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并行架构的接触线快速识别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445536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6:40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并行架构的接触线快速识别方法及系统,识别方法的白天工作模式包括:采集接触线图像,获得已知图像;对已知图像一维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靶心位置一维数据的均值;根据均值构建接触线一维匹配模板;计算靶心、以及靶心位置上下像素处一维图像数据模板匹配结果,接触线位置为模板匹配结果最大值;夜晚工作模式包括:对始端、中心、末端位置利用一维模板匹配分别识别图像高度为30、H/2、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并行架构的接触线快速识别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接触网监控与安全领域,特别涉及了一种基于并行架构的接触线快速识别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气化铁路的高速发展,接触网作为铁路电气化工程的主要架构,是向电力机车供电的特殊形式的输电线路。接触网作为一种露天装置,无备用户外供电装置,饱受冰霜、雨雪、风吹日晒等恶劣天气的影响,一旦损毁将中断行车,给铁路运输造成特别严重的损失,因此,有必要对接触线的实际工作状态进行有效的监测,及时发现故障。
[0003]常见的接触线检测方法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接触式检测方法同时需要较多的检测装置配合检测,复杂度高,且极易对接触线本身造成额外的磨损,影响接触网输电性能的发挥,非接触式测量的主流形式为基于图像处理的检测,通过对接触线图像进行分析和处理,可以准确获取接触线出现问题。该种检测方法检测精度高,不影响行车安全、实时性高。目前常用的接触网检测设备,如北京精准伟业测控技术研制的TYJJ

BX接触网智能巡检设备就采用基于图像的检测模式,但需要人工对准操作,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并行架构的接触线快速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白天工作模式和夜晚工作模式,白天工作模式包括:采集接触线图像,获得已知图像(W
×
H);对已知图像一维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靶心位置处一维数据的均值;根据靶心位置处一维数据的均值构建接触线一维匹配模板;根据一维匹配模板和已知图像,计算靶心、以及靶心位置上下各3

10个像素处一维图像数据模板匹配结果,模板匹配结果最大值识别为接触线位置;夜晚工作模式包括:利用一维模板匹配分别识别图像高度不同的n(n为不小于3的正整数)个不同位置的接触线所在的已知图像的模板匹配结果,依据接触线不同识别位置之间的位置关系,判读接触线位置情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并行架构的接触线快速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所述一维模板匹配分别识别图像高度为30
±
a、H/2、H

(30
±
a)三个不同位置的接触线所在的已知图像的模板匹配结果,a∈[0,10],记为Pos0

接触线中心识别位置(i0,H/2),Pos1

接触线始端识别位置(i1,30
±
a)和Pos2

接触线末端识别位置(i2,H

30
±
a);依据接触线中心识别位置与接触线始端识别位置和接触线末端识别位置之间的位置关系,判读接触线位置情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并行架构的接触线快速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线中心识别位置不在接触线始端识别位置和接触线末端识别位置之间,即i0>i1且i0>i2、或i0<i1且i0<i2时,舍弃接触线中心识别位置识别到的接触线位置,计算始端、中心以及末端之间在宽度方向上的识别距离,为Dis0=i2‑
i1Dis1=i0‑
i1Dis2=i0‑
i2根据识别距离与一维模板宽度(model_width)的关系进行分别判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并行架构的接触线快速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is0<model_width时,拟合接触线直线方程y=kx+b,拟合直线若为垂直直线,接触线位置为:(x,y)=(0.5
·
(i1+i2),H/2),若拟合直线不是垂直直线,接触线实际位置为(x,y)=(1/k(H/2

b),H/2)。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并行架构的接触线快速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is0>model_width时,包括以下情况:Dis1<model_width且Dis2<model_width时,接触线实际位置为y=H/2;Dis1<model_width且Dis2>model_width时,接触线的实际位置为Pos(x,y)=max(model_value(i1,H/2),model_value(i0,H/2));Dis1>model_width且Dis2<model_width时,接触线的实际位置为Pos(x,y)=max
(model_value(i2,H/2),model_value(i0,H/2));Dis1>model_width且Dis2>model_width...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昕罗伟丁祝顺蒋喆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天控制仪器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