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异形铸件的内表面打磨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3314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6: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磨削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异形铸件的内表面打磨设备,包括中心轴、打磨机构和调节机构,中心轴沿左右方向延伸,中心轴在外部的驱动元件的的驱动下转动并从右向左进给;打磨机构均包括两个打磨单元,在随中心轴转动且铸件内表面直径不同导致两个打磨单元的摆臂摆幅不同时,调节机构使摆幅较大打磨单元的质心更加靠近中心轴,通过减小其离心力来减小该打磨单元对铸件内表面的作用力,从而减小该打磨单元对铸件内表面的磨削量;且调节机构使摆幅较小的打磨单元的质心更加远离中心轴,通过增加其离心力来增加该打磨单元对铸件内表面的作用力,从而增加该打磨单元对铸件内表面的磨削量,以在整体上减小铸件内表面的形变程度。形变程度。形变程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异形铸件的内表面打磨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磨削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异形铸件的内表面打磨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铸件在初步制作完成后表面粗糙不平,需要进行磨削加工才能出成品,一般主要通过电动打磨机进行打磨,在对异形铸件,如锥形铸件的内表面进行打磨时,需要可回转的磨削机构进行打磨,以保证内孔的圆度,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110732920B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就公开了一种铸造件内孔离心式打磨装置,利用打磨杆转动时在离心作用下的摆动使打磨杆端部的打磨球抵接,打磨球随打磨杆转动时对铸件内表面的回转面进行打磨,这种方式虽然能保证内孔的圆度,但会造成铸件内孔的形变程度进一步增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专利技术人发现,通过离心力驱动打磨球磨削内孔壁时,对应的内孔直径越大,打磨球的离心力越大,对铸件内表面的作用力越大,磨削加工量越大,在磨削异形铸件如锥形内表面的铸件时,会造成锥形内表面的锥形角进一步增加,使铸件的内表面形变程度较大。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异形铸件的内表面打磨设备,以解决现有打磨装置打磨异形铸件内表面会造成铸件内表面形变程度增大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异形铸件的内表面打磨设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异形铸件的内表面打磨设备,包括中心轴、打磨机构和调节机构,中心轴沿左右方向延伸,中心轴上固定安装有与中心轴同轴的两个套环;中心轴在外部的驱动元件的的驱动下转动并从右向左进给;打磨机构有多个,多个打磨机构绕中心轴周向均匀分布,每个打磨机构均包括两个打磨单元,每个打磨单元均包括摆臂、打磨轮和配重块,摆臂的两端分别为内端和外端,两个打磨单元的摆臂的内端分别绕参考轴向转动安装于两个套环的外侧,其中,参考轴向与中心轴的轴线垂直;打磨轮绕参考轴向转动安装于摆臂外端;配重块沿摆臂长度方向滑动安装于摆臂;初始状态下,同一打磨机构的两个打磨单元左右对称分布;两个打磨单元随中心轴同步转动时,摆臂的外端在离心作用下绕摆臂的内端向远离中心轴的轴线方向摆动至打磨轮与铸件内表面抵接,使打磨轮随中心轴转动时打磨铸件内表面;调节机构有多个,每个调节机构设置于同一打磨机构的两个打磨单元之间;在同一打磨机构的两个摆臂摆动幅度不同时,调节机构使摆幅较大的摆臂上的配重块向靠近摆臂内端方向滑动,进而减小其离心力,从而减小与之连接的打磨轮对铸件内表面的作用力;且调节机构使摆幅较小的摆臂上的配重块向靠近摆臂外端方向滑动,进而增加其离心力,从而增加与之连接的打磨轮对铸件内表面的作用力。
[0006]进一步地,两个套环分别为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且第一套环位于第二套环左侧;两个打磨单元分别为第一打磨单元和第二打磨单元,第一打磨单元的摆臂的内端绕第一转轴转动安装于第一套环,第二打磨单元的摆臂的内端绕第二转轴转动安装于第二套环;调节机构包括差速组件、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差速组件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
第一齿板、第二齿板、第三齿板和转轮;第一齿轮转动安装于第一转轴并与第一打磨单元的摆臂的内端固定连接,第二齿轮转动安装于第二转轴并与第二打磨单元的摆臂的内端固定连接,且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直径和模数均相同;第一齿板、第二齿板和第三齿板均沿左右方向延伸,且均可左右滑动地安装于中心轴;且第一齿板与第一齿轮上侧啮合,第二齿板与第二齿轮下侧啮合;第三齿板与第一齿板固定连接且位于第三齿板右侧;转轮绕参考轴向转动安装于第二齿板,并随第二齿板同步左右移动,转轮与第三齿板啮合;两个打磨单元的摆臂外端向远离中心轴轴线方向摆动时,分别通过带动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转动使第一齿板、第二齿板和第三齿板均向右移动;第一打磨单元的摆臂摆幅较大时,第一齿板和第三齿板向右移动的位移大于第二齿板向右移动的位移,第三齿板相对于转轮向右移动使转轮沿第一转向转动;第二打磨单元的摆臂摆幅较大时,第二齿板向右移动的位移大于第一齿板和第三齿板向右移动的位移,转轮相对于第三齿板向右移动使转轮沿第二转向转动;转轮沿第一转向转动时通过第一传动组件使第一打磨单元的配重块向靠近摆臂内端方向移动,并通过第二传动组件使第二打磨单元的配重块向靠近摆臂外端方向移动;转轮沿第二转向转动时通过第一传动组件使第一打磨单元的配重块向靠近摆臂外端方向移动,并通过第二传动组件使第二打磨单元的配重块向靠近摆臂内端方向移动。
[0007]进一步地,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结构相同,均包括伸缩套杆、端面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板和第一传动带;伸缩套杆沿左右方向延伸,伸缩套杆的两端均设置有锥齿轮,转轮的端部设置有与之同轴的锥齿轮,第一传动组件的端面齿轮与第一齿轮同轴且固定连接,第二传动组件的端面齿轮与第二齿轮同轴且固定连接;第一传动组件的伸缩套杆位于转轮与第一传动组件的端面齿轮之间,第二传动组件的伸缩套杆位于转轮与第二传动组件的端面齿轮之间,伸缩套杆具有弹性且可伸缩,并使其两端的锥齿轮分别与转轮端部的锥齿轮和端面齿轮保持啮合;第四齿板沿摆臂的延长方向延伸,第四齿板与配重块固定连接,第三齿轮绕参考轴向转动安装于摆臂并与第四齿板啮合;第三齿轮与端面齿轮通过第一传动带连接,使得第三齿轮与端面齿轮同步转动;转轮转动时,通过伸缩套杆、端面齿轮、第一传动带和第三齿轮的传动带动第四齿板沿摆臂滑动,进而带动配重块沿摆臂滑动。
[0008]进一步地,摆臂与中心轴通过复位组件连接,中心轴转动停止后,复位组件促使摆臂的外端绕摆臂的内端向靠近中心轴轴线方向摆动至初始位置。
[0009]进一步地,调节机构还包括两个拨轮组件,摆臂的外端绕其内端向靠近中心轴的轴线方向摆动复位时,每个拨轮组件对应使一个打磨轮转动预设角度。
[0010]进一步地,两个拨轮组件分别作用于同一打磨机构的两个打磨轮,每个拨轮组件均包括传动杆、传动轴、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和第二传动带,两个拨轮组件的传动杆分别与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的第四齿板连接,传动轴绕参考轴向转动安装于摆臂的外端,传动杆与传动轴摩擦接触,传动杆随第四齿板移动时带动传动轴同步转动;第一传动轮转动安装于传动轴且与传动轴之间设置有单向轴承,单向轴承使传动轴在沿某一方向转动时带动第一传动轮转动,并在沿另一方向转动时在第一传动轮内空转;第二传动轮绕参考轴向转动安装于摆臂,打磨轮固定安装于第二传动轮并与第二传动轮同轴,第二传动轮与第一传动轮通过第二传动带连接。
[0011]进一步地,两个拨轮组件分别为第一拨轮组件和第二拨轮组件,第一拨轮组件作
用于第一打磨单元,且第一拨轮组件的传动杆与第一传动组件的第四齿板连接;第二拨轮组件作用于第二打磨单元,且第二拨轮组件的传动杆与第二传动组件的第四齿板连接;在打磨左端大、右端小的铸件内表面时,中心轴转动使摆臂的外端绕摆臂的内端向远离中心轴的轴线转动,且第一打磨单元的摆臂的摆幅大于第二打磨单元的摆臂的摆幅,第一拨轮组件的传动杆随第一传动组件的第四齿板向靠近摆臂的外端滑动时,第一拨轮组件的单向轴承使得第一拨轮组件的传动轴在第一拨轮组件的第一传动轮内空转;第二拨轮组件的传动杆随第二传动组件的第四齿板向靠近摆臂的内端滑动时,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异形铸件的内表面打磨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轴、打磨机构和调节机构,中心轴沿左右方向延伸,中心轴上固定安装有与中心轴同轴的两个套环;中心轴在外部的驱动元件的的驱动下转动并从右向左进给;打磨机构有多个,多个打磨机构绕中心轴周向均匀分布,每个打磨机构均包括两个打磨单元,每个打磨单元均包括摆臂、打磨轮和配重块,摆臂的两端分别为内端和外端,两个打磨单元的摆臂的内端分别绕参考轴向转动安装于两个套环的外侧,其中,参考轴向与中心轴的轴线垂直;打磨轮绕参考轴向转动安装于摆臂外端;配重块沿摆臂长度方向滑动安装于摆臂;初始状态下,同一打磨机构的两个打磨单元左右对称分布;两个打磨单元随中心轴同步转动时,摆臂的外端在离心作用下绕摆臂的内端向远离中心轴的轴线方向摆动至打磨轮与铸件内表面抵接,使打磨轮随中心轴转动时打磨铸件内表面;调节机构有多个,每个调节机构设置于同一打磨机构的两个打磨单元之间;在同一打磨机构的两个摆臂摆动幅度不同时,调节机构使摆幅较大的摆臂上的配重块向靠近摆臂内端方向滑动,进而减小其离心力,从而减小与之连接的打磨轮对铸件内表面的作用力;且调节机构使摆幅较小的摆臂上的配重块向靠近摆臂外端方向滑动,进而增加其离心力,从而增加与之连接的打磨轮对铸件内表面的作用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异形铸件的内表面打磨设备,其特征在于:两个套环分别为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且第一套环位于第二套环左侧;两个打磨单元分别为第一打磨单元和第二打磨单元,第一打磨单元的摆臂的内端绕第一转轴转动安装于第一套环,第二打磨单元的摆臂的内端绕第二转轴转动安装于第二套环;调节机构包括差速组件、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差速组件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齿板、第二齿板、第三齿板和转轮;第一齿轮转动安装于第一转轴并与第一打磨单元的摆臂的内端固定连接,第二齿轮转动安装于第二转轴并与第二打磨单元的摆臂的内端固定连接,且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直径和模数均相同;第一齿板、第二齿板和第三齿板均沿左右方向延伸,且均可左右滑动地安装于中心轴;且第一齿板与第一齿轮上侧啮合,第二齿板与第二齿轮下侧啮合;第三齿板与第一齿板固定连接且位于第三齿板右侧;转轮绕参考轴向转动安装于第二齿板,并随第二齿板同步左右移动,转轮与第三齿板啮合;两个打磨单元的摆臂外端向远离中心轴轴线方向摆动时,分别通过带动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转动使第一齿板、第二齿板和第三齿板均向右移动;第一打磨单元的摆臂摆幅较大时,第一齿板和第三齿板向右移动的位移大于第二齿板向右移动的位移,第三齿板相对于转轮向右移动使转轮沿第一转向转动;第二打磨单元的摆臂摆幅较大时,第二齿板向右移动的位移大于第一齿板和第三齿板向右移动的位移,转轮相对于第三齿板向右移动使转轮沿第二转向转动;转轮沿第一转向转动时通过第一传动组件使第一打磨单元的配重块向靠近摆臂内端方向移动,并通过第二传动组件使第二打磨单元的配重块向靠近摆臂外端方向移动;转轮沿第二转向转动时通过第一传动组件使第一打磨单元的配重块向靠近摆臂外端方向移动,并通过第二传动组件使第二打磨单元的配重块向靠近摆臂内端方向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异形铸件的内表面打磨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结构相同,均包括伸缩套杆、端面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板和第一传动带;伸缩套杆沿左右方向延伸,伸缩套杆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乃勤
申请(专利权)人:泗洪晶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