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弧件往复抛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41505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2: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圆弧件往复抛光装置,所述圆弧件往复抛光装置包括:抛光夹持机构、摆动机构和转动机构,抛光时,三种机构,相互配合。零件转动机构带动零件的转动,抛光机构带动成型磨具转动并施加压力,摆动机构的往复摆动,使圆弧形零件表面抛光。该装置使高表面硬度的圆弧零件抛光时不再需要高精密的机床加工,减少此工序的成本;相比操作高精密的机床,对工人的知识储备要求低,可以更简单的操作此设备进行抛光;该机械装置,固定形态抛光,运行中对比工人操作机床加工不容易出差错;相比机床加工,更容易普及,可以更容易实现大批量加工,效率高;采用两组成型磨具,两面抛光,耗时少。耗时少。耗时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圆弧件往复抛光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自动化抛光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圆弧件往复抛光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抛光装置大部分叫做抛光机,也称为研磨机,常常用作机械式研磨、抛光及打蜡。其工作原理是:电动机带动安装在抛光机上的海绵或羊毛抛光盘高速旋转,由于抛光盘和抛光剂共同作用并与待抛表面进行摩擦,进而可达到去除漆面污染、氧化层、浅痕的目的。抛光盘的转速一般在1500

3000r/min,多为无级变速,施工时可根据需要随时调整。但是现有的抛光装置很难对圆弧形表面进行高光洁度的抛光,在一些精密球阀的抛光时束手无策;而在圆弧零件表面硬度不高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豪克能提高表面光洁度。表面高频淬火后回火,硬度 HRC58~60的情况下,需要使用高精度,高转速,多轴的机床。现有机床抛光装置中,还存在以下缺点:
[0003]1、对于高表面硬度的零件抛光只能通过价格高昂的机床抛光,零件加工难度大,成本大大增加。
[0004]2、机床加工相比圆弧件往复抛光装置难以大量,批量的加工,效率颇低。
[0005]3、机床加工通过成型的各种材质刀具,单面加工。相比两面同时加工,且伴有压力按压抛光的圆弧件往复抛光装置,耗时颇高。
[0006]4、操作高精密的机床,对工人的知识储备要求高,操作加工难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通过长期工作实践,设计了便于抛光打磨零件的一种圆弧件往复抛光装置。
[0008]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圆弧件往复抛光装置,所述圆弧件往复抛光装置包括:
[0009]抛光夹持机构,包括抛光夹持机构Ⅰ和抛光夹持机构Ⅱ,所述抛光夹持机构Ⅰ和抛光夹持机构Ⅱ对称安装在机座的两端;
[0010]摆动机构,包括机座、托盘、轴承座、平台板、减速电机Ⅳ和连杆,所述机座的上方安装有承载打磨碎屑的托盘,所述机座的下方通过轴承座与平台板的中心板相连接,所述平台板的边缘板与减速电机Ⅳ的斜齿轮减速机固定连接,所述斜齿轮减速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在腰槽旋转盘的中心位置;所述腰槽旋转盘边缘的孔与连杆一端的轴相连接,所述连杆另一端的轴与抛光夹持机构Ⅱ的孔连接;
[0011]转动机构,设置在与抛光夹持机构相垂直的平面内,包括主轴组件和与主轴组件相对称的尾座组件,并且所述主轴组件与尾座组件设置在机座的中垂线上。
[0012]进一步的,所述抛光夹持机构Ⅰ包括:
[0013]减速电机Ⅰ,通过连接件Ⅰ与轴承座Ⅰ连接,并且所述连接件Ⅰ的一端穿过轴承安装板Ⅰ与减速电机Ⅰ固定连接,中间穿过打磨机座Ⅰ,另一端穿过轴承安装板Ⅱ与轴承座Ⅰ固定连接;
[0014]打磨机座Ⅰ,上端穿插有固定在轴承安装板Ⅰ和轴承安装板Ⅱ之间的导向轴Ⅰ,下端固定安装在机座的左端;
[0015]三爪自定心卡盘Ⅰ,一端与轴承座Ⅰ固定连接,另一端夹持用于打磨圆弧件的成型磨具Ⅰ。
[0016]进一步的,所述轴承座Ⅰ内通过球面带座轴承安装有芯轴Ⅰ,所述芯轴Ⅰ的一端与三爪自定心卡盘Ⅰ固定连接,并且所述芯轴Ⅰ的另一端通过链条联轴器与芯轴Ⅱ的一端相连接,所述芯轴Ⅱ的中部通过铜无袖衬套安装在打磨机座Ⅰ内,所述芯轴Ⅱ的另一端通过铜无袖衬套与减速电机Ⅰ的驱动轴相连接。
[0017]进一步的,所述抛光夹持机构Ⅱ包括:
[0018]减速电机Ⅱ,通过连接件Ⅱ与轴承座Ⅱ固定连接,并且所述连接件Ⅱ的一端穿过轴承安装板Ⅲ与减速电机Ⅱ固定连接,中间穿过打磨机座Ⅱ,另一端穿过轴承安装板Ⅳ与轴承座Ⅱ固定连接;
[0019]打磨机座Ⅱ,上端穿插有固定在轴承安装板Ⅲ和轴承安装板Ⅳ之间的导向轴Ⅱ,下端固定安装在机座的右端;
[0020]三爪自定心卡盘Ⅱ,一端与轴承座Ⅱ固定连接,另一端连接有用于打磨圆弧件的成型磨具Ⅱ。
[0021]进一步的,所述主轴组件包括:卡盘机座、减速电机Ⅲ、三爪自定心卡盘Ⅲ和角接触轴承组件Ⅰ,所述卡盘机座的下端固定安装在工装框架上,所述减速电机Ⅲ通过连接件Ⅲ与三爪自定心卡盘Ⅲ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Ⅲ通过角接触轴承组件Ⅰ与卡盘机座的上端固定连接。
[0022]进一步的,所述尾座组件包括:手动尾座和尾座基座,所述手动尾座与尾座基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尾座基座的下端通过螺杆固定安装在工装框架上,并且所述螺杆的上端设置有锥柱手柄。
[0023]进一步的,所述尾座基座的下端为尾座基座底板,所述尾座基座底板的两端固定安装有中部贯穿导向轴导轨的带座直线轴承。
[0024]进一步的,所述圆弧件往复抛光装置的上方设置有龙门式自动运输抓取机构,下方安装有工装框架,所述龙门式自动运输抓取机构包括门架Ⅰ、门架Ⅱ和门架横梁,所述门架Ⅰ和门架Ⅱ对称设置在门架横梁的两端,并且在门架横梁的中部滑动安装有用于抓取或放置圆弧件的吸盘抓取机构。
[0025]进一步的,所述吸盘抓取机构的上端以及门架Ⅰ和门架Ⅱ的上端均安装有用于自动检测的接近开关。
[0026]进一步的,所述工装框架为横向框架与竖向框架相互焊接而成的长方体型框架,并且所述工作框架的上端焊接有框架顶板,下端焊接有框架脚板。
[00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技术效果是:
[0028]1、高表面硬度的圆弧零件抛光时不再需要高精密的机床加工,减少此工序的成本。
[0029]2、相比操作高精密的机床,对工人的知识储备要求低,可以更简单的操作此设备进行抛光。
[0030]3、机械装置,固定形态抛光,运行中对比工人操作机床加工不容易出差错。
[0031]4、相比机床加工,更容易普及,可以更容易实现大批量加工,效率高;桁架上下料的话,可以减轻工人负担。
[0032]5、两组成型磨具,两面抛光,耗时少。
附图说明
[0033]图1是本技术所述自动化抓取抛光设备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34]图2是本技术所述自动化抓取抛光设备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5]图3是本技术所述圆弧件往复抛光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6]图4是本技术所述旋转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7]图5是本技术所述圆弧件往复抛光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8]图6是本技术所述图5的A

A剖面图。
[0039]图7是本技术所述图5的B

B剖面图。
[0040]图8是本技术所述图5中C除的结构放大图。
[0041]图9是本技术所述龙门式自动运输抓取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42]图中:10、圆弧形零件;110、安装轴销;
[0043]20、抛光夹持机构Ⅰ;210、减速电机Ⅰ;220、连接件Ⅰ;230、轴承安装板Ⅰ;240、导向轴Ⅰ;250、打磨机座Ⅰ;260、轴承安装板Ⅱ;270、轴承座Ⅰ; 280、三爪自定心卡盘Ⅰ;290、成型磨具Ⅰ;
[0044]21、芯轴Ⅰ;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弧件往复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件往复抛光装置包括:抛光夹持机构,包括抛光夹持机构Ⅰ和抛光夹持机构Ⅱ,所述抛光夹持机构Ⅰ和抛光夹持机构Ⅱ对称安装在机座的两端;摆动机构,包括机座、托盘、轴承座、平台板、减速电机Ⅳ和连杆,所述机座的上方安装有承载打磨碎屑的托盘,所述机座的下方通过轴承座与平台板的中心板相连接,所述平台板的边缘板与减速电机Ⅳ的斜齿轮减速机固定连接,所述斜齿轮减速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在腰槽旋转盘的中心位置;所述腰槽旋转盘边缘的孔与连杆一端的轴相连接,所述连杆另一端的轴与抛光夹持机构Ⅱ的孔连接;转动机构,设置在与抛光夹持机构相垂直的平面内,包括主轴组件和与主轴组件相对称的尾座组件,并且所述主轴组件与尾座组件设置在机座的中垂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弧件往复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抛光夹持机构Ⅰ包括:减速电机Ⅰ,通过连接件Ⅰ与轴承座Ⅰ连接,并且所述连接件Ⅰ的一端穿过轴承安装板Ⅰ与减速电机Ⅰ固定连接,中间穿过打磨机座Ⅰ,另一端穿过轴承安装板Ⅱ与轴承座Ⅰ固定连接;打磨机座Ⅰ,上端穿插有固定在轴承安装板Ⅰ和轴承安装板Ⅱ之间的导向轴Ⅰ,下端固定安装在机座的左端;三爪自定心卡盘Ⅰ,一端与轴承座Ⅰ固定连接,另一端夹持用于打磨圆弧件的成型磨具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圆弧件往复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Ⅰ内通过球面带座轴承安装有芯轴Ⅰ,所述芯轴Ⅰ的一端与三爪自定心卡盘Ⅰ固定连接,并且所述芯轴Ⅰ的另一端通过链条联轴器与芯轴Ⅱ的一端相连接,所述芯轴Ⅱ的中部通过铜无袖衬套安装在打磨机座Ⅰ内,所述芯轴Ⅱ的另一端通过铜无袖衬套与减速电机Ⅰ的驱动轴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弧件往复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抛光夹持机构Ⅱ包括:减速电机Ⅱ,通过连接件Ⅱ与轴承座Ⅱ固定连接,并且所述连接件Ⅱ的一端穿过轴承安装板Ⅲ与减速电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兰隋天润薛守智王汝元韩琳刘天慧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欧开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