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容器及采用该烹饪容器的烹饪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4510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6: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烹饪容器,包括围成筒状的容器壁,容器壁具有中空且凸出于容器壁外表面的导热脉管,导热脉管内填充有导热介质,容器壁上的导热脉管分区设置形成至少两个导热区,至少两个导热区的导热脉管彼此独立。还公开了烹饪器具,包括器具本体和盖体,器具本体设有容腔,容腔中设有上述的烹饪容器。通过设置两个独立的导热区,解决目前烹饪容器的导热脉管破裂后导致整个内胆都失去超导效果的问题。通过将容器壁上的导热脉管分为至少两个导热区,并且两个导热区彼此独立,在一个导热区内导热脉管出现破损后,另外导热区的导热脉管还可以正常工作发挥超导效果,还可以维持整个烹饪容器正常的运行,仍然具有良好的均热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烹饪容器及采用该烹饪容器的烹饪器具


[0001]本技术涉及厨房家电领域,尤其涉及烹饪容器及采用该烹饪容器的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高效加热的IH饭煲普及,消费者对饭煲的外形,材质,功能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升饭煲内胆米饭烹饪的效果,厂家在加热方式,内胆工艺材质进行大量研究;其中为了提高内胆加热的均匀性,出现了采用均热工艺的内胆等。
[0003]采用均热工艺的均热内胆,其原理是采用均热板工艺;即在胆中间有夹层,夹层中灌入适量导热液,再进行抽真空,封装,使其内部达到负压效果;当胆受热时加热,其内部为负压;所以水能在很低的温度下沸腾气化,并吸收大量的热;同时气化的水蒸气以极快的速度把热量带到内胆温度低的地方,实现瞬间将热能分散到内胆各个部位。
[0004]有些均热内胆(铝制)采用吹胀板结构,即两层复合铝片,在夹层间丝印石墨管路,使印刷有石墨的管路因为存在石墨,高温复合时,没有粘合在一起;再通过压力吹胀,没有粘合一起的部分收起拱起,形成中空脉管管路结构。
[0005]脉管内部负压情况下,导热液迅速气化碰撞;温度越高脉管内部压力就越高,脉管承受的内压越大;但如果饭煲温度保护失控情况下,内压大于材料管壁强度,出现局部破裂漏压;或者长时间压力冲击材料局部疲劳,或者内胆跌落外力冲击,出现应力破裂泄压;而且现在整个脉管连通,造成一个点漏压,整个内胆都会失去超导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出一种脉管泄压点破裂不会导致整个内胆失去超导效果的烹饪容器及采用该烹饪容器的烹饪器具。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8]烹饪容器,包括围成筒状的容器壁,所述容器壁具有中空且凸出于容器壁外表面的导热脉管,所述导热脉管内填充有导热介质,所述容器壁上的导热脉管分区设置形成至少两个导热区,所述至少两个导热区的导热脉管彼此独立。
[0009]在上述的烹饪容器中,所述至少两个导热区沿所述容器壁的周向分布。
[0010]在上述的烹饪容器中,所述至少两个导热区的覆盖面积相同。
[0011]在上述的烹饪容器中,所述导热区沿所述容器壁的周向设置成环状,所述至少两个导热区沿所述容器壁的高度方向分布。
[0012]在上述的烹饪容器中,所述至少两个导热区的高度相同。
[0013]在上述的烹饪容器中,所述容器壁上的导热脉管分区设置形成第一导热区和第二导热区,所述第一导热区包括至少两个第一环形导热区,所述第二导热区包括至少两个第二环形导热区,所述至少两个第一环形导热区和所述至少两个第二环形导热区在所述容器壁的高度方向上交替分布。
[0014]在上述的烹饪容器中,相邻两个导热区之间设有在导热脉管成形后阻止两个导热区连通的隔断部。
[0015]在上述的烹饪容器中,所述容器壁包括内层壁和复合在所述内层壁外侧的外层壁,所述外层壁胀形形成所述导热脉管,所述隔断部由所述内层壁和所述外层壁通过焊接或者机械压接形成。
[0016]在上述的烹饪容器中,每个导热区的导热脉管均连接有用于吹胀介质进入的吹胀入口。
[0017]烹饪器具,包括器具本体和盖体,所述器具本体设有容腔,所述容腔中设有上述的烹饪容器。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9]烹饪容器,包括围成筒状的容器壁,所述容器壁具有中空且凸出于容器壁外表面的导热脉管,所述导热脉管内填充有导热介质,所述容器壁上的导热脉管分区设置形成至少两个导热区,所述至少两个导热区的导热脉管彼此独立。通过设置两个独立的导热区,解决目前烹饪容器的导热脉管破裂后导致整个内胆都失去超导效果的问题。通过将容器壁上的导热脉管分为至少两个导热区,并且两个导热区彼此独立,在一个导热区内导热脉管出现破损后,另外导热区的导热脉管还可以正常工作发挥超导效果,还可以维持整个烹饪容器正常的运行,仍然具有良好的均热效果。
[0020]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至少两个导热区沿所述容器壁的周向分布。第一种导热区分布方式,沿周向分布在一个导热区失效后,其余导热区还可以让烹饪腔内的食物沿轴向加热。
[0021]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至少两个导热区的覆盖面积相同。导热区覆盖面积相同,在受热后传导速度也相等,对烹饪容器内食物加热更加均匀。
[0022]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导热区沿所述容器壁的周向设置成环状,所述至少两个导热区沿所述容器壁的高度方向分布。第二种导热区分布方式,成环状分布在容器壁周向的导热区在一个导热区失效后,还可以对沿周向发挥超导效果,对食物进行加热,食物加热均匀度更好。
[0023]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至少两个导热区的高度相同。至少两个导热区高度相同,在沿容器壁高度方向上对食物均匀加热。
[0024]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容器壁上的导热脉管分区设置形成第一导热区和第二导热区,所述第一导热区包括至少两个第一环形导热区,所述第二导热区包括至少两个第二环形导热区,所述至少两个第一环形导热区和所述至少两个第二环形导热区在所述容器壁的高度方向上交替分布。第三种导热区分布方式,第一环形导热区和第二环形导热区交替分布,在其中一个导热区出现破损后,其他导热区还能传导热量,并且可以将热量较为均匀的辐射到出现破损的导热区,使得整个烹饪容器任然具有较高的均热效果。
[0025]进一步的方案中,相邻两个导热区之间设有在导热脉管成形后阻止两个导热区连通的隔断部。在制作烹饪容器是可以只设置一个吹胀入口,在吹胀完成后再利用隔断部分隔出导热区,降低加工难度。
[0026]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容器壁包括内层壁和复合在所述内层壁外侧的外层壁,所述外层壁胀形形成所述导热脉管,所述隔断部由所述内层壁和所述外层壁通过焊接或者机
械压接形成。利用焊接或者机械压接的方式操作简单,并不会过多增加制造成本,并且焊接或者机械压接方式形成隔断部能够承受较大的压力,在导热脉管受热增压后任然可以保持两个相邻导热区的隔断。
[0027]进一步的方案中,每个导热区的导热脉管均连接有用于吹胀介质进入的吹胀入口。为每个导热区的导热脉管单独设置吹胀入口,确保每个导热区都能完整成型,并且相对于一个吹胀入口成型更快,而且省去了在吹胀后再进行隔断操作的步骤。
[0028]烹饪器具,包括器具本体和盖体,所述器具本体设有容腔,所述容腔中设有上述的烹饪容器。采用上述烹饪容器的烹饪器具,即使其中一个烹饪容器的导热区受损,也不会影响到整个烹饪器具的正常工作,任然可以正常均匀的加热食物,延长烹饪器具使用寿命。
[0029]本技术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003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
[0031]图1为本技术烹饪容器实施例一的主视图;
[0032]图2为本技术烹饪容器实施例一的立体图;
[0033]图3为本技术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烹饪容器,包括围成筒状的容器壁100,所述容器壁100具有中空且凸出于容器壁100外表面的导热脉管110,所述导热脉管110内填充有导热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壁100上的导热脉管110分区设置形成至少两个导热区120,所述至少两个导热区120的导热脉管110彼此独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导热区120沿所述容器壁100的周向分布。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导热区120的覆盖面积相同。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区120沿所述容器壁100的周向设置成环状,所述至少两个导热区120沿所述容器壁100的高度方向分布。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导热区120的高度相同。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壁100上的导热脉管110分区设置形成第一导热区121和第二导热区12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泽春王翔王红林王源
申请(专利权)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