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液态烃卸车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38431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低温液态烃卸车系统,包括:液态烃槽罐车,其上具有气相鹤管以及液相鹤管;液态烃储罐,通过液相卸车管线与所述液态烃槽罐车的液相鹤管连接,用来储存自所述液态烃槽罐车排出的液态烃;压力球罐,储存有与液态烃储罐相同的液态烃介质,其顶部连接有气相增压管线,所述气相增压管线与所述液态烃槽罐车的气相鹤管连接;气相回收塔,通过气相匀压管线与所述气相增压管线连接,用来回收自所述液态烃槽罐车在卸车完成后排出的气相介质。低温液态烃卸车系统既能够对槽罐车进行快速卸车,又能够避免低温液态烃储罐泡点气过多造成浪费问题,有效降低了槽罐车停车要求及接管难度,从而减少安全隐患、提高卸车效率。提高卸车效率。提高卸车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低温液态烃卸车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低温液态烃卸车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场上低温液态烃(LNG、乙烯、乙烷等)通过槽罐车运输到厂后,卸车操作一般通过空气汽化器进行增压,低温液体通过汽化器气化经气相线返回槽罐车,以此来提升槽罐车的压力,通过压力差将低温液体压至低温储罐。在泄压完成后,通过与低温储罐匀压的方式将槽罐车压力降低至0.2mpa以内,以保证罐车的行车安全。
[0003]上述的低温液态烃卸车系统存在一定的不足,1、为保证罐车行车安全,罐车卸完车后空车压力要控制在0.2mpa以内,而低温储罐压力控制范围在0.1

0.2mpa,长此以往低温储罐泡点气持续增多没法过量回收,为了维持生产平稳运行,只能通过泄压排火炬维持压力,存在浪费问题。2、由于充满低温液体的槽罐车满车压力低,目前低温液态烃通过自增压方式卸车时间大约4

5小时/车,严重影响卸车效率,同时增加了人工成本。3、现有卸车技术罐车与卸车鹤位连接管线有三根鹤管(气相返回、液相卸车、液相至汽化器),因罐车大小的局限性,导致三根鹤位接口距离很近,罐车停车稍有不正,就会导致鹤管无法正常连接,大大增加了停车难度和停车时间,存在安全隐患。
[0004]故,现有低温液态烃卸车系统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既能够对槽罐车进行快速卸车,又能够避免低温液态烃储罐泡点气过多造成浪费问题的低温液态烃卸车系统。
>[0006]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有效降低槽罐车停车要求及接管难度,从而减少安全隐患、提高卸车效率的低温液态烃卸车系统。
[0007]本技术解决第一个技术问题和第二个技术问题中任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低温液态烃卸车系统,包括:
[0008]液态烃槽罐车,其上具有气相鹤管以及液相鹤管;
[0009]液态烃储罐,通过液相卸车管线与所述液态烃槽罐车的液相鹤管连接,用来储存自所述液态烃槽罐车排出的液态烃;
[0010]压力球罐,储存有与液态烃储罐相同的液态烃介质,其顶部连接有气相增压管线,所述气相增压管线与所述液态烃槽罐车的气相鹤管连接;
[0011]气相回收塔,通过气相匀压管线与所述气相增压管线连接,用来回收自所述液态烃槽罐车在卸车完成后排出的气相介质。
[0012]作为改进,所述气相增压管线上设有安全阀以及用于调节液态烃槽罐车中气相压力的压力调节阀。通过压力调节阀控制槽罐车内的气相压力处于合适的范围,持续为槽罐
车卸车过程提供动力源。同时,为了防止误操作导致罐车超压,在管道上设置有安全阀,可以保障槽罐车安全卸车。
[0013]为了防止压力球罐与气相回收塔之间在槽罐车卸车过程中出现串压问题,所述气相增压管线上还设有用于控制该气相增压管线通断的第一控制阀,所述气相匀压管线上设有用于控制该气相匀压管线通断的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与所述第二控制阀形成联锁控制,以使所述第一控制阀与第二控制阀择一开启。
[0014]为了液相卸车管线中低温液态烃的流量进行控制,所述液相卸车管线上设有用于控制该液相卸车管线通断的第三控制阀。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
[0016]1、利用储存相同介质的压力球罐泡点气气相通过气相增压管线给运输低温液化烃槽车满车加压,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将罐车压力瞬间增压卸车,减少自增压的时间,同时回收了球罐运行产生的泡点气。
[0017]2、整个卸车过程只需用气相鹤管跟液相鹤管(不需要接自增压液相鹤管),降低了停车要求跟接管难度,同时减少了鹤管连接的时间。
[0018]3、槽罐车卸车完成后,通过气相匀压至操作压力更低且能持续回收气相回收塔,加快匀压时间,提升卸车效率,减少经济损失,降低人工成本。
[0019]4、通过减少增压、匀压以及鹤管连接的时间,有效地缩短了卸车时间,将原来的自增压方式的卸车时间大约4

5小时/车缩短至2.5小时/车。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低温液态烃卸车系统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2]在本技术的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了表示方向的术语,诸如“前”、“后”、“上”、“下”、“左”、“右”、“侧”、“顶”、“底”等,用来描述本技术的各种示例结构部分和元件,但是在此使用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的目的,是基于附图中显示的示例方位而确定的。由于本技术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比如“上”、“下”并不一定被限定为与重力方向相反或一致的方向。
[0023]参见图1,一种低温液态烃卸车系统包括液态烃槽罐车10、液态烃储罐20、压力球罐30以及气相回收塔40。
[0024]液态烃槽罐车10上具有气相鹤管11以及液相鹤管12。通常情况下,槽罐车卸车过程中的操作压力为0.07

0.6Mpa,其在卸车完成后,空车压力要控制在0.2mpa以内。
[0025]液态烃储罐20通过液相卸车管线21与液态烃槽罐车10的液相鹤管12连接。液态烃储罐20用来接收并储存自液态烃槽罐车10排出的液态烃。其中,液相卸车管线21上设有用于控制该液相卸车管线21通断的第三控制阀210,该第三控制阀210可采用手阀,以便操作人员在连接液相卸车管线21与槽罐车的液相鹤管12进行通断控制。
[0026]压力球罐30,其中储存有与液态烃储罐20相同的液态烃介质。通常情况下,压力球
罐30的操作压力为1.5Mpa左右,因此,可以作为液态烃槽罐车10卸车过程中的加压动力源。压力球罐30的顶部连接有气相增压管线31,气相增压管线31与液态烃槽罐车10的气相鹤管11连接。其中,气相增压管线31上设有安全阀311以及用于调节液态烃槽罐车10中气相压力的压力调节阀312。通过压力调节阀312进行减压可以将槽罐车内的气相压力控制在合适的范围,从而可以保证为槽罐车卸车过程持续地提供动力。同时,为了防止误操作导致罐车超压,在管道上设置有安全阀311,可以保障槽罐车安全卸车。
[0027]气相回收塔40用来回收自液态烃槽罐车10在卸车完成后排出的气相介质。气相回收塔40通过气相匀压管线41与气相增压管线31连接,具体地,气相匀压管线41与气相增压管线31相连接的位置邻近液态烃槽罐车10的气相鹤管11所在位置。气相增压管线31上邻近两者连接位置还设有第一手阀313,气相匀压管线41上邻近两者连接位置还设有第二手阀411。
[0028]气相增压管线31上还设有用于控制该气相增压管线31通断的第一控制阀310,气相匀压管线41上设有用于控制该气相匀压管线41通断的第二控制阀410。第一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温液态烃卸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液态烃槽罐车(10),其上具有气相鹤管(11)以及液相鹤管(12);液态烃储罐(20),通过液相卸车管线(21)与所述液态烃槽罐车(10)的液相鹤管(12)连接,用来储存自所述液态烃槽罐车(10)排出的液态烃;压力球罐(30),储存有与液态烃储罐(20)相同的液态烃介质,其顶部连接有气相增压管线(31),所述气相增压管线(31)与所述液态烃槽罐车(10)的气相鹤管(11)连接;气相回收塔(40),通过气相匀压管线(41)与所述气相增压管线(31)连接,用来回收自所述液态烃槽罐车(10)在卸车完成后排出气相介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液态烃卸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锋王永亮彭晓松赵彬陈跤龙孟庭扬郑健赵斌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华泰盛富聚合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