加强层和三角胶之间设置有胎体内侧型胶,提升轮胎的使用寿命和承载能力,结合胎肩位置垫胶和子口胎肩不同部件搭接位置填充型胶,提高不同层之间的一体性,保证一体承载能力,提高胎肩、趾口位置的抗空裂能力。
附图说明
[0023]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或2中重载子午线轮胎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或2中带束层内加强层的复合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或2中带束层外加强层的复合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或2中胎体外加强层的复合结构示意图。
[0028]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或2中胎体内加强层的复合结构示意图。
[0029]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或2中胎体端点加强层的复合结构示意图。
[0030]其中,1.胎面、2.带束层外加强层、3.带束层、4.带束层型胶、5.零度带束层、6.带束层内加强层、7.垫胶、8.胎体、9.胎侧、10.趾口耐磨胶、11.趾口包布、12.趾口包布内侧型胶、13.胎体端点外侧型胶、14.胎体外加强层、15.胎体端点加强层、16.胎体内加强层、17.
软三角胶、18.硬三角胶、19.钢丝圈、20.内衬、21.胎体内侧型胶。
具体实施方式
[0031]实施例1
[0032]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典型实施例中,如图1

图6所示,给出一种重载子午线轮胎。
[0033]如图1所示重载子午线轮胎用于重载、超重载车辆运输,在带束层3和趾口的内侧和外侧分别覆盖加强层,并在带束层3和胎体8端点位置设置型胶,改善带束层3及趾口位置的模量过渡,提高轮胎使用寿命和承载能力。
[0034]如图1所示的重载子午线轮胎主要包括胎面1、胎侧9、趾口耐磨层、内衬20和胎体8,其中,胎侧9连接胎面1和趾口耐磨胶10,趾口耐磨胶10绕过钢丝圈19后连接内衬20,胎体8位于内衬20与胎侧9之间。
[0035]胎面1与胎体8之间依次设有带束层外加强层2、带束层3和带束层内加强层6;同时,在内衬20与趾口耐磨胶10之间设有三角胶,三角胶与内衬20之间依次设有胎体内加强层16、胎体8和胎体外加强层14。
[003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载子午线轮胎,其特征在于,包括胎面、胎侧和胎体,胎侧连接胎面和趾口耐磨胶,趾口耐磨胶绕过钢丝圈后连接内衬;胎面与胎体之间依次设有带束层外加强层、带束层和带束层内加强层;带束层内加强层一端与带束层搭接,另一端延伸至胎侧;带束层外加强层覆盖带束层且端部延伸至胎肩处,带束层外加强层与带束层内加强层于胎肩处贴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载子午线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与趾口耐磨胶之间设有三角胶,所述三角胶与内衬之间依次设有胎体内加强层、胎体和胎体外加强层。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重载子午线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胎体一端绕过三角胶端部后延伸至趾口耐磨胶与三角胶之间,形成反包部,胎体内加强层绕过钢丝圈延伸至反包部。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重载子午线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包部与三角胶之间设有胎体端点加强层,反包部端部位于胎体端点加强层和胎体外加强层之间,反包部端点位置填充有型胶。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重载子午线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胎体远离三角胶的一侧设有趾口包布,三角胶内包裹有钢丝圈。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载子午线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束层包括依次叠加的第一带束层、第二带束层和第三带束层,第三带束层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源林纪祥晋琦杨贤华张硕管烁潘迪宿孔德鲁韩松亮赵东海刘璐刘永允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华勤橡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