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炉渣转运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42590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5: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炉渣转运系统,通过在转运罐下方设置滚轮和双出头电机,配合铁轨实现转运罐的运转操作,为保证多个转运罐多批次进行转运,从而设置下料区、转向区、等待区和收集区多个转运罐设置于等待区等待移动,并通过转向区的旋转台和支撑台使得转运罐实现转向操作,使得连接铁轨分别与第一铁轨、第二铁轨和第三铁轨连接,从而使得转运罐从转向区分别向下料区、等待区和收集区移动,通过转运区的设计实现了下料区、等待区和收集区空间位置的多变化,节省了工件,不用设计过长的转运线路,使得整个系统结构更为紧凑,进一步的通过在转运罐下方的底座上设置的定位块和固定臂实现转运罐的固定,避免其在移动和转向过程中发生偏移和倾倒。发生偏移和倾倒。发生偏移和倾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炉渣转运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炉渣回收运输
,特别涉及一种炉渣转运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炼铜炉渣是指炼铜过程金属料中的杂质被氧化剂氧化而生成的氧化物再与造渣剂和炉衬发生物理化学反应而形成的产物的总称。炉渣密度低于钢液,通常覆盖在钢液表面。炼铜的主要任务是最大限度地去除铜水中的有害杂质(硫、磷、气体和夹杂物等),这主要是依靠炉渣的精炼作用,故在熔炼过程中要不断地控制和调整炉渣的成分和温度。
[0003]在实际生产中,炉渣的转运大多是人工驾驶叉车拌匀转运罐,由于炉渣的温度较高且在大规模生产中炉渣较多,需要人工反复多次运输,这使得炉渣转运过程十分费力且不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出一种炉渣转运系统。
[0005]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包括转运组件、下料区、转向区、等待区和收集区;
[0007]所述等待区设置于转向区一侧,等待区与转向区之间设置有第一铁轨,收集区设置于转向区远离等待区的一侧,收集区与转向区之间设置有第二铁轨,收集区设置有龙门吊床,转向区、等待区和收集区位于同一直线上,下料区位于转向区一侧并与转向区、等待区和收集区所处直线垂直的位置,下料区与转向区之间设置有第三铁轨;
[0008]所述转向区包括安装地坑、旋转台和支撑台,旋转台设置于安装地坑内部,旋转台内部设置有旋转电机,支撑台设置于旋转台上方,支撑台下表面与旋转电机的驱动轴固定连接,支撑台上表面设置有连接铁轨,连接铁轨与第一铁轨、第二铁轨和第三铁轨位于同一平面上;
[0009]转运组件包括安装部、转运罐、滚轮和驱动组件,转运罐设置于安装部上方并与安装部固定连接,滚轮部分穿设于安装部远离转运罐的一端,驱动组件设置于安装部内部,滚轮与驱动组件固定连接,滚轮的外侧壁与第一铁轨、第二铁轨、第三铁轨和连接铁轨啮合。
[0010]进一步,所述支撑台中部沿竖直方向开设有一容置通道,容置通道位于连接铁轨之间,容置通道内部靠近支撑台上表面的位置设置有一定位块,定位块下方设置有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与定位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并带动定位块沿容置通道往复移动。
[0011]进一步,所述定位块远离第一气缸的一端面上设置有若干防滑突起。
[0012]进一步,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双出头电机,双出头电机的两个驱动轴分别与两个滚轮固定连接并带动滚轮在第一铁轨、第二铁轨、第三铁轨和连接铁轨上转动。
[0013]进一步,所述安装部内部开设有多个滑槽,滑槽的开口位于安装部上表面转运罐的外侧,安装部上表面设置有多个固定臂,固定臂靠近安装部的一端设置有一滑块,滑块经由开口设置于滑槽内部,滑槽内部沿水平方向设置有第二气缸,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与滑块
固定连接,并带动固定臂沿滑槽往复移动。
[0014]进一步,所述固定臂靠近转运罐外侧壁的一端面上设置有多个顶紧突起。
[0015]有益效果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通过在转运罐下方设置滚轮和双出头电机,配合铁轨实现转运罐的运转操作,为保证多个转运罐多批次进行转运,从而设置下料区、转向区、等待区和收集区多个转运罐设置于等待区等待移动,并通过转向区的旋转台和支撑台使得转运罐实现转向操作,使得连接铁轨分别与第一铁轨、第二铁轨和第三铁轨连接,从而使得转运罐从转向区分别向下料区、等待区和收集区移动,通过转运区的设计实现了下料区、等待区和收集区空间位置的多变化,节省了工件,不用设计过长的转运线路,使得整个系统结构更为紧凑,进一步的通过在转运罐下方的底座上设置的定位块和固定臂实现转运罐的固定,避免其在移动和转向过程中发生偏移和倾倒。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炉渣转运系统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转向区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滚轮和驱动组件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固定臂示意图。
[0022]图中,1、转运组件;11、安装部;111、滚轮;112、驱动组件;12、转运罐;131、滑槽;132、固定臂;133、滑块;134、第二气缸;2、等待区;21、第一铁轨;3、收集区;31、第二铁轨;4、下料区;41、第三铁轨;5、转向区;51、连接铁轨;52、安装地坑;53、旋转台;54、支撑台;55、容置通道;56、定位块;57、第一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内容。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部”、“底部”“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5]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的元件。
[0026]下面给出几个具体的实施例,用于详细介绍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0027]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本技术所述的炉渣转运系统包括转运组件1、下料区4、转向区5、等待区2和收集区3,等待区2设置于转向区5一侧,等待区2
与转向区5之间设置有第一铁轨21,收集区3设置于转向区5远离等待区2的一侧,收集区3与转向区5之间设置有第二铁轨31,收集区3设置有龙门吊床,转向区5、等待区2和收集区3位于同一直线上,下料区4位于转向区5一侧并与转向区5、等待区2和收集区3所处直线垂直的位置,下料区4与转向区5之间设置有第三铁轨41。优选的,下料区4、等待区2和收集区3分别通过铁轨连接并形成一T字形结构。
[0028]在上述实施例中,转运组件1包括安装部11、转运罐12、滚轮111和驱动组件112,转运罐12设置于安装部11上方并与安装部11固定连接,滚轮111部分穿设于安装部11远离转运罐12的一端,驱动组件112设置于安装部11内部,滚轮111与驱动组件112固定连接,滚轮111的外侧壁与第一铁轨21、第二铁轨31、第三铁轨41和连接铁轨51啮合。
[0029]转向区5包括安装地坑52、旋转台53和支撑台54,旋转台53设置于安装地坑52内部,旋转台53内部设置有旋转电机,支撑台54设置于旋转台53上方,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炉渣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运组件(1)、下料区(4)、转向区(5)、等待区(2)和收集区(3);所述等待区(2)设置于转向区(5)一侧,等待区(2)与转向区(5)之间设置有第一铁轨(21),收集区(3)设置于转向区(5)远离等待区(2)的一侧,收集区(3)与转向区(5)之间设置有第二铁轨(31),收集区(3)设置有龙门吊床,转向区(5)、等待区(2)和收集区(3)位于同一直线上,下料区(4)位于转向区(5)一侧并与转向区(5)、等待区(2)和收集区(3)所处直线垂直的位置,下料区(4)与转向区(5)之间设置有第三铁轨(41);所述转向区(5)包括安装地坑(52)、旋转台(53)和支撑台(54),旋转台(53)设置于安装地坑(52)内部,旋转台(53)内部设置有旋转电机,支撑台(54)设置于旋转台(53)上方,支撑台(54)下表面与旋转电机的驱动轴固定连接,支撑台(54)上表面设置有连接铁轨(51),连接铁轨(51)与第一铁轨(21)、第二铁轨(31)和第三铁轨(41)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转运组件(1)包括安装部(11)、转运罐(12)、滚轮(111)和驱动组件(112),转运罐(12)设置于安装部(11)上方并与安装部(11)固定连接,滚轮(111)部分穿设于安装部(11)远离转运罐(12)的一端,驱动组件(112)设置于安装部(11)内部,滚轮(111)与驱动组件(112)固定连接,滚轮(111)的外侧壁与第一铁轨(21)、第二铁轨(31)、第三铁轨(41)和连接铁轨(51)啮合。2.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东费云忠谭朝瑞范兴寿杨云浩武云强秀开玉
申请(专利权)人:易门铜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