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汽车内饰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28400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6: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汽车内饰件,包括内饰件本体,所述内饰件本体由外至内依次包括:第一纤维层、填充层、第二纤维层和包芯棉层,其中,所述填充层包括夹层布,所述夹层布中由外至内包括石棉层、乳胶层和海绵层,所述填充层包括所述第一纤维层包括碳纤维层,以及所述第二纤维层包括玻璃纤维层;该汽车内饰件在满足内饰件力学性能的前提下,仅在内饰件的外观面使用碳纤维材料,使得该汽车内饰件不仅具有纯碳纤维材料的外观,且降低了内饰件的成本,进一步扩大该汽车内饰件的适用性。的适用性。的适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汽车内饰件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内饰领域,尤其涉及具有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汽车内饰件。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电动汽车为了提高续航能力,对产品减重有较大的需求。碳纤维复合材料由于其质轻高强和外观优美等特点备受关注,但碳纤维复合材料一般由树脂包裹大量的碳纤维而成,由于碳纤维成本较高,难以大规模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具有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汽车内饰件,该汽车内饰件仅在其外观面使用碳纤维材料,其他部分使用玻璃纤维或其他纤维材料进行替代,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具有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汽车内饰件,包括内饰件本体,所述内饰件本体由外至内依次包括:第一纤维层、填充层、第二纤维层和包芯棉层,其中,所述填充层包括夹层布,所述夹层布中由外至内包括石棉层、乳胶层和海绵层,所述第一纤维层包括碳纤维层,以及所述第二纤维层包括玻璃纤维层。
[0006]优选地,所述第二纤维层还包括金属纤维层。
[0007]优选地,所述填充层还包括防水层,所述防水层、石棉层、乳胶层和海绵层依次由外至内叠加。
[0008]优选地,所述防水层包括聚氨酯。
[0009]优选地,所述防水层还包括聚四氟乙烯分散树脂。
[0010]优选地,所述内饰件本体内包括碳纤维的含量为:20%至40%。
[0011]优选地,所述夹层布为网格状结构。
[0012]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之一:
[0013]本技术公开的具有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汽车内饰件,该汽车内饰件在满足内饰件力学性能的前提下,仅在内饰件的外观面使用碳纤维材料,使得该汽车内饰件不仅具有纯碳纤维材料的外观,且降低了内饰件的成本,进一步扩大该汽车内饰件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具有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汽车内饰件的层叠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具有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汽车内饰件的具体层叠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具有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汽车内饰件的具体层叠结
构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
[0018]10、第一纤维层;110、碳纤维层;20、填充层;210、石棉层;220、乳胶层;230、海绵层;30、第二纤维层;310、玻璃纤维层;40、包芯棉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纯碳纤维汽车内饰是汽车碳纤维通过专用的磨具进行压造而成,具有轻量化的特点,但是价格昂贵一般只在顶级车辆上进行配置。普通轿车为了追求碳纤维的质感通过在原车内饰件上贴上一层碳纤维贴纸,而碳纤维贴纸经过一段时间后被氧化,降低驾乘人员体验。
[0021]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汽车内饰件,该汽车内饰件仅在其外观面使用碳纤维材料,也就是该汽车内饰件可以给到驾乘人员与纯碳纤维汽车内饰相同的视觉与触感体验,同时降低了汽车内饰件的成本,以使得该汽车内饰件可适用于普通轿车上。
[0022]下面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具有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汽车内饰件。
[0023]具体的,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汽车内饰件,包括内饰件本体,所述内饰件本体由外至内依次包括:第一纤维层10、填充层20、第二纤维层30和包芯棉层40,其中,所述填充层20包括夹层布,所述夹层布中由外至内包括石棉层210、乳胶层220和海绵层230,所述第一纤维层10包括碳纤维层110,以及所述第二纤维层30包括玻璃纤维层310。
[0024]也就是说,利用玻璃纤维代替部分碳纤维,玻璃纤维相比于碳纤维其性脆且耐磨性较差,当将玻璃纤维设置于汽车内饰件的内部同时碳纤维层位于外观面,使得驾乘人员获得与纯碳纤维汽车内饰相同的视觉与触感体验,同时降低了汽车内饰件的成本。
[0025]在填充层20中设置夹层布,并在夹层布中设有石棉层210、乳胶层220和海绵层230提高该汽车内饰件的防火能力、隔音效果以及使得该汽车内饰件更具有坚固韧性,进一步提高该汽车内饰件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夹层布为网格状结构,网格状结构的夹层布提高该汽车内饰件使得填充层20更具稳定性,进一步提高该汽车内饰件的坚固性。
[002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纤维层30还包括金属纤维层。金属纤维层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与耐腐蚀性能,当然第二纤维层30并不仅限于金属纤维层,根据具体的需求第二纤维层30还可以为其他纤维层,本技术不做限定。
[002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填充层20还包括防水层,所述防水层、石棉层210、乳胶层220和海绵层230依次由外至内叠加。进一步的,防水层包括聚氨酯,聚氨酯是具有热塑性线性结构,其具有较小的压缩变型性,以使得聚氨酯不仅具有较好的防水性,还具有隔热、抗震和隔音的效果。
[0028]作为可替换的,所述防水层包括聚四氟乙烯分散树脂。聚四氟乙烯分散树脂是由四氟乙烯在水介质中,并以全氟梭酸盐为分散剂,氟碳化合物为稳定剂,在过硫酸盐或其氧化还原休系的引发作用下进行聚合所得,分散液经凝聚、洗涤、干燥制得的白色松软颗粒状树脂。聚四氟乙烯分散树脂不仅具备极好的防水性且不受温度、频率的影响等。
[002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内饰件本体内包括碳纤维的含量为:20%至40%。也就是说,通过将部分碳纤维替换成玻璃纤维或其他纤维,使得内饰件本体中的碳纤维含量较少并位于外观面,从而在降低汽车内饰件成本的同时使得驾乘人员能体验到与纯碳纤维相同的视觉与触感体验。
[0030]以上所述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汽车内饰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饰件本体,所述内饰件本体由外至内依次包括:第一纤维层、填充层、第二纤维层和包芯棉层,其中,所述填充层包括夹层布,所述夹层布中由外至内包括石棉层、乳胶层和海绵层,所述第一纤维层包括碳纤维层,以及所述第二纤维层包括玻璃纤维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汽车内饰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纤维层还包括金属纤维层。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帅
申请(专利权)人:佛吉亚南京汽车部件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