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液结构复合板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3375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6: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吸液结构复合板材,包括板材主体,板材主体表面为孔隙结构层,板材主体内部为组合结构,组合结构上层为带孔隙结构金属片,带孔隙结构金属片底部为金属粉末。该吸液结构复合板材一层或多层带孔隙结构金属片与一层金属粉末通过高温条件下利用原子扩散或钎剂粘合组成,具有较好的抗重力、强吸液力、孔隙储液能力和较快回液速度效果,折弯成型过程中带孔隙结构金属片与金属粉末的弯曲拉伸更贴合强度可靠,提升了相变散热器的稳定性,其作为预制吸液结构,可以通过裁剪制作成任意需要形状,节约相变散热器复杂结构吸液结构制造成本,利用低温焊接、激光焊接、铆合等方式组装,免去了相变散热器主体结构高温制程的工艺。程的工艺。程的工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吸液结构复合板材


[0001]本技术属于新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吸液结构复合板材。

技术介绍

[0002]电子设备的小型化趋势正在持续增加所有封装级别的功率密度。有效散热对于电子产品的稳定运行和长期可靠性而言至关重要。传统散热器靠着金属传导并增大表面面积已经不能完全满足芯片的散热需求。相变散热器利用物质相态变化,施放潜热尤为高效,将高功率密度区域的热量扩散传导到更大空间是目前较先进的散热技术。
[0003]相变散热器主要具体代表有:热管、均温板、虹吸散热器、吹胀板、重力热管、重力液冷板等。其主要结构是蒸发结构、冷凝结构、吸液结构、相变介质,部分应用还有绝热结构。其中吸液结构作为发散、传导、吸收相变介质的功能结构尤为重要。
[0004]目前传统的吸液结构大多是单一多孔物体固定放置于相变散热器内部,比如纤维线束、编织网、烧结粉末固定放置于热管、均温板、虹吸散热器、吹胀板、重力热管、重力液冷板内部作为吸液结构。存在诸多限制条件和工艺加工上的问题,比如纤维线束吸液结构抗重力能力弱,编织网吸液结构回液效率低,烧结粉末结构工艺复杂成本高等问题。因此需要一款新型的吸液结构复合板材来解决上述问题,满足人们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液结构复合板材,以解决其抗重力能力弱和回液效率低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吸液结构复合板材,包括板材主体,所述板材主体表面为孔隙结构层,所述板材主体内部为组合结构,所述组合结构上层为带孔隙结构金属片,所述带孔隙结构金属片底部为金属粉末。
[0007]优选的,所述板材主体一层或多层带孔隙结构金属片片与一层金属粉末通过高温条件下利用原子扩散或钎剂粘合组成。
[0008]优选的,所述板材主体的带孔隙结构金属片是由冲裁、压合扩散、缠绕编织而成的带有孔隙结构金属预制片材,材料厚度在0.025~1mm。
[0009]优选的,所述金属粉末是粒径在20um~325um按照实际需求抗重力、回液速率调整筛选而定。
[0010]优选的,所述带孔隙结构金属片和金属粉末形成的组合结构通过高温条件下利用原子扩散或钎剂粘合组成。
[0011]优选的,所述带孔隙结构金属片由铜、铜合金、铝、铝合金、钛、钛合金、镁合金、不锈钢材料等材料构成。
[0012]优选的,所述金属粉末由铜、铜合金、铝、铝合金、钛、钛合金、镁合金、不锈钢材料等材料构成。
[0013]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种吸液结构复合板材一层或多层带孔隙结构金
属片与一层金属粉末通过高温条件下利用原子扩散或钎剂粘合组成,具有较好的抗重力、强吸液力、孔隙储液能力和较快回液速度效果,折弯成型过程中带孔隙结构金属片与金属粉末的弯曲拉伸更贴合强度可靠,极大的提升了相变散热器的稳定性,其作为预制吸液结构,可以通过裁剪制作成任意需要形状,节约相变散热器复杂结构吸液结构制造成本,利用低温焊接、激光焊接、铆合等方式组装,免去了相变散热器主体结构高温制程的工艺。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中孔隙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中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中俯视结构图。
[0018]图中:1

板材主体,2

孔隙结构层,3

组合结构,301

带孔隙结构金属片,302

金属粉末。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

图4所示的一种吸液结构复合板材,包括
[0021]板材主体1,板材主体1表面为孔隙结构层2,板材主体1内部为组合结构3,组合结构3上层为带孔隙结构金属片301,带孔隙结构金属片301底部为金属粉末302。
[0022]具体的,板材主体1一层或多层带孔隙结构金属片片与一层金属粉末302通过高温条件下利用原子扩散或钎剂粘合组成。
[0023]具体的,板材主体1的带孔隙结构金属片301是由冲裁、压合扩散、缠绕编织而成的带有孔隙结构金属预制片材,材料厚度在0.025~1mm。
[0024]具体的,金属粉末302是粒径在20um~325um按照实际需求抗重力、回液速率调整筛选而定。
[0025]具体的,带孔隙结构金属片301和金属粉末302形成的组合结构3通过高温条件下利用原子扩散或钎剂粘合组成。
[0026]具体的,带孔隙结构金属片301由铜、铜合金、铝、铝合金、钛、钛合金、镁合金、不锈钢材料等材料构成。
[0027]具体的,金属粉末302由铜、铜合金、铝、铝合金、钛、钛合金、镁合金、不锈钢材料等材料构成。
[0028]工作原理:该吸液结构复合板材在使用过程中,由一层或多层带孔隙结构金属片301与一层金属粉末302通过高温条件下利用原子扩散或钎剂粘合组成,具有较好的抗重力、强吸液力、孔隙储液能力和较快回液速度效果,折弯成型过程中带孔隙结构金属片301与金属粉末302的弯曲拉伸更贴合强度可靠,极大的提升了相变散热器的稳定性,一层或多层带孔隙结构金属片301与一层金属粉末302组合结构3,折弯成型过程中一层或多层带孔
隙结构金属片301与金属粉末302的弯曲拉伸更贴合强度可靠,极大的提升了相变散热器的稳定性,其作为预制吸液结构,可以通过裁剪制作成任意需要形状,节约相变散热器复杂结构吸液结构制造成本,利用低温焊接、激光焊接、铆合等方式组装,免去了相变散热器主体结构高温制程的工艺。
[002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液结构复合板材,其特征在于:包括板材主体(1),所述板材主体(1)表面为孔隙结构层(2),所述板材主体(1)内部为组合结构(3),所述组合结构(3)上层为带孔隙结构金属片(301),所述带孔隙结构金属片(301)底部为金属粉末(302),所述板材主体(1)一层或多层带孔隙结构金属片片与一层金属粉末(302)通过高温条件下利用原子扩散或钎剂粘合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液结构复合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主体(1)的带孔隙结构金属片(301)是由冲裁、压合扩散、缠绕编织而成的带有孔隙结构金属预制片材,材料厚度在0.025~1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液结构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明哲张于光
申请(专利权)人:联德电子科技常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