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胎的带束层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98737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7 12: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轮胎的带束层结构,涉及到轮胎的技术领域。带束层结构主要由3层带束层组成,在轮胎的胎冠部位的胎体帘布层部位基上设置有3层带束层结构,其设置带束层的多少依据轮胎性能指数标准而定,其中至少一层带束层为360

A belt structure of ti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轮胎的带束层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轮胎
,具体涉及一种轮胎的带束层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现有的轮胎带束层结构技术主要为4层带束层结构和3层带束层+0
°
带束层结构及三明治束层结构(倍耐力轮胎的SATT技术)。现有的带束层结构带束层半成品材料主要为通过带束层钢丝和胶料在压延压出及裁断工序中所完成的各层带束层由成型机设备及其工艺而完成的4层或3层半结构。
[0003]现有技术方案的最大缺陷就是带束层结构相对冗杂,导致轮胎成本过高,其次是胎体厚度大,易生热,轮胎整体安全度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轮胎带束层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轮胎成本高、安全度低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该轮胎的带束层结构主要由3层带束层组成,在轮胎的胎冠部位的胎体帘布层部位基上设置有3层带束层结构,其设置带束层的多少依据轮胎性能指数标准而定,其中至少一层带束层为所述的360
°
连续缠绕带束层,所述360
°
连续缠绕带束层经由带束层钢丝线和胶料所组成的通过轮胎生产制造工艺中的压延压出及裁断工序所制作的带束线材在轮胎的成型工艺中沿轮胎转动方向进行360
°
的连续缠绕而形成的带束层,和其他带束层共同组成上下交错的标准的带束层结构,此处的上下交错是至带束层的带束线材交错设置,并非是平行的,其中所述的其他带束层为带束片材,带束片材是现有技术的带束层及其结构标准,所述的带束层结构为轮胎胎坯的胎冠结构的一部分。
[0007]其带束层结构可以更紧密的裹紧其胎体结构,能够提高胎冠部位的抗刺扎性能,进而可以增强轮胎的安全性能。
[0008]进一步地,所述3层所述带束层中一层所述带束层为所述360
°
连续缠绕带束层及其结构标准,其他2层带束层为带束片材,即现有技术的带束层及其结构标准。
[0009]进一步地,所述360
°
连续缠绕带束层由单根所述带束层钢丝材料连续缠绕形成。
[0010]进一步地,所述360
°
连续缠绕带束层或者由多根所述带束层材料连续缠绕形成。
[0011]进一步地,多根所述带束线材依次沿轮胎转动方向进行360
°
的连续的缠绕,或者多根所述带束线材沿轮胎转动方向平行排列。
[0012]进一步地,所述带束层材料由钢丝以及包覆在钢丝外侧的胶料组成。
[0013]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14]一、成本低,本技术利用带束线材360
°
连续缠绕形成一层带束层,与其他带束层一起形成对胎体的箍紧,由于连续缠绕的带束线材能够形成更大的箍紧力,所以只需要3层带束层就可以达到胎体箍紧需求,相对于现有胎体结构,本技术减少了带束层层数,
优化了带束层结构,减少了钢帘线和胶料材料的用量,降低了轮胎成本,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0015]本技术带束层优选为三层结构,主要为一层360
°
连续缠绕带束层与另外两层带束所构成的三明治带束层结构。
[0016]二、胎体强度高,利用带束线材缠绕所形成的带束层结构能够更好保护胎冠,轮胎强度更高,行驶更加安全,使用寿命更长。
[0017]三、由于本技术减少了带束层结构,降低了胎冠厚度,降低了行驶阻力,从而可以降低汽车油耗。
[0018]四、本技术优化了带束层结构,降低了轮胎胎体的生热,减少了轮胎故障率,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申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0020]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涵盖的范围内。
[00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轮胎的带束层结构的示意图;
[0022]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带束线材的缠绕示意图;
[0024]图中:1

胎体,2

帘布层,3

第一带束层,4

第二带束层,5

第三带束层,6

带束线材,7

胎面胶。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0026]实施例1
[0027]参见图1~3,该轮胎的带束层结构包括3层带束层,在胎体1的外侧设置有帘布层2,帘布层2的外侧设有三层带束层,其中一层带束层为360
°
连续缠绕带束层,360
°
连续缠绕带束层由带束线材6沿轮胎转动方向连续缠绕形成,其他两层带束层为带束线材6制成的带
束片材,带束层的外侧为胎面胶7。带束线材6是由带束层钢丝线和胶料所组成的,通过轮胎生产制造工艺中的压延压出及裁断工序所制作的。
[0028]带束层又称支撑层,是指在胎面基部下,沿胎面中心线圆周方向箍紧胎体1的材料层。它除了起缓和冲击的作用外,主要起箍紧胎体1的作用。本实施例中的所谓带束片材是指带束线材6经过预先加工,制成整片的片层结构,然后将带束片材覆盖固定在胎体1的帘布层外侧,形成带束层。现有的带束层都是如此结构。
[0029]在缠绕360
°
连续缠绕带束层时,带束线材6要紧密排列,形成完全的带束层覆盖,这样才能够箍紧胎体1。
[0030]本实施例的轮胎的带束层结构适用于全钢子午线轮胎无内胎系列,所有带束层的带束线材6由钢丝以及包覆在钢丝外侧的胶料组成。
[0031]本实施例中的带束层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第一带束层3、第二带束层4和第三带束层5,其中第二带束层4为36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胎的带束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在轮胎的胎冠部位的胎体帘布层部位上设置有3层带束层,其中至少一层带束层为360
°
连续缠绕带束层,所述360
°
连续缠绕带束层经由带束线材沿轮胎转动方向进行360
°
的连续缠绕而形成的带束层,和其他带束层共同组成上下交错的带束层结构,其中所述的其他带束层为带束片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的带束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3层带束层中一层所述带束层为所述360
°
连续缠绕带束层,其他带束层为带束片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胎的带束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束层包括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生猛
申请(专利权)人:熊早早科技济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