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陆空两用四旋翼无人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09694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2: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陆空两用四旋翼无人机,属于陆空两栖无人机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中部的机体控制舱以及在机体控制舱侧面通过对称分布的翼臂固定连接的飞行机构,机体控制舱由上部的机体顶板和下部的机体底板通过固定机构密封式固定,机体控制舱中内置通过排针连接,且两者之间为架空的顶电路板和底电路板,即两个电路板之间有一定的间隙,以方便空气对流散热;机体顶板的上表面固定有数据盒。本发明专利技术将电路板分成两部分,分别控制飞行和陆行,两板中间架空,散热效果好,而且,将数据存贮单元置于外置的数据盒中,整个机体飞行的同时,给数据存贮单元、控制单元散热,进而解决数据处理量越来越多,电路板散热不及时容易过载的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陆空两用四旋翼无人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陆空两栖无人机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陆空两用四旋翼无人机。

技术介绍

[0002]无人机可以理解为利用无线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行器。无人机能有效地利用人工智能和信号处理等高精尖核心技术,使其具有机动灵活、可靠性高的优势,执行人类无法胜任的高难度、高风险的任务,现在被广泛应用于军事、物流、自然环境考察、农业等领域。
[0003]由于目前无人机应用越来越广泛,数据处理量越来越多,在执行任务过程中PCB电路板很容易造成发热过载而卖到使用寿命缩短;还有一点就是,现有的无人机主要是在空中飞行,如果在陆面上执行一些重要任务时无人机将不能胜任,导致无人机应用面过窄。
[0004]经检索,中国专利公布号CN 113400872 A,公开日2021.09.17,公开了一种陆空两用六足机器人。将四旋翼无人机与六足机器人相结合,具体包括控制舱,飞行机构,爬行机构。控制舱和飞行机构构成机器人上半部分,爬行机构构成机器人下半部分。无人机上盖板,机臂位于无人机上盖板和无人机下盖板之间通过折叠机构A折叠机构B连接,电机桩位于机臂末端内装有旋翼电机;机器人下部分的爬行机构,通过髋关节舵机、膝关节舵机、踝关节舵机实现足结构移动。解决现有机器人陆地越障能力较弱的问题,使机器人适应更复杂的地理环境。但该专利中六足机器人相对比较笨重,导致无人机在飞行时反而由于过重而缩短了飞行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陆空两用四旋翼无人机,其至少在一个方面比
技术介绍
中说明的现有技术有利。
[0007]2.技术方案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9]一种陆空两用四旋翼无人机,包括中部的机体控制舱以及在机体控制舱侧面通过对称分布的翼臂固定连接的飞行机构,飞行机构一般是现有技术中马达和螺旋桨的结合,所述机体控制舱由上部的机体顶板和下部的机体底板通过固定机构密封式固定,机体控制舱中内置通过排针连接,且两者之间为架空的顶电路板和底电路板,即两个电路板之间有一定的间隙,以方便空气对流散热;所述机体顶板的上表面固定有数据盒。本方案将电路板分成两部分,分别控制飞行和陆行,两板呈平行设置,中间架空,散热效果好,而且,将数据存贮单元置于外置的数据盒中,整个机体飞行的同时,给数据存贮单元、控制单元(顶、底电路板)散热,进而解决数据处理量越来越多,电路板散热不及时而容易过载的问题。
[0010]进一步的,在所述机体控制舱内部,且所述底电路板以下,还设置有伺服电机,所
述伺服电机通过减速器连接有驱动轮,所述驱动轮的外缘穿过并凸出于机体底板的底表面;所述驱动轮成对设置,并与固定且凸出于机体底板底表面的万向轮形成稳定的滚动式行走结构;伺服电机可通过固定于电池盒中的电池供电。
[0011]更进一步的,机体顶板上洞穿有通风孔,通风的同时,还起到数据存贮单元、控制单元之间走线的作用。
[0012]更进一步的,翼臂侧面固定有电池盒,电池盒中内置电池,作为整个无人机的供电电源,通过电源线与各个需电机构(控制单元、数据盒、伺服电机等)电连接。
[0013]更进一步的,翼臂的底部竖向固定有支腿,每个翼臂都设置支腿,让无机人平稳落地。更进一步的,翼臂、机体底板以及机体顶板均呈镂空结构,在整个机体飞行时,减少无人机重量,也相应减少电量的消耗;而且,让整个机体形成空气对流,提高各机构的散热效果。
[0014]3.有益效果
[0015]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6]本专利技术的陆空两用四旋翼无人机,具有整体结构简单且分布合理、体型小、操作方便的特点;通过设置的四个螺旋桨能够实现空中飞行,通过设置的伺服电机将动力传给驱动轮使其转动能够实现地面行驶,陆空两用,能广泛应用于陆地和空中的作业任务与勘察,既有较好的稳定性,又具有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陆空两用四旋翼无人机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机体中心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陆空两用四旋翼无人机底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的伺服电机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专利技术机体中心顶板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的翼臂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

机体控制舱;2

翼臂;3

飞行机构;4

机体顶板;5

机体底板;6

电池盒;7

数据盒;8

驱动轮;9

伺服电机;10

排针;11

顶电路板;12

底电路板;13

万向轮;14

减速器;20

固定机构;21

支腿;41

通风孔;91

机壳;92

转子;93

定子。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描述。
[0025]实施例1
[0026]本实施例的陆空两用四旋翼无人机,如图1、2、3所示,包括中部的机体控制舱1以及在机体控制舱1侧面通过对称分布的翼臂2固定连接的飞行机构3,飞行机构3一般是现有技术中马达和螺旋桨的结合,所述机体控制舱1由上部的机体顶板4和下部的机体底板5通过固定机构20密封式固定,该密封一般是半密封,以方便散热,固定机构20一般是螺栓和螺母的组合;机体控制舱1中内置通过排针10连接,且两者之间为架空的顶电路板11和底电路板12,即两个电路板之间有一定的间隙,以方便空气对流散热;所述机体顶板4的上表面固定有数据盒7。
[0027]本实施例的陆空两用四旋翼无人机,将电路板分成呈平行设置的顶电路板11和底
电路板12两部分,分别控制飞行和陆行,两板呈平行设置,中间架空,可有效加强空气对流,散热效果好,而且,可以将数据存贮单元置于在顶电路板11上外置的数据盒7中,整个机体飞行的同时,给数据存贮单元、控制单元,也就是顶、底电路板散热,进而解决现有的无人机数据处理量越来越多,电路板容易散热不及时而过载的技术问题。
[0028]实施例2
[0029]本实施例的陆空两用四旋翼无人机,基本结构同实施例1,不同和改进之处在于:如图3、4所示,翼臂2的数量为4;在所述机体控制舱1内部,且所述底电路板12以下,还设置有伺服电机9,所述伺服电机9通过减速器14连接有驱动轮8,所述驱动轮8的外缘穿过并凸出于机体底板5的底表面;所述驱动轮8成对设置,并与固定且凸出于机体底板5底表面的万向轮13形成稳定的滚动式行走结构;伺服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陆空两用四旋翼无人机,包括中部的机体控制舱(1)以及在机体控制舱(1)侧面通过对称分布的翼臂(2)固定连接的飞行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控制舱(1)由上部的机体顶板(4)和下部的机体底板(5)通过固定机构(20)密封式固定,机体控制舱(1)中内置通过排针(10)连接,且两者之间为架空的顶电路板(11)和底电路板(12);所述机体顶板(4)的上表面固定有数据盒(7)。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陆空两用四旋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机体控制舱(1)内部,且所述底电路板(12)以下,还设置有伺服电机(9),所述伺服电机(9)通过减速器(14)连接有驱动轮(8),所述驱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向荣杨华阳刘雪飞俞青松张卉李琦琦杨浩郜菊赵虎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