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窗外装饰框、无阶差平面式闭合装置以及汽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400143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1: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窗外装饰框、无阶差平面式闭合装置以及汽车。车窗外装饰框,包括饰板体,饰板体的车内面设有向车内方向延伸的用于与玻璃导槽的第一外侧顶抵接触以实现玻璃导槽安装定位的第一定位部,第一定位部的自由侧设有朝向车门玻璃方向折弯布设的用于与钣金组件配合安装固定的装配部,装配部上设有用于将装配部安装固定在钣金组件上的连接件。第一定位部的自由侧还设有用于朝向玻璃导槽方向延伸布设的第二定位部,第二定位部、饰板体和第一定位部共同围合形成用于夹持定位玻璃导槽的夹持定位构造。简化了装配过程、提升了车门结构的美观度。车门结构的美观度。车门结构的美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窗外装饰框、无阶差平面式闭合装置以及汽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开口处用的固定式或移动式闭合装置
,特别地,涉及一种车窗外装饰框。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车窗外装饰框的无阶差平面式闭合装置。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无阶差平面式闭合装置的汽车。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审美观念和对乘车舒适性要求的逐步提高,如今越来越多的车侧脸采用无阶差(车侧脸整体平面化)设计。现有常规的无阶差车型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侧面玻璃与立柱装饰板的外表面平齐,侧面看上去就是一个没有台阶的整面,造型更加的圆润、漂亮,同时对减少整车行驶的风阻,提升乘车体验有很大的帮助。
[0003]常规的无阶差车门实现形式有无框车门和FlushDoor车门结构。无框车玻璃的运动由升降器决定,因升降器既要对玻璃有托举作用同时又需具有固定和导向作用,因此升降器结构往往设计的比较复杂,提升了总成装配的难度,且总成成本较高;又因密封条对玻璃的力全部由玻璃承担最终传递到升降器,考虑升降器和玻璃的刚度不能无限制的提升,玻璃尺寸往往不能做的很大,使无框结构不能应用到大型车上。
[0004]FlushDoor因其玻璃通过滑块在导槽内滑动,导向作用由玻璃导槽承担,对升降器要求较低,因此该结构越来越多的被运用到无阶差车门上。因玻璃滑块的结构特殊,传统的安装饰板

导槽

玻璃装配方式不再适用,目前FlushDoor结构常采用的装配顺序为安装导槽

玻璃

B柱饰板。由于B柱饰板为最后装配,可选用的固定方式只有胶粘、卡接、背面开工艺孔进行螺接。因FlushDoor结构饰板相当于导槽导轨,需要承受较大的侧向力,因此不能采用牢固度较低的胶粘和卡接,只能选择背面开工艺孔从背面打螺丝的固定方式。为遮挡工艺孔,车门设计时必须设计内装饰板并覆盖所有工艺孔。而有些车型因结构或功能受限,而无法在车门内板上打孔安装或设计窗框饰板遮挡工艺孔,使FlushDoor结构的运用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窗外装饰框、无阶差平面式闭合装置以及汽车,以解决现有的FlushDoor结构应用受限,且外观差的技术问题。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车窗外装饰框,包括饰板体,饰板体的车内面设有向车内方向延伸的用于与玻璃导槽的第一外侧顶抵接触以实现玻璃导槽安装定位的第一定位部,第一定位部的自由侧设有朝向车门玻璃方向折弯布设的用于与钣金组件配合安装固定的装配部,装配部上设有用于将装配部安装固定在钣金组件上的连接件。
[0007]进一步地,第一定位部的自由侧还设有用于朝向玻璃导槽方向延伸布设的第二定位部,第二定位部、饰板体和第一定位部共同围合形成用于夹持定位玻璃导槽的夹持定位构造。
[0008]进一步地,第二定位部包括用于朝向玻璃导槽方向延伸布设并承托玻璃导槽的第
二外侧的内托定位部以及处于内托定位部上的用于朝向车门玻璃方向弯折布设并将玻璃导槽卡接于夹持定位构造内的卡接部。
[0009]进一步地,卡接部由内托定位部向外伸出的外伸尺寸为2mm

6mm。
[0010]进一步地,饰板体上设有用于朝向玻璃导槽方向延伸布设并与玻璃导槽定位配合的外侧筋。
[0011]进一步地,装配部的延长面与饰板体的车内面之间的夹角为10
°‑
45
°
;和/或饰板体的边缘与连接件的中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或等于2mm。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无阶差平面式闭合装置,包括车门玻璃以及上述车窗外装饰框,车门玻璃的外表面与饰板体的外表面齐平。
[0013]进一步地,还包括钣金组件和安装于钣金组件上的玻璃总成,车窗外装饰框的装配部抵靠于钣金组件上的对应位置并从车窗开口位置通过连接件将车窗外装饰框安装固定在钣金组件上,玻璃导槽定位装配于车窗外装饰框上。
[0014]进一步地,连接件与玻璃导槽之间的安装面高度差大于或等于0.5mm。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无阶差平面式闭合装置。
[0016]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本专利技术车窗外装饰框,饰板体的内侧面设有依次向车内方向延伸布设的第一定位部和装配部,其中第一定位部用于玻璃导槽装配时与玻璃导槽的第一外侧抵接,进而实现玻璃导槽第一外侧的装配固定定位;其中的装配部向车内方向延伸同时向车门玻璃方向折弯布设,通过装配部与钣金组件的装配位置面贴合配合,然后从车窗开口位置通过连接件将装配部与钣金组件连接为整体,将传统的从车内进行钣金组件与饰板体的装配改为从车侧脸的车窗开口位置向内进行装配,装配过程无需对车门上的部件结构做额外的破坏,并且使得装配的部分完全处于无阶差平面式闭合装置内部,并不会对车内外的装饰面板结构造成影响,因此不会出现如在车门内板上打孔安装或设计窗框饰板遮挡工艺孔等的技术问题;另外由于本专利技术车窗外装饰框的结构改进,使得车门的装配方式发生了改变,省去了设计开孔位置、额外开孔、挡孔的步骤,进而简化了装配过程,以及提升了车门结构的整体外观美观度。
[0018]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专利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19]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0]图1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车侧脸外装配式的车窗外装饰框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带夹持构造的车侧脸外装配式的车窗外装饰框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图1应用至无阶差平面式闭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图3无阶差平面式闭合装置的关键参数的示意图;
[0024]图5是图2应用至无阶差平面式闭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是图5无阶差平面式闭合装置的关键参数的示意图。
[0026]图例说明:
[0027]1、车窗外装饰框;101、饰板体;102、第一定位部;103、装配部;104、连接件;105、第二定位部;1051、内托定位部;1052、卡接部;106、外侧筋;2、玻璃总成;201、车门玻璃;202、导向滑块;3、钣金组件;4、玻璃导槽;5、窗框装饰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由下述所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0029]图1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车侧脸外装配式的车窗外装饰框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带夹持构造的车侧脸外装配式的车窗外装饰框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应用至无阶差平面式闭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无阶差平面式闭合装置的关键参数的示意图;图5是图2应用至无阶差平面式闭合装置的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窗外装饰框,包括饰板体(101),其特征在于,所述饰板体(101)的车内面设有向车内方向延伸的用于与玻璃导槽(4)的第一外侧顶抵接触以实现玻璃导槽(4)安装定位的第一定位部(102),所述第一定位部(102)的自由侧设有朝向车门玻璃(201)方向折弯布设的用于与钣金组件(3)配合安装固定的装配部(103),所述装配部(103)上设有用于将所述装配部(103)安装固定在钣金组件(3)上的连接件(10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窗外装饰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102)的自由侧还设有用于朝向玻璃导槽(4)方向延伸布设的第二定位部(105),所述第二定位部(105)、所述饰板体(101)和所述第一定位部(102)共同围合形成用于夹持定位玻璃导槽(4)的夹持定位构造。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窗外装饰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部(105)包括用于朝向玻璃导槽(4)方向延伸布设并承托玻璃导槽(4)的第二外侧的内托定位部(1051)以及处于所述内托定位部(1051)上的用于朝向车门玻璃(201)方向弯折布设并将玻璃导槽(4)卡接于夹持定位构造内的卡接部(105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窗外装饰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1052)由所述内托定位部(1051)向外伸出的外伸尺寸为2mm

6mm。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桃龙湘鄂程朝武郭恩来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永昌车辆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