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于风电齿轮箱主油路的油液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39045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油液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适于风电齿轮箱主油路的油液监测装置,包括主壳体、信号控制板、磨粒传感器组、微水传感器、粘度传感器,在所述主壳体内开设有容置检测腔,在所述主壳体相对的两端开设有油路前链接进油口及油路后链接出油口,所述油路前链接进油口与油路后链接出油口分别与容置检测腔连通,所述粘度传感器、磨粒传感器组及微水传感器至少检测端位于容置检测腔内,所述粘度传感器、磨粒传感器组及微水传感器分别与信号控制板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适于风电齿轮箱主油路的油液监测装置可一次对油液的三种性能进行检测,能较好地反映出油品的实际情况,无需设置多检测装置,节省成本支出及降低操作繁琐度。操作繁琐度。操作繁琐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于风电齿轮箱主油路的油液监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油液检测
,特别是涉及一种适于风电齿轮箱主油路的油液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市面上的一些风电齿轮箱油液检测装置,一般为仅具备对油液的一种性能的检测,无法较好地反映出油品的实际情况,如需对油液的性能进行较为全面的检测,则需要设置多件装置,增加了操作的繁琐程度及检测成本的支出。
[0003]因此,现有技术存在不足,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于风电齿轮箱主油路的油液监测装置。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适于风电齿轮箱主油路的油液监测装置,包括主壳体、信号控制板、磨粒传感器组、微水传感器、粘度传感器,在所述主壳体内开设有容置检测腔,在所述主壳体相对的两端开设有油路前链接进油口及油路后链接出油口,所述油路前链接进油口与油路后链接出油口分别与容置检测腔连通,所述粘度传感器、磨粒传感器组及微水传感器至少检测端位于容置检测腔内,所述粘度传感器、磨粒传感器组及微水传感器分别与信号控制板电性连接。
[0006]优选地,所述磨粒传感器组包括磨粒传感器主体、磨粒管道、磨粒前端口及磨粒后端口,所述磨粒前端口位于油路前链接进油口处且开口尺寸小于油路前链接进油口的开口尺寸,所述磨粒后端口位于油路后链接出油口处且开口尺寸小于油路后链接出油口的开口尺寸,所述磨粒管道一端与磨粒前端口连通,另一端与磨粒后端口连通,所述磨粒传感器主体连接在磨粒管道的外侧并部分伸入至磨粒管道内,至少部分所述磨粒管道及磨粒传感器主体位于容置检测腔内。
[0007]优选地,在所述主壳体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容置腔,所述适于风电齿轮箱主油路的油液监测装置还包括上密封盖,所述上密封盖与主壳体连接并对第一容置腔进行封堵,所述微水传感器及粘度传感器部分位于第一容置腔内并部分伸入至容置检测腔中。
[0008]优选地,在所述主壳体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二容置腔,所述适于风电齿轮箱主油路的油液监测装置还包括下密封盖,所述下密封盖与主壳体连接并对第二容置腔进行封堵,所述信号控制板位于第二容置腔内。
[0009]优选地,所述上密封盖与下密封盖均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主壳体连接。
[0010]优选地,在所述主壳体外侧设置有航插接头,所述航插接头与信号控制板电性连接。
[0011]优选地,所述微水传感器的型号为IFW

2A。
[0012]优选地,所述粘度传感器的型号为IFV

3。
[0013]优选地,所述磨粒传感器主体的型号为IFM

3。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通过设置磨粒传感器组、微水传感器及粘度传感器,可一次对油液的三种性能进行检测,能较好地反映出油品的实际情况,无需设置多检测装置,节省成本支出及降低操作繁琐度。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中的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个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适于风电齿轮箱主油路的油液监测装置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适于风电齿轮箱主油路的油液监测装置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适于风电齿轮箱主油路的油液监测装置一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
[0021]1、适于风电齿轮箱主油路的油液监测装置;2、主壳体;3、上密封盖;4、下密封盖;5、信号控制板;6、磨粒传感器组;7、微水传感器;8、粘度传感器;9、航插接头;10、容置检测腔;11、油路前链接进油口;12、油路后链接出油口;13、第一容置腔;14、第二容置腔;15、磨粒传感器主体;16、磨粒管道;17、磨粒前端口;18、磨粒后端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
[0023]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0024]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适于风电齿轮箱主油路的油液监测装置1,其一端与风电齿轮箱的出油口连通,另一端与风电齿轮箱的进油口连通,用于对风电齿轮箱的油液进行监测,包括主壳体2、上密封盖3、下密封盖4、信号控制板5、磨粒传感器组6、微水传感器7、粘度传感器8及航插接头9,在主壳体2内开设有容置检测腔10,在主壳体2相对的两端开设有油路前链接进油口11及油路后链接出油口12,油路前链接进油口11与油路后链接出油口12分别与容置检测腔10连通,粘度传感器8、磨粒传感器组6及微水传感器7至少检测端位于容置检测腔10内,在主壳体2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容置腔13,上密封盖3与主壳体2连
接并对第一容置腔13进行封堵,在主壳体2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二容置腔14,适于风电齿轮箱主油路的油液监测装置1还包括下密封盖4,下密封盖4与主壳体2连接并对第二容置腔14进行封堵,微水传感器7及粘度传感器8部分位于第一容置腔13内并部分伸入至容置检测腔10中,信号控制板5位于第二容置腔14内,航插接头9设置在主壳体2的外侧。粘度传感器8、磨粒传感器组6、微水传感器7及航插接头9分别与信号控制板5电性连接。
[0025]具体地,上密封盖3用于对第一容置腔13进行封堵,以防止在进行油液监测时油液外溢出,有利于降低油液损失及利于微水传感器7及粘度传感器8的设置;下密封盖4的设置由于防止外界水气进入第二容置腔14以对信号控制板5进行腐蚀,有利于提升信号控制板5的使用寿命、降低信号控制板5因被腐蚀而损坏的概率,有利于节省维修成本及重新购买的成本;粘度传感器8用于对油液的粘度进行检测并发送粘度检测信号给信号控制板5,具体地,粘度传感器的型号为IFV

3;微水传感器7用于对油液的含水量进行检测并发送含水量检测信号给信号控制板5,具体地,微水传感器7的型号为IFW

2A;磨粒传感器组6用于对油液中的磨损颗粒进行检测并发送颗粒检测信号给信号控制板5,信号控制板5对粘度传感器8、磨粒传感器组6及微水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于风电齿轮箱主油路的油液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适于风电齿轮箱主油路的油液监测装置包括主壳体、信号控制板、磨粒传感器组、微水传感器、粘度传感器,在所述主壳体内开设有容置检测腔,在所述主壳体相对的两端开设有油路前链接进油口及油路后链接出油口,所述油路前链接进油口与油路后链接出油口分别与容置检测腔连通,所述粘度传感器、磨粒传感器组及微水传感器至少检测端位于容置检测腔内,所述粘度传感器、磨粒传感器组及微水传感器分别与信号控制板电性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于风电齿轮箱主油路的油液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磨粒传感器组包括磨粒传感器主体、磨粒管道、磨粒前端口及磨粒后端口,所述磨粒前端口位于油路前链接进油口处且开口尺寸小于油路前链接进油口的开口尺寸,所述磨粒后端口位于油路后链接出油口处且开口尺寸小于油路后链接出油口的开口尺寸,所述磨粒管道一端与磨粒前端口连通,另一端与磨粒后端口连通,所述磨粒传感器主体连接在磨粒管道的外侧并部分伸入至磨粒管道内,至少部分所述磨粒管道及磨粒传感器主体位于容置检测腔内。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于风电齿轮箱主油路的油液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壳体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容置腔,所述适于风电齿轮箱主油路的油液监测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敏锋陶文明彭伟王庆标王伟平
申请(专利权)人:智火柴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