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商用车驾驶室差动式随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41665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2: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本商用车驾驶室差动式随动系统,通过举升油缸将车辆的驾驶室从底盘上顶起,实现驾驶室的举升,通过第一单向阀、第一换向阀及第二换向阀的配合实现举升油缸的随动,使其能够随驾驶室上下浮动,提高行驶时驾驶室的稳定性,保证驾驶舒适性。最重要的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保证随动的同时还实现了驾驶室的差动举升效果,举升油缸的有杆腔的油液流出,并回流至第二换向阀的B口,然后继续从第二换向阀的A口流出,同样流入举升油缸的无杆腔中,这样就实现了差动控制,使得举升油缸伸长的速度更快,缩短驾驶室举升所需要的时间,提高效率。高效率。高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商用车驾驶室差动式随动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商用车驾驶室差动式随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商用车驾驶室的举升油缸一般上端固定在驾驶室上,下端固定在底盘车架上,其主要用于将驾驶室举升起来以便进行维修。驾驶室与底盘车架之间还设置有驾驶室悬置系统,在路面行驶时,驾驶室悬置系统对驾驶室进行减震,改善乘员的开车舒适性。但是此时举升油缸则会阻碍悬置系统的减震运动,降低减震效果,影响乘客的舒适性。
[0003]为此,相关领域内技术人员开发出了一种随动式的油缸,使之在可以举升的同时,又允许油缸中的活塞随驾驶室发生微小振动,保证缓震效果。例如,中国技术专利CN207261351U公开了一种油缸随动机构,该机构包括缸筒,缸筒的一端固定有底座,缸筒内还设有活塞,活塞内装配有活塞杆;活塞和缸筒内壁之间设有格莱圈,格莱圈和活塞将缸筒的内腔分隔为无杆腔与有杆腔,活塞的一端与活塞杆之间还设有Y形圈;活塞的另一端设有单向阀。本技术当驾驶室上浮动时会拉动活塞杆向外移动,此时活塞内的密封空间就会形成局部真空,当驾驶室在重力作用下回落的时候,活塞杆随着一起向缸筒内移动,活塞内密封空间多余的空气从单向阀出排出,依此循环,形成油缸活塞杆与驾驶室之间的随动,结构简单,通过活塞杆,油缸与驾驶室之间形成了随动的设置,能够有效防止驾驶室与油缸的刚性连接,随动效果好。
[0004]上述机构虽然改变了油缸结构使其具有随动功能,但是也影响了其伸缩速度,是的驾驶室在举升时举升速度过慢,影响维修效率。
技术内容
[0005]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商用车驾驶室差动式随动系统,用以解决如何使举升油缸在具备随动功能的条件下,又不影响举升驾驶室速度的问题。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商用车驾驶室差动式随动系统,包括:
[0007]举升油缸,所述举升油缸的有杆腔的一端连接驾驶室,无杆腔的一端连接底盘车架;
[0008]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的进油口连通所述举升油缸的有杆腔,所述第一单向阀的出油口连通所述举升油缸无杆腔;
[0009]第一换向阀,所述第一换向阀为液控二位二通换向阀,所述第一换向阀的出油口连通所述举升油缸的无杆腔,所述第一换向阀的常态位为液控单向导通,并通过一个第一油控管路连通所述举升油缸的有杆腔,所述第一换向阀的工作位通过一个第二油控管路连通所述举升油缸的无杆腔;
[0010]第二换向阀,所述第二换向阀为二位四通换向阀,所述第二换向阀的A口和B口分别连通所述第一换向阀的进油口和所述举升油缸的有杆腔,所述第二换向阀的常态位为P
型机能,工作位中P口连通B口,T口连通A口。
[0011]优选的,还包括油泵,所述油泵的出油口连通所述第二换向阀的P口。
[0012]优选的,所述油泵的压力小于所述第一单向阀的开启压力,大于所述第一换向阀的动作启动压力。
[0013]优选的,还包括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的进油口连通所述油泵的出油口,所述第二单向阀的出油口连通所述第二换向阀的P口。
[0014]优选的,还包括溢流阀,所述溢流阀的进油口连通于所述油泵和所述第二单向阀之间的管路上。
[0015]优选的,还包括油箱,所述第二换向阀的T口、所述油泵的进油口、所述溢流阀出油口均连通所述油箱。
[0016]优选的,所述举升油缸包括缸体和第一活塞杆,所述缸体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和所述缸体内部空间连通的油孔,所述第一活塞杆沿所述缸体的长度方向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缸体内,所述第一活塞杆的一端为活塞,将所述缸体的内部空间沿所述缸体的长度方向分隔为第一有杆腔和第一无杆腔,所述第一有杆腔为所述举升油缸的有杆腔,所述第一无杆腔为所述举升油缸的无杆腔,所述第一活塞杆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有杆腔和所述油缸的一端。
[0017]优选的,所述举升油缸还包括第二活塞杆,所述第一活塞杆的长度方向和所述油缸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第一活塞杆内部中空,所述第二活塞杆沿所述第一活塞杆的长度方向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活塞杆内,所述第二活塞杆的一端为活塞,将所述第一活塞杆的内部空间分隔为第二有杆腔和第二无杆腔,所述第二活塞杆的另一端向背离所述第一无杆腔的方向延伸并依次穿过第二有杆腔和所述第一活塞杆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活塞杆内还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二有杆腔和所述第一有杆腔的连通通道。
[0018]优选的,所述举升油缸还包括第一耐磨环和第二耐磨环,所述第一耐磨环套设于所述第一活塞杆的活塞,所述第二耐磨环套设于第二活塞杆的活塞。
[0019]优选的,所述第二活塞杆的另一端为所述举升油缸的有杆腔的一端,所述缸体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活塞杆的另一端均连接有耳环。
[0020]本技术提供一种商用车驾驶室差动式随动系统,通过举升油缸将车辆的驾驶室从底盘上顶起,实现驾驶室的举升,通过第一单向阀、第一换向阀及第二换向阀的配合实现举升油缸的随动,使其能够随驾驶室上下浮动,提高行驶时驾驶室的稳定性,保证驾驶舒适性。最重要的是,本技术在保证随动的同时还实现了驾驶室的差动举升效果,具体地,当第一换向阀和第二换向阀均位于常态位时,高压油从第二换向阀的P口进入,A口流出,经第一换向阀流入举升油缸的无杆腔,使举升油缸伸长从而达到举升效果。此时第二油控管路油压升高,驱动第一换向阀运动至工作位继续供油,举升油缸的有杆腔的油液流出,并回流至第二换向阀的B口,然后继续从第二换向阀的A口流出,同样流入举升油缸的无杆腔中,这样就实现了差动控制。差动控制使得举升油缸伸长的速度更快,缩短驾驶室举升所需要的时间,提高效率。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商用车驾驶室差动式随动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商用车驾驶室差动式随动系统一实施例中举升油缸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申请一部分,并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技术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24]结合图1~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商用车驾驶室差动式随动系统,该商用车驾驶室差动式随动系统包括举升油缸1、第一单向阀2、第一换向阀3和第二换向阀4。其中举升油缸1的有杆腔的一端连接驾驶室,无杆腔的一端连接底盘车架。第一单向阀2的进油口连通举升油缸1的有杆腔,第一单向阀2的出油口连通举升油缸1无杆腔。
[0025]第一换向阀3为液控二位二通换向阀,第一换向阀3的出油口连通举升油缸1的无杆腔,第一换向阀3的常态位为液控单向导通,并通过一个第一油控管路31连通举升油缸1的有杆腔,即第一换向阀3的常态位可以视为一个液控单向阀,该液控单项阀通过第一油控管路31进行控制,常规状态下,其仅能够单向导通,而当第一油控管路31的压力升高时,其便可以反向导通。第一换向阀3的工作位通过一个第二油控管路32连通举升油缸1的无杆腔,当第二油控管路32油压升高时,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商用车驾驶室差动式随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举升油缸,所述举升油缸的有杆腔的一端连接驾驶室,无杆腔的一端连接底盘车架;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的进油口连通所述举升油缸的有杆腔,所述第一单向阀的出油口连通所述举升油缸无杆腔;第一换向阀,所述第一换向阀为液控二位二通换向阀,所述第一换向阀的出油口连通所述举升油缸的无杆腔,所述第一换向阀的常态位为液控单向导通,并通过一个第一油控管路连通所述举升油缸的有杆腔,所述第一换向阀的工作位通过一个第二油控管路连通所述举升油缸的无杆腔;第二换向阀,所述第二换向阀为二位四通换向阀,所述第二换向阀的A口和B口分别连通所述第一换向阀的进油口和所述举升油缸的有杆腔,所述第二换向阀的常态位为P型机能,工作位中P口连通B口,T口连通A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商用车驾驶室差动式随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油泵,所述油泵的出油口连通所述第二换向阀的P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商用车驾驶室差动式随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泵的压力小于所述第一单向阀的开启压力,大于所述第一换向阀的动作启动压力。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商用车驾驶室差动式随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的进油口连通所述油泵的出油口,所述第二单向阀的出油口连通所述第二换向阀的P口。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商用车驾驶室差动式随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溢流阀,所述溢流阀的进油口连通于所述油泵和所述第二单向阀之间的管路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商用车驾驶室差动式随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油箱,所述第二换向阀的T口、所述油泵的进油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玉吕文兵魏铭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大学知行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