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志英专利>正文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装置及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43153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6:09
本申请涉及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装置及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涉及混凝土作业的领域,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装置包括:测温管;盖板,盖合于测温管的开口处;温度检测单元,设于测温管内且沿测温管的轴向呈间隔设置;第一丝杆,贯穿盖板,第一丝杆沿周向与盖板转动连接且沿轴向相对盖板固定;第二丝杆,贯穿盖板,第二丝杆沿周向与盖板转动连接且沿轴向相对盖板固定;顶板,顶板套设于第一丝杆与第二丝杆上,顶板与第一丝杆螺纹连接,顶板沿轴向与第二丝杆滑移连接;以及底板,套设于第一丝杆与第二丝杆上,底板与第二丝杆螺纹连接,底板沿轴向与第一丝杆滑移连接;顶板与底板之间设有冷却空间。本申请具有提高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效果。量的效果。量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装置及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混凝土作业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装置及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时,对其温度控制十分严格,需要将混凝土内部温度控制在设计允许范围内。水泥在水化过程中要释放出一定的热量,而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断面较厚,表面系数相对较小,所以水泥产生的热量聚集在结构内部不易散失,因此大体积混凝土的前期温度控制实质就是降温过程,也即对混凝土进行冷却。
[0003]为控制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相关技术中,通常在每浇筑一层混凝土后,在混凝土上铺设冷却水循环管网,并利用温度检测装置对混凝土进行温度的实时监测,便于及时调整冷却水循环管内的流量,使混凝土内部温差不会超过标准。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上述方式会造成冷却水循环管的浪费,同时冷却水循环管铺设太多会影响混凝土浇筑后的整体质量,尚有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节省冷却水循环管网的成本,提高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本申请提供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装置及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装置,包括:测温管,上端开口;盖板,盖合于所述测温管的开口处;温度检测单元,设于所述测温管内且沿所述测温管的轴向呈间隔设置;第一丝杆,贯穿所述盖板,所述第一丝杆的轴线与所述测温管的轴线互相平行,所述第一丝杆沿周向与所述盖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丝杆沿轴向相对所述盖板固定;第二丝杆,贯穿所述盖板,所述第二丝杆的轴线与所述测温管的轴线互相平行,所述第二丝杆沿周向与所述盖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丝杆沿轴向相对所述盖板固定;顶板,设于所述测温管内,所述顶板套设于所述第一丝杆与所述第二丝杆上,所述顶板与所述第一丝杆螺纹连接,所述顶板沿轴向与所述第二丝杆滑移连接;以及底板,设于所述顶板的下侧,所述底板套设于所述第一丝杆与所述第二丝杆上,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二丝杆螺纹连接,所述底板沿轴向与所述第一丝杆滑移连接;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之间设有冷却空间,所述冷却空间随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的间距做正相关变化。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丝杆可驱使顶板升降,第二丝杆可驱使底板升降,使得冷却空间所在高度与冷却空间的高度可以根据需要调节,以对需要降温的区域降温,实现了对不同高度的区域以及不同大小的区域降温。同时,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无需预
埋冷却水循环管,减少了冷却水循环管的铺设成本,提高了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0008]可选的,所述底板与所述顶板之间设有冷却盘管,所述冷却盘管环绕于所述第一丝杆与所述第二丝杆的外侧,所述冷却盘管的一端随所述底板同步移动,所述冷却盘管的另一端随所述顶板同步移动,所述冷却盘管的两端与冷却水循环管连接,所述冷却空间为所述冷却盘管的内部空间。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冷却空间可以随顶板与底板的间距做正相关变化。
[0010]可选的,所述冷却盘管的相邻层之间设有弹性件。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相邻冷却盘管的间距大致保持一致,提高了冷却空间降温效果的均匀性。
[0012]可选的,所述顶板的下侧设有第一环板和第二环板,所述第一环板套设于所述第一丝杆与所述第二丝杆上,所述第二环板套设于所述第一环板的外侧;所述底板的上侧设有第三环板和第四环板,所述第三环板套设于所述第一丝杆与所述第二丝杆上,所述第四环板套设于所述第三环板的外侧,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所述第一环板、所述第二环板、所述第三环板、所述第四环板配合形成冷却腔,所述冷却腔具有与冷却水循环管连接的进水口和出水口。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冷却空间可以随顶板与底板的间距做正相关变化。
[0014]可选的,所述进水口设于所述底板上,所述出水口设于所述顶板上。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却水从下侧流入冷却腔,从上侧流出冷却腔,使得冷却水得到了充分利用。
[0016]可选的,所述第一丝杆与所述第二丝杆的旋向呈相反设置,所述第一丝杆上套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可随所述第一丝杆同步转动,所述第二丝杆上套设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随所述第二丝杆同步转动,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互相啮合。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驱使第一丝杆或第二丝杆中的一个转动时,即可通过第一丝杆与第二丝杆驱使顶板与底板同步升降。
[0018]可选的,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丝杆的连接处的转换机构,所述转换机构包括转换轴,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丝杆的连接处设有转换孔,所述转换孔包括设于所述第一齿轮内侧壁上的劣弧部和设于所述第一丝杆上的优弧部,所述转换轴穿设于所述转换孔内且可于所述转换孔内转动,所述转换轴与所述转换孔相适配,所述转换轴上具有一转换面,所述转换面正对所述劣弧部时,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丝杆转动连接,所述转换面偏离所述劣弧部时,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丝杆同步转动。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第一丝杆与第二丝杆即可同步驱动,也可分开驱动,提高了第一丝杆与第二丝杆驱动的灵活性。
[0020]可选的,所述盖板的上侧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有第一驱动源,所述第一驱动源与所述第一丝杆传动连接,所述支撑板上设有第二驱动源,所述第二驱动源与所述第二丝杆传动连接。
[0021]可选的,所述转换机构还包括:拨动杆,固定于所述转换轴的外周壁上,所述转换面为两个,两所述转换面互相平
行,所述拨动杆位于两所述转换面之间,所述第一丝杆的外周壁上设有两个供所述拨动杆嵌入的嵌槽,两所述嵌槽对称设于所述优弧部的两侧;离合套,套设于所述第一丝杆的上端且与所述第一驱动源传动连接,所述离合套与所述第一丝杆转动连接,所述离合套上设有驱动槽,所述拨动杆穿设于所述驱动槽中;复位弹性件,一端与所述第一丝杆固定且另一端与所述拨动杆固定,所述复位弹性件使得所述拨动杆保持有移动至两所述嵌槽中间的趋势;以及驱动块,所述第一驱动源的输出轴外周壁上设有滑动槽,所述离合套的内周壁上具有一挡块,所述驱动块设于所述滑动槽内,所述第一驱动源的输出轴转动时,所述驱动块可滑出所述滑动槽与所述挡块互相限位,所述滑动槽内设有一引导所述驱动块收纳于所述滑动槽内的引导面;所述拨动杆插入所述嵌槽内时,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丝杆转动连接;所述拨动杆位于两所述嵌槽中间时,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丝杆同步转动。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第一丝杆与第二丝杆从同步驱动至分开驱动的自动控制,提高了第一丝杆与第二丝杆驱动的灵活性。
[0023]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使用如上所述的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装置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混凝土配制,根据施工要求配制混凝土;S2、混凝土浇筑,划分施工段,一个施工段内混凝土一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测温管(10),上端开口;盖板(20),盖合于所述测温管(10)的开口(11)处;温度检测单元(30),设于所述测温管(10)内且沿所述测温管(10)的轴向呈间隔设置;第一丝杆(40),贯穿所述盖板(20),所述第一丝杆(40)的轴线与所述测温管(10)的轴线互相平行,所述第一丝杆(40)沿周向与所述盖板(20)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丝杆(40)沿轴向相对所述盖板(20)固定;第二丝杆(50),贯穿所述盖板(20),所述第二丝杆(50)的轴线与所述测温管(10)的轴线互相平行,所述第二丝杆(50)沿周向与所述盖板(20)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丝杆(50)沿轴向相对所述盖板(20)固定;顶板(60),设于所述测温管(10)内,所述顶板(60)套设于所述第一丝杆(40)与所述第二丝杆(50)上,所述顶板(60)与所述第一丝杆(40)螺纹连接,所述顶板(60)沿轴向与所述第二丝杆(50)滑移连接;以及底板(70),设于所述顶板(60)的下侧,所述底板(70)套设于所述第一丝杆(40)与所述第二丝杆(50)上,所述底板(70)与所述第二丝杆(50)螺纹连接,所述底板(70)沿轴向与所述第一丝杆(40)滑移连接;所述顶板(60)与所述底板(70)之间设有冷却空间(61),所述冷却空间(61)随所述顶板(60)与所述底板(70)的间距做正相关变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70)与所述顶板(60)之间设有冷却盘管(62),所述冷却盘管(62)环绕于所述第一丝杆(40)与所述第二丝杆(50)的外侧,所述冷却盘管(62)的一端随所述底板(70)同步移动,所述冷却盘管(62)的另一端随所述顶板(60)同步移动,所述冷却盘管(62)的两端与冷却水循环管(90)连接,所述冷却盘管(62)内的空间为冷却空间(6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盘管(62)的相邻层之间设有弹性件(62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60)的下侧设有第一环板(63)和第二环板(64),所述第一环板(63)套设于所述第一丝杆(40)与所述第二丝杆(50)上,所述第二环板(64)套设于所述第一环板(63)的外侧;所述底板(70)的上侧设有第三环板(71)和第四环板(72),所述第三环板(71)套设于所述第一丝杆(40)与所述第二丝杆(50)上,所述第四环板(72)套设于所述第三环板(71)的外侧,所述顶板(60)与所述底板(70)、所述第一环板(63)、所述第二环板(64)、所述第三环板(71)、所述第四环板(72)配合形成冷却腔(611),所述冷却腔(611)具有与冷却水循环管(90)连接的进水口(6111)和出水口(611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6111)设于所述底板(70)上,所述出水口(6112)设于所述顶板(60)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丝杆(40)与所述第二丝杆(50)的旋向呈相反设置,所述第一丝杆(40)上套设有第一齿轮(41),所述第一齿轮(41)可随所述第一丝杆(40)同步转动,所述第二丝杆(50)上套设有第二齿轮(51),所述第二齿轮(51)随所述第二丝杆(50)同步转动,所述第一齿轮(41)与所述第二齿
轮(51)互相啮合。7.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翠香方海艇马坤
申请(专利权)人:李志英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