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发罐蒸汽冷凝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40302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1: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蒸发罐蒸汽冷凝系统,用于对蒸发器的蒸汽出口的蒸汽进行冷却,包括连接于蒸发器的混合冷凝器、冷却塔及输送泵,混合冷凝器具有冷却水入口、热水出口及蒸汽入口,蒸汽入口与蒸汽出口相连通;冷却塔具有热水入口和冷水出口,冷却塔热水入口与混合冷凝器热水出口相连通且冷却塔热水入口的高度低于混合冷凝器热水出口的高度;输送泵的进液端与冷却塔冷水出口相连通、出液端与混合冷凝器冷却水入口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无需设置热水泵,混合冷凝器排出的热水凭借重力流入冷却塔。塔。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蒸发罐蒸汽冷凝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蒸发罐
,尤其涉及一种蒸发罐蒸汽冷凝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制盐企业通过真空蒸发的方式结晶制盐,蒸发器受热,其内的水分蒸发,通过冷凝系统将末效蒸发时形成的蒸汽冷凝,使得蒸发器内呈现出负压真空的状态,使得蒸发器内的卤水浓缩结晶。
[0003]公告号为CN20931705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五效六体真空制盐母液浓缩装置,装置包括Ⅰ效蒸发罐、Ⅱ效蒸发罐、Ⅲ效蒸发罐、Ⅳ效蒸发罐、

效蒸发罐和浓胆罐,浓胆罐设置在

效蒸发罐的后端并且设置有浓缩母液输出管和与

效蒸发罐相连的回盐浆管道,

效蒸发罐的母液管道与浓胆罐相连,Ⅲ效蒸发罐设置有二次蒸汽分流管道并且二次蒸汽分流管道与浓胆罐相连;Ⅰ效蒸发罐与卤水储罐和蒸汽提供单元相连,

效蒸发罐和浓胆罐的二次蒸汽管道与混合冷凝器相连。
[0004]该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蒸发器内的水蒸气经二次蒸汽管进入混合冷凝器,向混合冷凝器的冷却水入口注入冷却水,通过冷却水与蒸汽混合对蒸汽进行冷凝,冷却水被蒸汽升温后排出。排入热水池,热水池内的水经热水泵泵入冷却塔内进行冷凝,冷凝后的水进入冷水塔,通过冷水泵注入蒸汽混合器的冷却水入口内,实现循环冷却。这种装置需要冷水泵将热水池内的水注入冷却塔,所使用到的设备较多,成本较高。
[0005]为了简化设备,降低消耗,近些年有的厂家采用就地新建基建来抬高混合冷凝器的方式,使热水自压至冷却塔,此举可简化操作,减少设备故障率和泄漏率,降低电耗,但改造投资高,施工难度大,周期长,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许多厂家望而却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蒸发罐蒸汽冷凝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新建基建来混合冷凝器升高的技术问题。
[0007]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蒸发罐蒸汽冷凝系统,用于对末效蒸发器的蒸汽出口的蒸汽进行冷却,包括:
[0008]连接于所述末效蒸发器的混合冷凝器,其具有冷却水入口、热水出口及蒸汽入口,所述混合冷凝器蒸汽入口与末效蒸发器蒸汽出口相连通;
[0009]冷却塔,其具有热水入口和冷水出口,所述冷却塔热水入口与混合冷凝器热水出口相连通且冷却塔热水入口的高度低于混合冷凝器热水出口的高度;
[0010]输送泵,所述输送泵的进液端与所述冷却塔冷水出口相连通、出液端与所述混合冷凝器冷却水入口相连通。
[0011]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混合冷凝器安装于所述末效蒸发器顶部。
[0012]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蒸汽入口直接连通所述蒸汽出口。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对水蒸气进行冷凝时,输送泵将冷
却水泵入混合冷凝器的冷却水入口,冷却水在混合冷凝器内与蒸汽混合实现蒸汽的冷凝,冷却水与水蒸气接触后升温,升温后的热水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入冷却塔的热水入口,在冷却塔的作用下对水进行冷却,省略了热水池、热水泵,降低了投资,简化了操作,降低了设备故障率和泄漏率;由于混合冷凝器与末效装备一体,投资省,施工难度小,安全可靠,更由于混合冷凝器直接与蒸发器的蒸汽出口相连通,省略了二次蒸汽管,可降低二次蒸汽管路温度损失约1.5℃,可增加装置的产能3%

4%,混合冷凝器连接于末效蒸发器,无需进行新基建即可实现对混合冷凝器的固定。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所述的蒸发罐蒸汽冷凝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申请一部分,并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技术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16]多效真空蒸发的应用非常广泛,真空系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真空系统的运行质量对生产的影响极大,为此许多企业采取了降低冷却水温度、增大冷却水量、辅以高真空组合等措施。现有的真空系统多采用混合冷凝器(混冷),蒸发器内的水蒸气经二次蒸汽管进入混合冷凝器,向混合冷凝器的冷却水入口注入冷却水,通过冷却水与蒸汽混合对蒸汽进行冷凝,冷却水被蒸汽升温后排出。排入热水池,热水池内的水经热水泵泵入冷却塔内进行冷凝,冷凝后的水进入冷水塔,通过冷水泵注入蒸汽混合器的冷却水入口内,实现循环冷却,这种方式存在缺陷,

冷、热水泵设备数量多,备品备件也多,故障率高,操作更复杂;

冷、热水泵占地大,投资高;

冷、热水泵选型时均需留有一定的裕量,损耗大。
[0017]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蒸发罐蒸汽冷凝系统,用于对蒸发器1的蒸汽出口的蒸汽进行冷却,包括连接于蒸发器1的混合冷凝器2、冷却塔3及输送泵4,混合冷凝器2具有冷却水入口、热水出口及蒸汽入口,蒸汽入口与蒸汽出口相连通;冷却塔3具有热水入口和冷水出口,热水入口与热水出口相连通且其高度低于热水出口的高度;输送泵4的进液端与冷水出口相连通、出液端与冷却水入口相连通。对水蒸气进行冷凝时,输送泵4将冷凝水泵入混合冷凝器2的冷凝水入口,冷凝水在混合冷凝器2内与蒸汽混合实现蒸汽的冷凝,冷却水与水蒸气接触后升温,升温后的热水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入冷却塔3的热水入口,在冷却塔3的作用下对水进行冷却,省略了热水池、热水泵,降低了投资,减小了需要检修的设备,减小了备品和备件,操作更简单,减小了占地面积;由于混合冷凝器2直接与蒸发器1的蒸汽出口相连通,省略了二次蒸汽管,可降低二次蒸汽管路温度损失约1.5℃,可增加装置的产能3%

4%。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混合冷凝器2安装于蒸发器1顶部。通过将混合冷凝器2安装于蒸发器1的顶部,利用了蒸发器1的基建进行支撑,能降低基建投资,且将混合冷凝器2设置于蒸发器1的顶部能满足热水出口的高度高于热水入口的高度。
[0019]其中,蒸发器1为末效蒸发罐。
[0020]由于末效蒸发罐直径最大,负载也最大,通常采用独立岛结构,承载余地大,将混
合冷凝器2与末效蒸发罐合理组合,既安全又施工方便,占地少,投资也省,对于新建项目还可降低基建投资,无需单独新建基础设施来讲混合冷凝器2升高,避免了可能存在的施工困难和安全风险。
[00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蒸汽入口直接连通蒸汽出口。通过将蒸汽入口直接连通蒸汽出口,省略了蒸发器1到混合冷凝器2的二次蒸汽管,可降低二次蒸汽管路温度损失约1.5℃,可增加装置的产能3%

4%。
[0022]本技术的具体工作流程:冷却塔内的冷却水在输送泵4的作用下将冷却水泵入混合冷凝器2,蒸发器1形成的蒸汽进入混合冷凝器2内与混合冷凝器2内的冷却水混合冷却,冷却水接触水蒸气后升温变成热水流出,流出的热水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入冷却塔内,在冷却塔3内进行冷却,实现了冷却水的循环利用。
[0023]以上所述,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蒸发罐蒸汽冷凝系统,用于对末效蒸发器的蒸汽出口的蒸汽进行冷却,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于所述末效蒸发器的混合冷凝器,其具有冷却水入口、热水出口及蒸汽入口,所述混合冷凝器蒸汽入口与末效蒸发器蒸汽出口相连通,所述混合冷凝器安装于所述蒸发器顶部;冷却塔,其具有热水入口和冷水出口,所述冷却塔热水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立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盐长江盐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