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柱形产品的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1108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2: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柱形产品的注塑模具,包括前模组件、后模组件和设置在前模组件和后模组件之间的模芯组件,模芯组件包括模芯座以及对称设置在模芯座左右两侧的侧向成型组件;模芯座固定在后模组件上并具有一成型腔以及开设于左右两侧并连通成型腔的侧向开口;侧向成型组件包括位于模芯座外侧的安装座和固定在安装座上并经模芯座的侧向开口插入成型腔的侧向成型板;左右两侧的侧向成型组件的侧向成型板相拼接并共同围合形成成型过孔;安装座与前模组件形成斜导配合,使得模具的开模或合模动作带动侧向成型组件侧向脱离成型腔或侧向插入成型腔。适用性广,缩减了模具开发成本。缩减了模具开发成本。缩减了模具开发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柱形产品的注塑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工业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柱形产品的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模具是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其中注塑模具用于塑料产品的成型。成型不同外表的柱形产品时,每种产品均需要固定的模具来制备,模具之间通用性差,开发成本太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此,本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柱形产品的注塑模具,通用性好,能够有效的缩减模具开发成本。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柱形产品的注塑模具,包括前模组件、后模组件和设置在前模组件和后模组件之间的模芯组件,所述模芯组件包括模芯座以及对称设置在模芯座左右两侧的侧向成型组件;所述模芯座固定在后模组件上并具有一成型腔以及开设于左右两侧并连通成型腔的侧向开口;所述侧向成型组件包括位于模芯座外侧的安装座和固定在安装座上并经模芯座的侧向开口插入成型腔的侧向成型板;左右两侧的侧向成型组件的所述侧向成型板相拼接并共同围合形成成型过孔;所述安装座与所述前模组件形成斜导配合,使得模具的开模或合模动作带动侧向成型组件侧向脱离成型腔或侧向插入成型腔。
[0006]进一步的,所述侧向成型板包括外框板和至少一个内板,所述外框板具有一个侧向贯通的中空腔体,所述内板插设于外框板的中空腔体内。
[0007]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座上开设有卡槽,所述侧向成型板卡接固定在安装座的卡槽内。
[0008]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座上开设有斜导孔,所述前模组件上设置有斜导柱,并通过斜导柱插设于安装座的斜导孔内实现斜导配合。
[0009]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座的外侧面为倾斜设置的斜导配合面,所述前模组件上还设置有与安装座的外侧面相配合的斜导块,模具的合模使斜导块抵接在安装座的外侧面上并带动侧向成型组件侧向插入成型腔。
[0010]进一步的,所述模芯座设置有二个成型腔;所述前模组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前模板、第二前模板和第三前模板,所述第一前模板和第二前模板上设置有主流道,所述第三前模板上设置有分流组件,所述分流组件具有连通主流道的分流流道,所述分流流道分别连通二个成型腔。
[0011]进一步的,所述分流组件包括一个分流板和二组流道组合组件,所述分流板上开设有二个侧向贯通的容纳槽、连通二个容纳槽的第一分流流道以及连通容纳槽和成型腔的连通孔;所述第一分流流道连通所述主流道,二组流道组合组件分别装配在分流板的二个容纳槽内,且每组流道组合组件均包括二个并排设置的组合块,二个组合块相拼接并共同
组合形成第二分流流道,所述第二分流流道连通所述第一分流流道和连通孔。
[0012]进一步的,每组流道组合组件的组合块均与第二前模板形成斜导配合,所述第二前模板靠近或远离第三前模板而带动二个组合块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
[0013]进一步的,所述组合块与第三前模板之间还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对组合块施加一侧向方向且向外的弹力。
[0014]进一步的,所述分流板上还开设有对应第一分流流道的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弹性顶出件,所述第二前模板上设置有对应弹性顶出件的抵压件。
[0015]通过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分别在成型腔的左右两侧插入侧向成型板,用于成型产品,如此,可以更换不同的侧向成型板来满足不同产品的注塑成型,适用性广,且极大的缩减了模具的开发成本。
附图说明
[0017]图1所示为实施例中柱形产品的注塑模具的剖视图;
[0018]图2所示为实施例中柱形产品的注塑模具的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0019]图3所示为实施例中模芯组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0020]图4所示为实施例中外框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所示为实施例中分流板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技术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技术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技术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0023]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4]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柱形产品的注塑模具,包括前模组件10、后模组件20和设置在前模组件10和后模组件20之间的模芯组件30,所述模芯组件30包括模芯座31以及对称设置在模芯座31左右两侧的侧向成型组件;所述模芯座31固定在后模组件20上并具有一成型腔301以及开设于左右两侧并连通成型腔301的侧向开口311;所述侧向成型组件包括位于模芯座31外侧的安装座32和固定在安装座32上并经模芯座31的侧向开口311插入成型腔301的侧向成型板33;左右两侧的侧向成型组件的所述侧向成型板33相拼接并共同围合形成成型过孔3301;本具体实施例中,侧向成型板33上设置有圆弧形缺口331,二个侧向成型板33相拼接后形成一个圆形的成型过孔3301,用于成型产品。
[0025]所述安装座32与所述前模组件10形成斜导配合,使得模具的开模或合模动作带动侧向成型组件侧向脱离成型腔301或侧向插入成型腔301。即模具开模(后模组件20远离前模组件10)时,通过斜导配合结构带动侧向成型组件侧向脱离成型腔301,实现侧向脱芯。模具合模(后模组件20靠近前模组件10)时,通过斜导配合结构带动侧向成型组件侧向插入成型腔301。
[0026]本申请提供的方案,分别在成型腔301的左右两侧插入侧向成型板33,用于成型产品,如此,可以更换不同的侧向成型板33来满足不同产品的注塑成型,如本实施中二个侧向
成型板33组合形成一个圆形的成型过孔3301,当需要成型不同的形状(如方形、六角形等)或不同尺寸(如更大直径的圆形)的成型过孔时,可以更换不同的侧向成型板33来满足,不需要对其它结构(如前模组件10、后模组件20、模芯座31以及安装座32等)进行更换;适用性广,且极大的缩减了模具的开发成本。
[0027]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侧向成型板33包括外框板3311和至少一个内板(本具体实施例中为二个内板),所述外框板3311具有一个侧向贯通的中空腔体3312,所述内板插设于外框板3311的中空腔体3312内,在成型过孔3301的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即不用更换外框板3311的情况下,通过更换内板,可以改变成型过孔3301的内壁形状,如将直线型的内壁改成内凹或外凸的弧形内壁等等。从而更好的适用不同的产品的成型。当然的,在其它实施例中不局限于此,侧向成型板33也可以是单独一块板材。
[0028]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座32上开设有卡槽322,所述侧向成型板33卡接固定在安装座32的卡槽322内,便于拆卸更换。
[0029]进一步的,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柱形产品的注塑模具,包括前模组件、后模组件和设置在前模组件和后模组件之间的模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模芯组件包括模芯座以及对称设置在模芯座左右两侧的侧向成型组件;所述模芯座固定在后模组件上并具有一成型腔以及开设于左右两侧并连通成型腔的侧向开口;所述侧向成型组件包括位于模芯座外侧的安装座和固定在安装座上并经模芯座的侧向开口插入成型腔的侧向成型板;左右两侧的侧向成型组件的所述侧向成型板相拼接并共同围合形成成型过孔;所述安装座与所述前模组件形成斜导配合,使得模具的开模或合模动作带动侧向成型组件侧向脱离成型腔或侧向插入成型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形产品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成型板包括外框板和至少一个内板,所述外框板具有一个侧向贯通的中空腔体,所述内板插设于外框板的中空腔体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形产品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上开设有卡槽,所述侧向成型板卡接固定在安装座的卡槽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形产品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上开设有斜导孔,所述前模组件上设置有斜导柱,并通过斜导柱插设于安装座的斜导孔内实现斜导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柱形产品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的外侧面为倾斜设置的斜导配合面,所述前模组件上还设置有与安装座的外侧面相配合的斜导块,模具的合模使斜导块抵接在安装座的外侧面上并带动侧向成型组件侧向插入成型腔。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顺相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美科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