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体输送用耐腐蚀不锈钢无缝钢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8761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流体输送用耐腐蚀不锈钢无缝钢管,包括内不锈钢管体和套设于所述内不锈钢管体外的外不锈钢管体,所述内不锈钢管体内壁设有第一防腐涂层,所述内不锈钢管体外壁设有若干沿其轴向设置的的凸棱,所述外不锈钢管体内壁设有若干可与所述凸棱适配的卡槽,所述凸棱与所述卡槽啮合,所述凸棱长度大于所述卡槽深度,所述外不锈钢管体内壁与所述内不锈钢管体之间设有间隙,相邻所述凸棱之间设有间隔槽,所述间隔槽内设有湿敏变色棉,所述外不锈钢管体上设有若干贯穿所述外不锈钢管体内外壁设置的观察窗,所述观察窗通过透明封口玻璃封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提高钢管耐腐蚀、耐撞击,便于及时发现钢管破损。便于及时发现钢管破损。便于及时发现钢管破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流体输送用耐腐蚀不锈钢无缝钢管


[0001]本技术涉及钢管的
,特别是流体输送用耐腐蚀不锈钢无缝钢管的


技术介绍

[0002]不锈钢钢管是一种中空的长条圆形钢材,主要广泛用于石油、化工、医疗、食品、轻工、机械仪表等工业输送管道以及机械结构部件等;不锈钢管的应用广泛,因此其使用环境也是复杂多样,一方面,部分不锈钢管用于运输化工材料等液体,而此类液体往往含有腐蚀性,而不锈钢管的耐腐蚀性能有限,长期使用易造成不锈钢管被腐蚀,易造成化工液体泄露;另一方面,现有的不锈钢的结构强度较差,在外力的挤压作用下,不锈钢管极易发生变形等状况,影响了不锈钢管的使用,且现有钢管无法直观了解钢管是否有泄漏情况,钢管一但泄漏,无法及时发现。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流体输送用耐腐蚀不锈钢无缝钢管,能够提高钢管耐腐蚀、耐撞击,便于及时发现钢管破损。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流体输送用耐腐蚀不锈钢无缝钢管,包括内不锈钢管体和套设于所述内不锈钢管体外的外不锈钢管体,所述内不锈钢管体内壁设有第一防腐涂层,所述内不锈钢管体外壁设有若干沿其轴向设置的的凸棱,所述外不锈钢管体内壁设有若干可与所述凸棱适配的卡槽,所述凸棱与所述卡槽啮合,所述凸棱长度大于所述卡槽深度,所述外不锈钢管体内壁与所述内不锈钢管体之间设有间隙,相邻所述凸棱之间设有间隔槽,所述间隔槽内设有湿敏变色棉,所述外不锈钢管体上设有若干贯穿所述外不锈钢管体内外壁设置的观察窗,所述观察窗通过透明封口玻璃封闭,所述观察窗设于靠近所述间隔槽处。
[0005]作为优选,所述的外不锈钢管体外壁设有第二防腐涂层。
[0006]作为优选,所述的观察窗沿所述外不锈钢管体轴向设置。
[0007]作为优选,所述的凸棱上设有若干用于连通两侧所述间隔槽的棱豁口。
[0008]作为优选,所述的凸棱由靠近所述内不锈钢管体的一端至远离所述内不锈钢管体的一端宽度逐渐增大,所述卡槽形状与所述凸棱相适配。
[0009]作为优选,所述的外不锈钢管体外包裹设有外透明护套。
[0010]本技术一种流体输送用耐腐蚀不锈钢无缝钢管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将钢管设置为内不锈钢管体和外不锈钢管体组成的双层结构,能够提高钢管的抗压性能,通过将内不锈钢管体内壁设置第一防腐涂层,能够提高钢管的防腐性能,通过凸棱将内不锈钢管体与外不锈钢管体隔开,并在之间设置间隔槽,减小外界撞击等外力对内不锈钢管体的影响,将间隔槽内设置湿敏变色棉,并设置观察窗,湿敏变色棉遇液体能够变色,便于通过观察窗观察湿敏变色棉是否变色从而判断内不锈钢管体是否有泄漏,湿敏变色棉也能
提高隔热性能。
[0011]本技术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一种流体输送用耐腐蚀不锈钢无缝钢管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技术一种流体输送用耐腐蚀不锈钢无缝钢管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本技术一种流体输送用耐腐蚀不锈钢无缝钢管的内不锈钢管体主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应该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
[001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17]实施例一:
[0018]参阅图1、图2和图3,本技术一种流体输送用耐腐蚀不锈钢无缝钢管,包括内不锈钢管体1和套设于所述内不锈钢管体1外的外不锈钢管体2,所述内不锈钢管体1内壁设有第一防腐涂层3,所述内不锈钢管体1外壁设有若干沿其轴向设置的的凸棱11,所述外不锈钢管体2内壁设有若干可与所述凸棱11适配的卡槽21,所述凸棱11与所述卡槽21啮合,所述凸棱11长度大于所述卡槽21深度,所述外不锈钢管体2内壁与所述内不锈钢管体1之间设有间隙,相邻所述凸棱11之间设有间隔槽12,所述间隔槽12内设有湿敏变色棉4,所述外不锈钢管体2上设有若干贯穿所述外不锈钢管体2内外壁设置的观察窗5,所述观察窗5通过透明封口玻璃6封闭,所述观察窗5设于靠近所述间隔槽12处。本实施例中通过将钢管设置为内不锈钢管体1和外不锈钢管体2组成的双层结构,能够提高钢管的抗压性能,通过将内不锈钢管体1内壁设置第一防腐涂层3,能够提高钢管的防腐性能,通过凸棱11将内不锈钢管体1与外不锈钢管体2隔开,并在之间设置间隔槽12,减小外界撞击等外力对内不锈钢管体1的影响,将间隔槽12内设置湿敏变色棉4,并设置观察窗5,湿敏变色棉4遇液体能够变色,便于通过观察窗5观察湿敏变色棉4是否变色从而判断内不锈钢管体1是否有泄漏,湿敏变色棉4也能提高隔热性能。
[0019]参阅图1、图2和图3,所述外不锈钢管体2外壁设有第二防腐涂层7。提高外不锈钢
管体2外壁的防腐性能。
[0020]参阅图1、图2和图3,所述观察窗5沿所述外不锈钢管体2轴向设置。
[0021]参阅图1、图2和图3,所述凸棱11上设有若干用于连通两侧所述间隔槽12的棱豁口111。便于液体在间隔槽12之间流通,便于观察窗5观察。
[0022]参阅图1、图2和图3,所述凸棱11由靠近所述内不锈钢管体1的一端至远离所述内不锈钢管体1的一端宽度逐渐增大,所述卡槽21形状与所述凸棱11相适配。提高稳定性。
[0023]参阅图1、图2和图3,所述外不锈钢管体2外包裹设有外透明护套8。
[0024]本技术工作过程:
[0025]本技术一种流体输送用耐腐蚀不锈钢无缝钢管在工作过程中,内不锈钢管体1用于输送液体,间隔槽12内设置湿敏变色棉4,并设置观察窗5,湿敏变色棉4遇液体能够变色,当内不锈钢管体1有泄漏发生时,可通过观察窗5观察湿敏变色棉4是否变色从而判断内不锈钢管体1是否有泄漏。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体输送用耐腐蚀不锈钢无缝钢管,包括内不锈钢管体(1)和套设于所述内不锈钢管体(1)外的外不锈钢管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不锈钢管体(1)内壁设有第一防腐涂层(3),所述内不锈钢管体(1)外壁设有若干沿其轴向设置的凸棱(11),所述外不锈钢管体(2)内壁设有若干可与所述凸棱(11)适配的卡槽(21),所述凸棱(11)与所述卡槽(21)啮合,所述凸棱(11)长度大于所述卡槽(21)深度,所述外不锈钢管体(2)内壁与所述内不锈钢管体(1)之间设有间隙,相邻所述凸棱(11)之间设有间隔槽(12),所述间隔槽(12)内设有湿敏变色棉(4),所述外不锈钢管体(2)上设有若干贯穿所述外不锈钢管体(2)内外壁设置的观察窗(5),所述观察窗(5)通过透明封口玻璃(6)封闭,所述观察窗(5)设于靠近所述间隔槽(12)处。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红艳陈燕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汉虹精密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