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加温有机透明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439339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1: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加温有机透明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电加温有机透明件包括第一基底以及依次叠置在所述第一基底上的至少一层透明涂层、至少一层透明导电薄膜层、至少一层导电层、至少一层镀锡铜条层、至少一层胶片层及第二基底。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电加温有机透明件,其透明导电薄膜层具有高可见光透过率和低薄膜电阻,在通电时可实现持续稳定的升温。在通电时可实现持续稳定的升温。在通电时可实现持续稳定的升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加温有机透明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透明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加温有机透明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根据电加温玻璃的现有技术,一般在无机玻璃表面沉积透明导电的金属氧化物薄膜,通过高温沉积或者退火工艺提高薄膜的透明性并降低薄膜电阻,再由经过胶片贴合和热压技术将整个结构进行粘接,通过此种层压的方法提高薄膜的环境适用性和电加温无机玻璃的强度。在通电过程中玻璃的外表面形成快速的升温,去除飞机在飞行过程中玻璃表面的冰霜,提供良好飞行视野,有利于飞行安全。但是上述电加温无机玻璃具有重量大、复杂曲面成型困难等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加温有机透明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透明导电薄膜层具有较高的可见光透过率和较低薄膜电阻,使得该电加温有机透明件在通电时可实现持续稳定的升温。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电加温有机透明件,所述电加温有机透明件包括第一基底以及依次叠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加温有机透明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温有机透明件包括第一基底以及依次叠置在所述第一基底上的至少一层透明涂层、至少一层透明导电薄膜层、至少一层导电层、至少一层镀锡铜条层、至少一层胶片层及第二基底。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加温有机透明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涂层与第一基底的耦合透光率为92%~93%;所述第一基底、第二基底均选自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聚碳酸酯中的一种;所述透明涂层选自丙烯酸树脂涂层、有机硅涂层和聚氨酯涂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透明导电薄膜为金属和/或金属氧化物薄膜复合层;所述金属/金属氧化物薄膜复合层选自铟锡氧化物薄膜层、掺铝氧化锌

银薄膜复合层、氧化钛

金薄膜复合层中的一种;所述导电层为Ni/C导电胶层或环氧导电胶层,电阻率≤1Ω/

;所述胶片层选自聚氨酯层和聚乙烯醇缩丁醛层中的一种。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加温有机透明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铟锡氧化物薄膜层为一层结构;所述掺铝氧化锌

银薄膜复合层为三层结构;所述氧化钛

金薄膜复合层为三层结构。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加温有机透明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铟锡氧化物薄膜呈细晶,其方块电阻为10Ω/

~22Ω/

,可见光透光率为72.1%~83.5%。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加温有机透明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掺铝氧化锌

银薄膜复合层呈细晶,方块电阻为3.2Ω/

~7.6Ω/

,可见光透过率为86.1%~89.3%。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加温有机透明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钛

金薄膜复合层呈细晶,方块电阻为6.6Ω/

~10.0Ω/

,可见光透过率为74.0%~

80.7%。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加温有机透明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片层的表面开设有多个间隔宽度为1mm~5mm的导气槽。8.一种权利要求1

7任一项所述的电加温有机透明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第一基底表面进行抛光直至表面形成水膜铺展,使用去离子水清洗,干燥;S2在第一基底上依次设置透明涂层、金属和/或金属氧化物薄膜复合层、导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清源张运生冯海兵陈琛黄鹏李旭欧迎春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玻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