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煤废水处理及综合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407430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1: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含煤废水处理及综合利用系统,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含煤废水处理及综合利用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直滤器系统(20)、电絮凝反应器(31)、化学絮凝反应器(41)和脱水反应器(51)。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含煤废水处理及综合利用系统解决了传统含煤废水处理工艺的产水水质悬浮物含量高、絮凝剂消耗大和煤泥含水率太高无法直接掺烧回用的问题,实现了含煤废水中水和煤泥的综合利用,是一种综合解决方案;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含煤废水处理及综合利用系统工艺简单,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并可实现自动化控制,运行及维护成本低。运行及维护成本低。运行及维护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煤废水处理及综合利用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废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含煤废水处理及综合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燃煤电厂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含煤废水,其主要来源于输煤栈桥冲洗水、输煤系统除尘水、煤场冲洗地面水以及部分雨水;含煤废水水量大,SS 大于3000mg/L,而且部分很细小的煤灰长期悬浮与废水中,很难自然沉降。
[0003]现有电厂大多数设有含煤废水收集池,含煤废水收集池中一部分大颗粒煤粉自然沉降,未沉降的部分输送至絮凝沉淀系统得到上清液回用。如现有处理系统采用就地收集池

预沉淀池+电絮凝混凝沉淀处理工艺,电絮凝产水回用,电絮凝沉淀产生的浓缩污泥返回预沉淀池进行再沉淀。由于含煤废水水质波动较大,煤水中的煤尘颗粒完全依靠电絮凝产生的絮凝剂进行沉淀,电絮凝电解极板经常被煤尘颗粒糊住、絮凝剂无法及时扩散到煤水中去,进而造成电絮凝系统频繁停运,需要清理电极板,并造成电絮凝产水悬浮物增高等问题。同时,电絮凝浓缩污泥再预沉淀池进行沉淀,产生的底部煤泥需1个月左右清理一次。由于底部煤泥含水率较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煤废水处理及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连的直滤器系统(20)、电絮凝反应器(31)、化学絮凝反应器(41)和脱水反应器(51);所述直滤器系统(20)包括膜主机(21)、清水箱(22)和保安过滤器(23);所述的膜主机(21)设有进水口(213)、浓水出口(214)和产水出口(215),所述的浓水出口(214)通过第三管道(c)连接电絮凝反应器(31),产水出口(215)通过第二管道(b)连接清水箱(22);所述的清水箱(22)连接保安过滤器(23),保安过滤器(23)通过第四管道(d)连通产水出口(215);所述的第三管道(c)上设有第十节流阀(c1),第二管道(b)上设有第八节流阀(b1),第四管道(d)上设有第五节流阀(d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煤废水处理及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水箱(22)与保安过滤器(23)之间通过第十三管道(n)相连,第十三管道(n)上设有第四节流阀(n1)和第二水泵(n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煤废水处理及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水箱(22)还设有用于排水的第五管道(e),第五管道(e)上设有第九节流阀(e1);所述的第五管道(e)连通第十三管道(n),第五管道(e)与第十三管道(n)之间的第一连接点(231)位于第四节流阀(n1)和第二水泵(n2)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含煤废水处理及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四管道(d)连接第二管道(b),第四管道(d)与第二管道(b)的第二连接点(232)位于产水出口(215)与第八节流阀(b1)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临泉吴峰秦舒浩杨森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润科环保应用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