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液压回路的再生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3354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3:01
再生阀(70)包括限定第一端口(74)、第二端口(75)、第三端口(76)的壳体(72)以及与第一端口(74)、第二端口(75)和第三端口(76)流体连通的腔室。腔室具有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阀元件(80),其中在第一位置处,第二端口(75)与第一端口(74)流体连通,在第二位置处,第二端口(75)与第三端口(76)流体连通。弹性构件(82)将阀元件(80)朝向第一位置偏压。在操作中,限流器元件(98)在第一端口(74)和第二端口(75)之间移动,用于限制流体从第二端口(75)到第一端口(74)的流动。在从第二端口(75)到第一端口(74)的预定流体流速下,如果致动腔室(87)处的流体供应压力超过弹性构件(82)的偏压,则阀元件(80)移动到第二位置以用于使第二端口(75)和第三端口(76)流体连通。二端口(75)和第三端口(76)流体连通。二端口(75)和第三端口(76)流体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液压回路的再生阀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阀,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液压回路中以将排出的流体从气缸的杆端引导至气缸的盖端的再生阀。

技术介绍

[0002]双作用液压气缸通常包括活塞,该活塞设置在气缸腔中以限定盖端和杆端。可设置泵以将加压的液压流体输送到气缸,并且贮存器可接收从气缸排出的液压流体。器具控制阀控制气缸体的盖端和杆端与泵和贮存器的流体连通。例如,当气缸要缩回时,器具控制阀可移动到气缸缩回位置,在该位置气缸的杆端与泵流体连通,且气缸的盖端与贮存器流体连通。在这种缩回构造中,杆端处于较高压力并且盖端处于较低压力,使得活塞朝向盖端移动。可替代地,当气缸将被延伸时,器具控制阀可移动到气缸延伸位置,在该位置杆端与贮存器流体连通,且盖端与泵流体连通。在这种延伸配置中,杆端处于较低压力并且盖端处于较高压力,使得活塞朝向杆端移动。
[0003]在一些情况下,当在气缸体上存在外部负载时,气缸体可在没有任何泵压力的情况下延伸或缩回。例如,如果气缸体构造成可移动地将工作器具支撑在机器(例如,履带式牵引机的叶片)的框架上,并且当重力作用在叶片上时,气缸体可延伸以引起叶片下降。在气缸的这种延伸期间,气缸的杆端处的流体压力可以高于气缸的盖端处的流体压力,即,盖端压力可以为负。
[0004]再生阀通常已知用于液压回路中,以在一定的操作条件下在气缸的盖端和杆端之间引导液压流体。例如,在履带式牵引机中,可以在叶片提升回路中使用再生阀以增加叶片在重力下降低的速率,也称为快速下降运动。当要降低叶片时,器具控制阀被放置在气缸延伸位置处,使得杆端与贮存器流体连通,且盖端与泵流体连通。再生阀构造成将离开杆端的液压流体的一部分转向到盖端而不是返回到贮存器。再生流与来自泵的输入流结合,以向气缸体的盖端提供增加的流速。这种增加的流速可以增加气缸体延伸的速率。
[0005]另外,增加的流速可以防止或至少减少盖端中的气穴现象。当叶片在重力作用下下降时,活塞快速地移向杆端。活塞朝向活塞杆端的快速移动可超过泵的容量以将流体输送到盖端,从而在气缸体的盖端中产生空隙或气穴。由再生阀提供的流向盖端的增加的流体流速有助于防止或至少减少这种空隙。
[0006]上述内容公开于美国出版物2014/0026546。然而,对来自工作器具的功能性的增加的需求,例如,气气缸延伸以实现叶片的快速下降运动的速率的增加,促使运土机械的制造商寻求再生阀的开发,使得所生产的再生阀能够满足工作器具的这种增加的功能性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具有流经其中的液压流体的液压回路的再生阀。再生阀可以包括壳体,壳体限定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以及形成在壳体中
以与第一、第二和第三端口流体连通的腔室。阀元件可设置在腔室中并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在第一位置处,第二端口与第一端口流体连通,在第二位置处,第二端口与第三端口流体连通。弹性构件可联接到阀元件并构造成朝向第一位置在阀元件上施加偏置力。可移动的限流器元件设置在阀元件和壳体之间。限流器元件构造成在壳体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之间移动,用于限制液压流体从第二端口到第一端口的流动。致动腔室位于阀元件的端部处并且在与弹性构件相反的方向上。致动腔室设置成经由在壳体中限定的先导通路(pilot passageway)与第二端口选择性地流体连通。在操作期间,在通过限流器元件并以液压流体从第二端口到第一端口的预定流速限制流体从第二端口到第一端口的流动时,如果致动腔室处的液压流体的供应压力超过弹性构件的偏置力,则阀元件移动到第二位置,以将流体从第二端口供应到第三端口。
[0008]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中,可提供一种用于机械器具的液压回路,该液压回路包括加压液压流体源、流体贮存器和具有气缸盖端和气缸杆端的液压气缸。再生阀可包括壳体,该壳体限定与流体贮存器流体连通的第一端口、与气气缸盖端和气气缸杆端中的其中之一流体连通的第二端口、以及与加压流体源和气气缸盖端和气气缸杆端中的剩余一个流体连通的第三端口。腔室可形成在壳体中并与第一、第二和第三端口流体连通,阀元件可设置在腔室中并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在第一位置处,第二端口与第一端口流体连通,在第二位置处,第二端口与第三端口流体连通。弹性构件可联接到阀元件并构造成朝向第一位置在阀元件上施加偏置力。可移动的限流器元件设置在阀元件和壳体之间。限流器元件构造成在壳体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之间移动,用于限制液压流体从第二端口到第一端口的流动。致动腔室位于阀元件的端部处并且在与弹性构件相反的方向上。致动腔室设置成经由在壳体中限定的先导通路与第二端口选择性地流体连通。在操作期间,在通过限流器元件并以液压流体从第二端口到第一端口的预定流速限制流体从第二端口到第一端口的流动时,如果致动腔室处的液压流体的供应压力超过弹性构件的偏置力,则阀元件移动到第二位置,以将流体从第二端口供应到第三端口。
[0009]根据以下描述和附图,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方面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示例性牵引机的侧视图;
[0011]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具有可由图1的牵引机使用的再生阀的液压流体回路的示意图;
[0012]图3和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图2的再生阀的剖视图,分别示出了处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阀元件;
[0013]以及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阀元件的侧视图,示出了截面中的凹槽、流动槽以及限流器元件和保持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14]提供了一种再生阀,用于在活塞杆的快速延伸期间将液压流体从活塞杆端重定向到气缸盖端。再生阀可包括限流器元件,限流器元件响应于通过阀的流体流速以自动致动再生阀的阀元件从第一位置到第二或再生位置,其中,在第一位置处,气缸杆端与流体贮存
器流体连通,在第二或再生位置处,气缸杆端与气缸盖端流体连通。
[0015]现在将参考附图进行说明。出现在多幅图中的附图标记表示每幅图中相同或相应的部分。
[0016]参考图1,根据本专利技术构造的履带式牵引机通常由附图标记20表示。虽然本专利技术主要参照履带式牵引机来提供,但是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教导可与诸如装载机、挖掘机和管道铺设机等其他机器以同等的功效来使用。更进一步,机器可以具有用于运输的任何类型的履带、轮或其他地面接合构件。
[0017]在所示实施例中,履带式牵引机20可包括支撑发动机24的底盘22。操作员驾驶室或座椅26也可由发动机24后面的底盘22支撑。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远程地控制履带式牵引机20。各种工具或器具可以安装在牵引机20上,例如但不限于叶片28和松土器(ripper)30。液压气缸可用于提升或以其他方式移动工具和器具。例如,可以设置一对提升气缸32(图1中仅示出一个)和倾斜气缸34来操纵叶片28。类似地,松土器倾斜气缸36和松土器提升气缸37可设置成相对于底盘22操纵即倾斜和提升松土器30。液压泵38可操作地联接到发动机24,以经由软管40向液压气缸3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用于具有流经其中的液压流体的液压回路(42)的再生阀(70),所述再生阀(70)包括:壳体(72),其限定第一端口(74)、第二端口(75)和第三端口(76);腔室,其形成在所述壳体(72)中并与第一端口(74)、第二端口(75)和第三端口(76)流体连通;阀元件(80),其设置在所述腔室中并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处,所述第二端口(75)与所述第一端口(74)流体连通,在所述第二位置处,所述第二端口(75)与所述第三端口(76)流体连通;弹性构件(82),其联接到所述阀元件(80)上并构造成朝向所述第一位置在所述阀元件(80)上施加偏置力;可移动的限流器元件(98),其设置在所述阀元件(80)与所述壳体(72)之间,所述限流器元件(98)构造成在所述壳体(72)的所述第一端口(74)和所述第二端口(75)之间移动,用于限制液压流体从所述第二端口(75)到所述第一端口(74)的流动;和致动腔室(87),其位于所述阀元件(80)的在与所述弹性构件(82)相反的方向上的端部处,所述致动腔室(87)设置成经由在所述壳体(72)中限定的先导通路(97)与所述第二端口(75)选择性地流体连通,其中:在通过所述限流器元件(98)并且以在所述第二端口(75)与所述第一端口(74)之间的预定流速限制流体从所述第二端口(75)到所述第一端口(74)的流动时,如果在所述致动腔室(87)处的液压流体的供应压力超过所述弹性构件(82)的偏置力,所述阀元件(80)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以将流体从所述第二端口(75)供应至所述第三端口(7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阀,其中所述阀元件(80)还限定凹槽(91),所述凹槽(91)构造成在其中支承保持环(99),使得当从所述第二端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
申请(专利权)人:卡特彼勒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